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3/3)
。
按照这么说来,秀才功名对于这位御史大人来说确实不过是浪费点时间而已。
“难不成这世上的读书人都如这位大人一般,功名利禄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吗?”几个书生都有些崩溃了,在外头被几位同窗好友安抚科普的时候忍不住说出心声。
“你这人说话真有意思,这天下读书人自然不会都如御史大人那般读书举业手到擒来,但也必定不是都如尔等一般难如登天。
”茶楼里喝茶听八卦的大汉有些调侃的接话,“尔等觉得读书难那就说明尔等压根就不是读书这块料,还是趁早改行。
”
茶楼里先是一静,然后就是哄堂大笑。
“读书可是个无底洞,既然知道自己读书举业难如登天,不如趁早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家里的其他人,也免得把一家子带进沟里爬都爬不出来。
”现在这世道,但凡家里有读书人的,谁家不是过得紧巴巴的,就是地主家都没有余粮,而且多是举族供养那么一两个读书人。
这些人拿着家里族里所有人的供奉读书,结果在外头胆大妄为,把到手的功名都弄丢了,真是不孝至极!
那几个被杀鸡儆猴的读书人已经彻底没戏了,但与之相反的则是第二天突然激增的女子考选人数。
说实话,别说是周谨言他们,就是君柒都觉得不可思议,还是黄夫人解释了一番,这一帮子外来的女眷们才知道海南这一块的具体情况。
这一块地方和周边很多少数民族的管辖地接壤,这些少数族裔中有那种比大周更加封建顽固的,就也有直接习俗颠倒的,据说周边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族裔中,还保留着女子当家和走婚制度的族裔就有十几个。
另外男女之间相对平等的也占据大半,而这一切的形成大概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比较恶劣所致。
当一个地方男性的折损率非常高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女性地位就会被不停抬高,因为支撑门楣养育子嗣的责任全部落到了女子身上,在绝大部分家庭的最长者都是女性。
当绝大部分子女都长于没有成年男性参与的家庭中时,女性就能拿到一部分这个地方的话语权。
在打战的边疆是如此,在海南这边也同样是如此。
打战是拿成年男子的命去填,同样的出海打鱼也是拿成年男子的命去填。
海南这边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以打渔为生,男子出海打鱼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的,所以尽管重男轻女很严重,但实际上在一个家庭中女子的话语权是相对于比较大的。
因为放眼望去,一个村子得有半个村子的母亲是寡妇。
虽然很可悲,但是这块地方养女儿就是没有内陆那么多条条框框,因为大家都知道,养的太听话太乖的女儿,万一以后家里的男人死在海里了,如何撑得起门户?
就是这里的人家挑儿媳都不要那种温顺的小媳妇,更爱那种爽利泼辣不好欺负的姑娘。
不为其他,只是利益导向,实用罢了。
正因为整体氛围是这个样子,所以除了那些特别固执的人家,这边人家的女孩子都热情大方又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