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三十九)(1/3)
李根这家人(三十九)
赵聪按照李丽指引的方向,继续开车。
城市中午时分马路上车辆很少,尤其是星期天。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城市街道上,金色的光芒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偶尔夹杂着面包店飘来的甜腻气息。
街道两旁的店铺敞开着门,橱窗里陈列着精致的商品,吸引着路过的行人驻足。
行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有的步履匆匆,有的悠闲漫步,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偶尔也有车辆缓缓驶过,还有骑自行车的人们,轻快而自由地穿梭,铃声清脆,像是为这慵懒的时光注入了一丝活力。
街道尽头的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过,仿佛也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城市街道,既有着忙碌的节奏,又带着一丝闲适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不禁想要停下,感受这片刻的美好。
李丽看了一下时间,估计夏颖姐正在吃饭,就给她去了电话。
夏颖说,晚上人不多,把孟部长也请来吧。
李丽说,我不一定能请的动他,您帮我约吧。
夏颖说,那好吧,我现在就给他电话。
李丽挂了电话,赵聪问李丽,哪个孟部长?李丽说,就是你们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啊。
赵聪说,你和夏颖与他都熟悉吗?李丽说,他就是从我们日报社出去的,你说熟悉不熟悉啊!还有另一层关系,你不知道吧?赵聪扭了一下头,看了李丽一眼说,什么关系啊?李丽说,孟部长和夏省长是同学,且非常好的同学关系。
赵聪惊叹了一下,发出了啊的一声,原来是这样啊。
李丽说,怎么啦?赵聪说,没有什么的。
李丽说,晚上吃饭时你要表现好些,第一印象很关键,正说着呢,李丽的手机响了。
李丽急忙接听,夏颖姐说,联系好了,只是定在哪家饭店我没有说,反正到时候去车接他就行了。
李丽征求夏颖的意见,在哪家饭店好些?夏颖说,孟部长住在省政府附近,孟鹏家也住那边,就定在长江饭店吧,到时候,我让孟鹏开车去接孟部长。
饭店我来定吧,我们俩离饭店稍微远一点也没有关系的,五点钟,你开车来接我吧。
李丽说,好的,夏姐辛苦了。
赵聪听到了李丽和夏社长的通话,心想,只知道李丽和夏颖过去是战友关系,现在是隶属关系,没有想到她们的关系是如此的铁,难怪李丽进步的如此快。
李丽看赵聪不说话,问他在想什么呢?赵聪说,没有想什么啊。
李丽给赵聪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有了夏颖姐姐,从当年的工作分配,到提拔为她的助理,然后是副刊副编辑、编辑,直到现在的报社副总编辑,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她的关心和栽培。
赵聪说,夏姐姐的帮助是外因,更重要的是你的真才实学和内在的潜质,你的勤奋与努力,尤其是悟性,在我们所有同学和我所认识的同学中,没有哪个能比的,你有今天的学识与成就,实属必然,反正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水红更是如此。
再说了,你看看老家县委一帮人,哪一个不是人精,可哪个不佩服你呢,除了你的官位,更多的是你的学识与见解。
李丽说,哎哎!拐弯就到了,车子进了小区,赵聪停好车,打开后备箱,李丽帮拿些行李,往楼梯口走。
赵聪看到一楼过道非常干净,就问李丽,这房子你是什么时间买的,李丽说有两年了吧。
赵聪又问李丽多少钱每平方?李丽说不到一千元。
又问李丽多大面积。
李丽说,一百三十多点。
说着到了电梯口,李丽按下上行按钮,电梯门开了,李丽向前一步进了电梯,赵聪也跟着进来了。
李丽按下数字16,赵聪说,住这么高啊!李丽说,这哪里算高啊,你在北京读书时,看看北京的楼,那才是真的高。
电梯上行很快,16楼到了。
李丽走在前面,提前拿出了钥匙,打开了1602室房门,李丽说,我先进了。
赵聪紧跟其后,进了房间,换了拖鞋。
李丽说,先把行李放到沙发上吧,赵聪说好的。
放下行李后,赵聪说,我要好好参观一下。
客厅很大,约有二十多平米,但装潢十分简约,素雅。
一组银灰色布艺沙发,一个木质茶几,一台电视,一张西式纯木餐桌,四把椅子,一台双门冰箱,一台柜式空调。
三个卧室,都靠南,好采光。
李丽的卧室属于主卧,大约有二十二平米。
一张双人床,一个和床同长的储衣柜,一台挂壁空调,宽大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台电脑和一盏台灯,旁边还放着一台打印机,靠写字台旁边打的书柜,难怪水红曾说,李丽的藏书真多,的确如此。
其他两个卧室,布局基本都是一样的,都安装的挂壁空调,摆放的都是双人床,衣帽架,铺盖整理的像宾馆一样整洁。
李丽告诉赵聪,紧挨她卧室的次卧,是她爸爸和妈妈的房间,每年过春节的时候,父母亲都会来住几天。
赵聪明白了,就说那我就住这间了,说着用手指了指。
李丽说,也好,只是离我的卧室远了一点。
赵聪会意的笑了,笑的很玩味,也很狡黠。
两个卫生间,都安装了淋浴和浴霸,随时可以冲澡。
厨房用品,一应俱全。
赵聪心想,自己何年何月才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
李丽发现赵聪看着看着,有点发愣,就问赵聪,你想什么呢。
赵聪看着李丽说,没有想什么,就是羡慕你。
赵聪问李丽,平时生活都是自己做吗?李丽说是的,自己做卫生些,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菜市场离我们小区很近的。
赵聪听着,点了点头说,这才是真正家的味道。
李丽看着赵聪说,想写诗啊,很有感慨吗!李丽说,如果看好了,就把你的行李收拾一下吧,需要帮忙,你说话。
赵聪说,好嘞。
李丽说,我先烧壶开水,泡壶茶喝。
李丽一边烧水,一边开始搞卫生,毕竟几天都没有打扫了。
李丽把各个角落的卫生都清理了一遍,转身进卧室,把电脑也打开了。
一看茶水快泡好了,茶叶开始缓缓下沉了,就喊赵聪过来喝茶,赵聪答应的非常干脆,立即坐到沙发上,从茶几下面拿了两个玻璃杯,到厨房清洗了一下,将茶壶里泡好的茶水倒入杯中,凑近闻了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端了一杯送给李丽,便问李丽这是什么茶,色泽淡绿,清香诱人。
李丽说,昨日在《诗韵茶楼》你喝的什么茶忘啦,我记得当时就给你说过,回到省城给你拿点绿茶,这就是特一级霍山黄牙。
赵聪说多少钱一斤啊!李丽说,省里每年都要开展多次名优产品推介会,这是展销单位送的,让我们品尝一下。
赵聪哦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啊。
李丽喝了一口茶水,抬头看了一眼赵聪说,今天表现的不错,继续加油哦。
赵聪笑了笑,转身出了李丽的卧室,来到了客厅。
李丽登录QQ后,将昨天康倩倩发给她的一篇散文《秋的絮语》打印了出来,拿着出了卧室,看到赵聪坐在沙发上继续喝茶,便把文稿递给了赵聪。
赵聪看了一眼标题,就问是谁写的。
李丽将康倩倩打电话给她,请她帮修改一下这篇散文一事,给赵聪说了一遍,这是我修改后的文章,你再看一遍,能否再提提修改意见,主要是主题和层次,当然遣词造句也要推敲。
赵聪一边喝茶,一边在认真的浏览。
并叫李丽拿支笔来,准备润色修改,等通篇看完后,感觉很有文采,就问李丽,康倩倩发给你的原稿在吗?李丽说,在啊,你等一下,我去打印出来。
李丽把康倩倩发的散文原稿打印出来递给了赵聪。
赵聪把两份材料放到茶几上,认真的进行了对照比较。
发现李丽调整和改动的部分,用词精准,主题表达明确,层次更加清晰,赵聪真的被折服了,看着李丽说,你真的不愧为省报的总编,文学功底尽然如此深厚,看来你们的领导真的是慧眼识珠,此文,尤其是秋天的描写,在动词和代表色彩的词汇方面,改的巧妙,精湛,形散而神不散,像一首散文诗,经过你的加工润色,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