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 年(2/3)
这样年复一年,慢慢地我长大了。
记得我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为生产队放猪挣工分了,每天二分半。
那个年代是按工分吃饭的。
我们全家只有母亲每天能得十分,我父亲是生产大队的会计,很少参加生产队农活,姐姐在上学,弟弟都太小,还需要我抽出时间带带他们。
大人出一天工,得十分,我是小孩子,碰到下雨天,不能出去放猪,就随大人下地干农活,一天也能挣二分半,早上半分,上午和下午各一分。
说起放猪,实际上我是跟一位老爷爷一起放的。
我说的老爷爷,他姓杨,大名杨新,当时五十多岁了,秃顶驼背,俨然是个小老头,膝下无儿无女,属于五包户,他在老杨家排行老三,与我母亲同宗,长我母亲一辈,所以我天天叫他三老爷。
我们生产队主要以姓殷的为主,只有三户姓崔的,两户姓刘的,一户姓杨的,共25户,基本上家家养猪,搞点副业,增加收入。
为了统一管理各家养的生猪,生产队采取集中盖猪圈,占地面积很大。
所谓放猪,就是负责把各家养的生猪统一赶到集中的猪圈里,再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定时把猪赶到荒郊野外去拱土觅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天的中午,十分难熬。
有一次,在荒野处放猪,三老爷看我发困,就把大伞插到土里叫我在荫凉处睡一会,猪有他负责看着。
哪知道等我被太阳晒醒后,才知道荫凉随着太阳的移动也走了,我用手揉了揉眼睛,看看天是蓝蓝的、太阳是炙热的,可心是灰灰的。
从那以后,我再困也不敢在雨伞下面睡觉了。
农村夏天的夜晚很无趣,到处都是蚊虫,天热的让人窒息。
晚饭后就抱着草席跟着大人到打粮的场上纳凉了,躺在草席上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
忽然,一颗流星滑过,照亮夜色的天空,甚是美丽。
有时候也听老人给我讲故事。
我的邻居有一位大爷是说大鼓书的,每到夜晚,我们小伙伴都会聚集到他旁边,听他给我们讲历史故事。
他经常给我们讲岳飞传,岳母如何刺字,教育岳飞要精忠报国。
还给我们说,要从小立下报国之志,我们一群小伙伴们都似懂非懂,只是听着。
老大爷最擅长的是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给我们讲解故事的含义。
昨晚上讲了孔明借东风破曹的故事。
把诸葛亮说的神乎其神,什么设祭台,念咒语,摇令旗,全是唬人的把戏。
风乃空气流动也,岂能靠他摇摇令旗、念念咒语就能借来的,诸葛亮只不过善观天象,利用天时地利罢了。
今天晚上,要给我们讲赤壁之战,我们把草席都拉到老大爷的旁边,还安排了小伙伴们轮流给他摇扇子,散热或驱赶蚊虫,期待他给我们多讲一会。
话说赤壁之战,曹兵大败后,曹操逃到华容道,遇到了关云长把守关口,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云长何许人也,可关云长为什么杀不了曹操呢?究其原因,有三点。
首先、赤壁之战后,尽管曹操暂时败了,但他的气数还在,不该灭。
如果把曹操给杀了,那时三国鼎立之势未成,这与诸葛亮未出茅庐且定三分天下的构想相悖;而此时的刘备,兵少将寡,没有地盘,属于创业时期,其势力并不雄厚。
而东吴孙权根基深厚,兵多将广,智者无数,其势力非刘备所能抗衡的。
而且大都督周瑜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又非常的嫉恨诸葛亮,在他临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
如果曹操被关羽杀了,他一定会力劝主公孙权起兵攻刘,定会把刘备、诸葛亮等全部灭掉,以防后患。
其次、也让关云长还了曹操人情。
关云长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后人称他为关圣人。
当年落难在曹营时,曹操爱惜人才,对关羽非常的器重,关爱有加。
上马赐金,下马赐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对关羽是天高地厚。
可当关羽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立即要奔赴刘备处,与大哥相聚,于是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上斩了蔡阳。
此时,曹操未派一兵一卒追杀阻拦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