第1章 李根这家人(五十七)(1/3)
李根这家人(五十七)
李丽看到大家酒杯都已斟满,便端起酒杯站了起来,用她那坚定而又自信的目光,扫视了一圈说,当我看到你们青春洋溢的面庞,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在部队图书馆熬夜读书,写小说的日子。
今天这杯酒,先敬我们共同的青春时光—-那段充满理想又略显笨拙的黄金岁月。
更想致敬你们身上最珍贵的两样东西:一是未被世俗磨平的求知欲望;二是敢于质疑传统文化的勇气与精神。
作为比你们早出发几年的同行者,我期待未来在文化与艺术会议上,听到你们反驳我的声音。
这杯酒有三层滋味:上层是今天有缘相遇的惊喜,其次是文化理想的共鸣,再者或许藏着,你们十年后回味此刻时的会心一笑。
让我们为你们此刻的纯粹,为我们共同理想的相遇,更为所有姐妹关系中最高级的形态——将来彼此成为照亮文艺复兴之路的星辰,干杯!大家共同举杯,齐声高喊,干杯,青春万岁!友谊万岁!李丽说,都坐下吃菜吧。
倩倩继续给大家斟酒,动作很娴熟,倒酒的序次与量把握的也很到位,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专职侍酒师。
当清蒸鳜鱼上桌时,李丽看着赵聪说,曾听你讲过在北京丰泽园饭庄吃鱼的趣事,今天再给大家讲讲吧!赵聪看着大家说,也没有什么太有趣的事情,主要是吃鱼的文化。
记得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结束那天晚上,我们的系的程主任和导师约了我们几个即将离开北大的学生,晚餐就订在北京丰泽园饭庄,那里的菜品在北京很有名的,一点都不比五星级酒店差。
当时吃饭时也是六位,当服务员上清蒸鳜鱼时,我们系的程主任说,先不要乱动筷子,其实,他不说,我们这些学生也不敢先动筷子吃鱼的,这个礼貌和素养,我们还是懂得。
程主任说,这吃鱼啊,古人可有讲究了。
清蒸鳜鱼是中国宴席上的经典名菜,吃法讲究“品其鲜、敬其形、循其礼”。
鱼身朝向很有讲究,鱼头应朝主宾向德高望重者,取怀抱敬重之意。
鱼上桌后先请主宾、长辈启鳞,用筷子轻点鱼眼或鱼鳃,象征开鲜。
行酒令如有主宾先饮鱼头酒,右侧陪客饮鱼尾酒,还有头三尾四之习俗。
分食顺序与手法,首筷取精华,主宾先取鱼鳃后月牙肉即最嫩滑部位,称仙人指路。
次取鱼腹,蒜瓣肉,用勺背轻刮,保持肉块完整。
拆鱼技巧,从鱼背脊处下筷,沿大骨将鱼肉横向划成扇面,再用公勺舀蒸鱼豉油浸润鱼肉,忌直接淋浇以免破坏了分层口感。
另外,就是特殊部位寓意了,如鱼唇敬长者,唇齿相依,表示亲近。
鱼划水,腹鳍部分,赠晚辈,寓意如鱼得水,祝福顺利。
鱼脑髓需用茶匙挖取,文人视作琼脂玉露等等。
而现代简化版礼仪,就简单多了,若怕失礼可提前请厨师改刀成孔雀开屏式,再使用公筷公勺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