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3)
[虽然天团塑料同事也从没有发过生日祝福,但我也觉得这事是谢鲤做得势利了……]
[顶流怎么能一样呢,我不是指秦殊不好的意思,而是有点可怜徐诩这两年的遭遇。
]
[等电影上映见真章吧!我虽然不是徐诩的粉,但我觉得他会苦尽甘来,未来可期!]
一时间,刚刚落地北京的谢鲤都懵了:怎么莫名其妙,锅又到他头上来了?
隔壁的火是他放的吗?不是啊!
徐诩的伤是他弄的吗?也不是啊!
那怎么……就又双叒叕开始骂他谢鲤了啊?
严瞿虽然懵了一下子,但职业素养已经使他流畅而专业地向公关组下达了一系列紧急指令。
等到车一路从机场堵到家里,他已经差不多理顺了,顺便还能安慰一下谢鲤。
“没事,这事儿不用你出头,剧组会有表示的。
”
看上去是《鹄声》和郑州那个隐秘项目被官媒点名,来不及互撕就索性多拉一个下马,毕竟法不责众么!于是乎,双方采取就近原则直接抓到《踏风碎雪录》这个开机至今都很低调的软柿子捏。
除此之外,中间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有徐诩团队,更大的层面他们操作不了,于是就浑水摸鱼借用生日将秦殊扯上、还顺带的将谢鲤这个撕逼老工具人带着,充当了“火上浇油”的那个“油”。
谢鲤的好用之处,自然不必多说,而这一点,徐诩团队很早就知道。
在事态逐渐从三个剧组的互撕发散到秦殊、谢鲤和徐诩三家的骂战,《踏风碎雪录》剧组官方也终于有了动静:在出事之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和上面指派来的调查小组协同材料专家验证了剧组一些道具材料的违规性质,结果是无任何违规。
这一回应,吃瓜群众表示差点意思。
还以为能撕得起来呢,最好是三个剧组一起隔空对线,谁有理,他们支持谁!
大概是营销号那边的套餐还没到期呢,在《踏风碎雪录》官博发布了配合调查的检查报告之后,依然阴阳怪气地用“吃了项目优先级红利”讽刺剧组班底背景强大,就连这种关系到自然森林资源保护的事情也能“特事加急特办”……
进入川地之后,整个拍摄过程都掐着表盯着天气预报瞅准大雪开工的总导演孟琦头一次因为这种互相污蔑口碑的营销斗争压不住脾气,气得让下面的助理发了他们前几天才拍的一段废掉的镜头:
“看看,这是我用的落雪材料!天上自己下的!没花一毛钱!”
和《鹄声》里徐诩在雪地里找松子不同,他虽然也冻着,但起码一身破棉衣也是棉衣,多少还戴了个帽子,那《踏风碎雪录》呢?不妨好好看看这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