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1/3)
还在庶常馆念书的庶吉士们听到了科举考试要增添新学科的消息,脸色都很精彩。
有人当场表示,“还好我这一届考上了!不然下一次肯定没戏!”
三年又三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他们都学了数十载的四书五经了,再让他们去学习新学的数理化,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能不抓瞎吗?
也有人借着庶吉士身份之便,在翰林院中看到了新学教材。
这一看之下,顿时惊为天人,如痴如醉,灵感源源不断,抓着笔就开始做题,一道接一道,觉得自己还能再战十年。
一看就是天赋点点在了数理化上面的。
这些人还颇为遗憾地表示,“若是早就开设新学科,说不准我们早就考上了。
”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如果不考新学科,新学内容在考卷上的占比不算太高,也不会给考生们带来太大的负担。
庶吉士们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十分乐于接受新事物。
翰林院与时俱进,给庶吉士们开了新学课。
来给庶吉士们上课的老师,当然是研究院的研究员们。
毕竟以数理化的难度,想从翰林院里随便抓个翰林就能去讲课,也挺不现实的。
来给庶吉士们上课的研究员,都是最新一批进研究院的研究员。
他们跟着最初的那一波大佬们学了许久,基础足够扎实,来从头教庶吉士们数理化绰绰有余。
也有将儒学奉为圭臬的庶吉士觉得新学很不成体统,一点圣人之言都没有,不大乐意学。
但听说小皇孙都在学新学,能考上进士的哪有傻子,当然能判断出日后新学也会成为一门显学。
现在骨头硬不肯学,指不定以后就会掉进什么样的坑里。
毕竟新学倡导者,萧景曜萧少卿,目前官运亨通,十分有阁老之相。
说不准他们得用的时候,萧景曜都成功入阁了呢。
万一萧景曜当了首辅,大权在握,大力倡导新学,他们对新学一窍不通……
那画面太美,庶吉士们想想就面色扭曲,捏着鼻子认认真真听课,苦大仇深地和一堆数字死磕。
天杀的算学,怎么就这么难!
相比起来,化学竟然最受庶吉士们欢迎。
谁没看过《大齐日报》的破处迷信版面呢。
那些千奇百怪的装神弄鬼的方式,原来是这样子!
庶吉士们瞬间就来了兴趣。
他们要是外放,最低肯定也是县令起步。
当县令,文教也很重要。
到时候他们给百姓们露上这么一手,不得当场把人给镇住?
庶吉士们学新学学得火热,老翰林们也听了一耳朵新学的内容。
不得不说,跳出学术之争来看,新学的东西还是十分有趣的,总感觉每天都有新收获。
对于一手创出新学并将新学推到如今这般高度的萧景曜,老翰林们的心情都十分复杂。
著书立说,一直都是读书人的追求。
萧景曜当官当得风生水起,深受帝王信任,没想到他在这个年纪,竟然就能自创出新学,开宗立派,一代宗师。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好在萧景曜不知道他们内心的感慨,不然的话一定要替自己澄清一下,他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已,给考生们提供了亿点点考题,做出的贡献实在微不足道。
(被数理化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考生:?)
只能说,有萧景曜这么个爱搞事情的家伙在,是所有考生们的福气。
高扬已经踏上了游历大齐的征程,还虚心接受了萧景曜的建议,时不时还给萧景曜修书一封,告诉萧景曜他在各处的所见所闻,请萧景曜指正。
萧景曜只能感慨富二代自古以来就过得十分舒服。
瞧瞧高扬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根本不用担心钱的事儿。
用高扬的话来说就是,祖上留下的财富足够他舒舒服服地活上八百辈子了,只要不是被人骗着去了赌坊,或者脑子不清楚跑去重新做新买卖把裤衩子给赔掉,他这家底,想败个精光,也十分有难度。
像他这样,不能去赌坊,到处瞎跑,也算是给家里做出大贡献了。
真是让人听着听着就浑身冒酸气,这份泼天的富贵,搁谁谁不想要?
萧景曜有被凡尔赛到。
刘圭进京后就住进了萧家。
两家可是老交情了,萧元青见了刘圭就想到了南川县那一帮好朋友,看刘圭就跟看亲儿子似的,每天都带着刘圭到处跑,势要让刘圭将京城每个有趣的地方都看遍。
萧景曜都觉得高扬那么快就离开京城怪可惜的,跟着萧元青,显然还能给他的游记增添不少素材。
刘圭这次进京也是做了长远的打算的。
一是想看看京城有没有赚钱的门路,刘圭从小耳濡目染,学了刘慎行的一身做买卖的本事,要是有萧景曜支持,在京城开个铺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二则是想看看萧景曜,重温一下当年的友谊,顺便看看萧景曜会不会给他安排新的出路。
刘圭也就比萧景曜大两岁,搁后世也就大学毕业生的年纪,也是年轻人,自然是想在外头多闯一闯的。
萧景曜当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好朋友,知道蒸汽船有望问世后,萧景曜心里隐隐有了另外的打算,又问刘圭,“我明年怕是要外放去闵州,不知兄长可愿与我同去?若是兄长想在京城做买卖,我也可以立即替你安排妥当。
”
以萧景曜今时今日的地位,想照拂一个商户,都不用他动嘴皮子,萧平安都能搞定。
刘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我当然是要跟着你去闵州的。
”
闵州虽然不如京城繁华,但萧景曜可是过去做总督的,实打实的土皇帝,他跟着萧景曜去闵州,不管想干什么,都折不了本。
萧景曜见刘圭毫不迟疑地做出了决定,也十分爽快地点头道:“兄长如此信任我,我定不会让兄长吃亏。
违背律法的缺德事咱们不能干,但闵州那边,也有个天大的机遇,正好适合兄长。
”
只要海禁一开,多少商户都能从中获利。
闵州本地的闵商也富得流油,他们和地方豪强与官员互相勾结,将海上贸易这块大蛋糕牢牢把持在这个小圈子里的人手中。
萧景曜这一次前去闵州动海禁,不知道会摘掉多少人的脑袋。
这些大商贾,且看他们识不识相,配不配合萧景曜。
要是暗中搞事情,想给萧景曜来些什么“意外”的话,那萧景曜只能送他们去阎罗殿报到了。
刘圭正好出身商户,还在经商上颇有天分,正好补上被萧景曜收拾后的商户们的坑。
萧景曜心里已经有了成算,却没对刘圭道出所有实情。
萧景曜一贯喜欢先把事情办好了再开口,不走事情开始前就给人开支票画大饼的路子。
刘圭当然十分相信萧景曜,从小一起长大的人,更知道萧景曜有多能耐,也知道萧景曜从不无的放矢,安安心心地抱大腿,躺得很开心。
小汤包现在走路已经走得非常稳当了,每天睁开眼就要去屋子外玩,乖乖等着顾希夷收拾妥当,一起去给正房给齐氏和萧子敬问安。
小家伙脾气也倔,不肯让人抱,自己迈着小短腿走在顾希夷身边,不仅不叫苦不叫累,路上发现一朵小花冒了出来都要噔噔噔跑过去瞅一瞅,再开开心心地跑回顾希夷身边,兴高采烈地指给顾希夷看。
要是有鸟儿落在了树上歇脚,那就更不得了,小家伙能乐一天,一只灰不拉几的麻雀在他嘴里,都成了光芒万丈的漂亮鸟鸟。
有一次,小家伙碰上了前来府里觅食的野猫,更是高兴地手舞足蹈,拽着顾希夷的袖子不住地大喊,“猫猫,猫猫!”
顾希夷都忍不住同萧景曜商量,等小汤包大点后,要不要给他买几只小猫小狗陪着他玩。
要是觉得小猫小狗可能会挠人,不安全,那买几只鸟也不错。
反正小家伙看起来博爱得很,只要不是老鼠和蟑螂,看到什么都喜欢。
萧景曜觉得这事儿可以有。
不过小家伙年纪还是太小,萧景曜不太放心让他和猫猫狗狗直接接触。
当了爹后,萧景曜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小心谨慎的人,有关孩子的一切事情,萧景曜都要再三考虑。
这年头儿又没有狂犬疫苗,动物再有灵性,也会有失手的时候,要是一不小心给小汤包身上挠出道口子,小汤包出点血受点痛还是小事,万一猫猫狗狗身上携带了狂犬病毒呢?
萧景曜哭都没地方哭。
小家伙精力如此充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世界在他眼中都是彩色的,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冬天下雪也能小家伙乐个不停,好奇地抓了把雪,看着雪花在自己的掌心慢慢融化,小家伙好奇地歪了歪头,觉得有趣,又咯咯地笑起来,迈着小短腿艰难地去找萧景曜,“爹爹,雪雪,变成水了!”
萧景曜一把抄起小家伙,也不管小家伙听不听得懂,笑眯眯地对他讲起水的三种形态来。
听得一旁的刘圭忍不住嘴角抽搐,觉得萧景曜怕是给小皇孙上课上得走火入魔,现在对着自己还没到两岁的亲儿子都打不住为人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