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收获(2/3)
此。
吴浩想加入诗词协会,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进入一个新的圈子,认识和了解更多的人,熟悉她们的生活,向更多的人学习,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随着约定时间渐渐临近,吴浩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和期待。
仿佛有一股清泉,在他心田潺潺流淌,滋润着他那颗热爱诗词的心。
当夜幕低垂,灯火阑珊的时候,吴浩的心如明灯初燃,手捧着即将审批的诗词协会入会审批表,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象着加入诗词协会后的种种情景。
比如,与志同道合的诗友共聚一堂,分享彼此对诗词的热爱与感悟;在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中,领略到更多的诗词的魅力与韵味;有机会向那些诗词造诣深厚的师长们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
今天,是吴浩期盼加入诗词协会的日子,他和往常一样,早早就起了床,去户外坚持晨练。
吃过早饭后,将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尽管是已奔古稀的人了,满头布满银丝,鱼尾纹且很深,虽然沧桑,但对于文化人来说,这就是成熟,就是阅历丰富的人,给人以厚重,不轻浮之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浩穿着朴素,一身略显陈旧的衣裳,虽不华丽,却干净整洁,也展现出他的沉稳与内敛。
尽管衣服有点皱褶,仿佛是岁月的痕迹,同时记录着吴浩的过往与故事?。
吴浩本想着置办一身新装,前往诗词协会,以迎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
吴浩老伴见他站在穿衣镜前来回走动,好像在纠结什么,便走到吴浩跟前说,就穿这件半新的中山装,非常合体,也像个知识分子形象。
电影电视里,过去的文化人形象,不都是这样的穿着吗,如果时间允许,我拿到街上洗衣店给熨平就好了,再说了,诗词协会里面,可都是文化人,哪个注重你的外表,主要看看你的肚子里有没有获。
吴浩笑着,看着老伴说,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好了,就穿它了。
并告诉老伴,我午饭后才去诗词协会呢,你上午到街上把衣服给熨平吧。
老伴说,那好吧,先把衣服放到沙发上,我一会儿出去帮你熨平。
老伴表现出很无奈的样子。
今天是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标志着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随之气温逐渐下降。
午饭过后。
吴浩给老伴说,快一点,我现在就去乘地铁,赶往省诗词协会。
老伴说,你忙你的去吧,路上小心点。
吴浩嗯了一声。
便乘电梯到了楼下,骑上他那辆私家车,除了铃铛不响,其它都响的自行车,向地铁口奔去。
经过诗协领导审查审批,吴浩真的加入了省诗词协会,成为一名诗词会员了。
办理完手续后,吴浩看到宽大的长形会议桌,围坐好多人。
便起身走近省诗词协会领导,将头靠近领导低声说,谢谢领导,我回去了。
不料省诗协领导却说,你刚刚加入协会,就坐下听听,下一步我们省的诗教工作如何开展,你也可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为全省诗教工作出点力,做出点贡献。
吴浩见状,自好回到原来的位子上,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认真聆听各位领导和诗友们的精彩演讲。
首先,会长传达了国家文联和中华诗词协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就全省诗词教育传承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
诗词协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各部的部长等等,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当主持人点名要吴浩同志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认识,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时,吴浩略做思考,就说,我今天刚刚入会,初来咋到,对于省诗词协会的组织架构、功能和要承载的任务,还都不十分清楚,我就说八个字吧,我入协会,主要是来学习、交流、分享、提高。
并对这八个字分别做了简短的阐述。
会议开到近六点才结束,有一副会长提出晚上小聚,吴浩起身想告辞,又被会长留了下来。
会长说,你可以借着小聚这个平台和机会,多认识一些诗友,她们都是诗词高手,多与她们交流,对你的诗词创作会进益多多。
吴浩连忙点头答应。
其实,吴浩也想参加今天的饭局,多结交一些诗友,博采众人之长,助己成长,只是感觉不大合适。
吴浩出了省诗词协会会议室,给老伴打了电话,说吃饭后再回去。
老伴又叮嘱了一番,你都奔古稀的人了,一定要少喝点酒,早点回来。
晚上,吴浩与众诗友,雅聚琥珀山庄一美食店,酒至半酣时,某副会长提出,大家都是诗友,一直这样喝酒也无趣,我们不妨也模仿古人,附庸风雅一回,饮酒作诗如何?大家齐声附和。
他便叫服务员拿来纸和笔,仔细观察,目光环视了一下,嘴里发出轻微的数数声,忽然听他说,巧了。
大家都不自觉地把头转向于某副会长,心里都在犯疑惑,不知道他说的巧了,是什么意思。
于是,他便大声吟出刘禹锡的诗《秋》的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就以这两句诗为题引,共十四个字,我们每人抓阄得一字,以字的韵母为韵,题以秋分与诗教为旨,赋诗一首,吴浩抓得“碧”字,他便立即构思,要切碧字韵,紧扣秋分与诗教题旨,随即就用手机记录下了一首小诗:
阴阳自此分,九宇无穷碧。
萧瑟草将枯,韬光革故弊。
友人酒半酣,妙语谁堪比。
万巷尽诗传,诸君提健笔。
第二天上午,吴浩便向某副会长提交了作业。
经过副会长认真斟酌润色,最后,才真的像一首小诗了,吴浩看后,认真品味,内心十分感激,心想,有这样的老师真好!如果不是副会长的帮助修改,调整平仄,现在想想,真的惭愧、汗颜!不过回头一想,有点遗憾与不足,也是人生的常态,知己不足,方能进步,不圆满才是圆满。
初入协会时,吴浩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在茫茫诗海中的小船,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我终于有机会与一群同样热爱诗词的朋友相聚,共同探讨和品味诗词的魅力;紧张的是,吴浩担心自己的才疏学浅,无法在这个高手如云的集体中立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浩逐渐感受到了协会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在每一次的交流和探讨中,他都能够汲取到新的知识和灵感。
那些曾经让他望而却步的诗词创作难题,经过一番番交流与自学自悟,终于都迎刃而解了,慢慢地找到了自信,也逐步被诗友们认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浩加入协会后,有机会随省诗词协会组织的采风团,到北方某县进行采风活动,晚上吴浩与同室诗友见果聊天。
见果先生长吴浩几岁,虽已年过古稀,任然笔耕不缀,活跃诗坛,并乐于指导他人。
通过聊天,吴浩自感受益良多,知道了诗词创作中的兴、比、赋的应用,诗就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我们每个人对于万事万物的感受,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
见果先生退休前在某县委机关专门从事文字工作,文笔很好,曾出版过论文集《宁静的思考》,散文集《希望的云》、《耕耘之歌》等等,还发表过多篇政论性文章,也曾多次获得全国性诗歌、散文金奖。
他身着一套精心挑选的深蓝色中山装,那颜色沉稳而庄重,恰如他多年来在文坛上留下的深刻印象。
中山装的剪裁合体,线条流畅,既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儒雅风范,又透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时代感。
脚下一双干净利落的黑色布鞋,走起路来轻盈无声,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沉稳与从容。
他稀疏的头发被整齐地梳向脑后,银丝间夹杂着几缕顽强的黑发,显得格外精神矍铄。
脸上时时挂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他语速很慢,句句凝重达意,像个智者。
他十分真诚地给吴浩说,你刚入会才几天,听说你是一名网络签约作家,以前写的都是现代诗,还曾获得过全国二等奖,说明你很有文采,在我们这些诗友里,作家可不多。
我在采风群里看到有一位诗友,指出你即兴写的那首诗存在着平仄问题,你一定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采风诗友群里,人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的诗友不注意方式,直接指出问题很正常,因你的诗,没有经过检测就发群里了,平仄、格律肯定有问题的。
我刚入诗词协会时,也闹出好多笑话,后来知道有个诗词检测系统,就像我们的身体到医院体检一样,经过各项检查,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调整修复就行了。
说着他将手机界面上的《诗词吾爱》软件系统发给了吴浩,并指导下载安装和使用。
诗友见果继续说,像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当年上学拼音学的都不好,也就是说普通话讲的不标准,对于四个声调的掌控自然不好,所以我们过去写的诗,往往只考虑韵脚,很少注意平仄与对仗。
你写的诗,语言精炼和要表达的主题非常明确,思想性还是很不错的,可见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吴浩借机也向见果先生简要说了自己的爱好,见果先生听后,连连点头称赞。
吴浩心想,知道存在不足,就是自己进步的方向。
第一次采风回来,好友李智约吴浩小聚,说是接风洗尘。
双方几杯小酒下肚后,谈到诗协组织采风一事,李智笑着逗吴浩说,这次不仅仅是采风吧?采花了没有啊?吴浩深知好友之意,就说都是菊花了,留着芬芳人间吧!好友李智哈哈大笑!吴浩告诉好友,诗词协会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可以说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好友李智说,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以你的文学功底和儒释道文化,怕是无人能及。
吴浩叹了口气说,这次采风可丢人了,即兴写了一首小诗发到采风群里,只注意韵脚,可没有考虑到平仄和对仗问题,被一诗友直接在群里点了出来,你说多丢人啊。
李智劝慰到,你我都是凡夫,往往都活在虚荣的世界里,把面子看的太重,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里子的重要性。
当别人直接指出问题,且发在群里,让大多数诗友都知道了,一时间,你吴浩感觉很没有面子是吧。
吴浩告诉李智说,当时的确是这样的,但经过短暂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已经深深地感到自身的差距,的确存在问题,需要努力学习,及时纠正,否则,将来会继续闹出笑话。
虽然自己入会才几天时间,但那都不是理由,既然进了诗词协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的起诗词会员这个称号。
李智继续说,能够指出你错误的人,就是你的贵人,无形中助你进步成长!应该持感恩的态度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