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3)
擦拭头上的汗水。
这大热的天,也难为他两个了。
“我早上路过的时候,听闻已经打发人去查了毒药的来源,可有了线索?”周梨试探地问着。
余经历没敢言语,毕竟是衙门重案,怎好对外人道来?
哪里晓得公孙曜却是不拿他两个做外人,叹着气回道:“是那鲍寅亲自去买的,但他一口咬定是谢英指使,我们既不能证明谢英指使他,也没有证据不是谢英指使的他。
”
反正如今是左右为难。
“这案子一路查来,的确是好像是过于顺畅了些,如今仔细想来,仿佛就是有人早前就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叫衙门里一环接着一环,很是轻而易举就将所谓的真凶追查到了。
”白亦初昨晚和云长先生分析了一回,谢英是不算什么端方的正人君子,但也没有蠢到这个地步去。
他就算真有心害人,也不可能叫鲍寅这个学生去,反而给自己留下把柄啊。
就是当初周梨得罪了那几个掌柜组建的商会,人家也晓得去旁的州府找杀手啊。
而且那样大张旗鼓地下毒,穿着武庚书院的院服就算了,丢的时候不藏好,非要给露出马脚来。
这个如今想来,不就是明摆着专门给衙门留的线索么?
谢英到底是个山长,心思又缜密,怎么能做这样漏洞百出的计划?
公孙曜听到他的话,很是兴奋,“你也觉得我的判断是对的?”他得了到认可,还是他的表弟,那心中的欢喜自然是不言而喻。
白亦初颔首,只不过眼下公孙曜这里没有查到证据,今日受害者家属在衙门口闹了一天,只怕明日再不给结果,也就变本加厉了。
因此是有些担心公孙曜的:“大人也不要太多着急,更要多主意自己的安危才是。
”
他的关心,比什么良药都叫公孙曜受用,“我晓得,难为你这里想着我。
”
他二人说这话,余经历那里靠在椅子上叹气,周梨有一下没一下地捡着店家白送的南瓜子磕着,忽然说:“那鲍寅原来有个兄长秀才,也是清风书院的学生呢!只不过死在了七夕会上。
”
说到这里,她就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怀疑,“当年那七夕诗会上的死者家属也是四处闹,除了得了衙门的大部份赔偿之外,清风书院那边也给了一些,但是好像仅仅只是外面的死者罢了,反而是他们清风书院枉死的学生,并没有得到这一份补偿。
”
不过清风书院的学生们,能到那里头去读书,家境自然是殷实不差那点赔偿的。
余经历听了她这话,所想的也是清风书院的学生们不差钱,鲍寅不会因为这个记仇的。
于是就马上否定了周梨的话。
“可万一人家要的,就是个认错态度呢?”周梨想,有钱人不缺钱,他们更在意的反而是对方诚意了。
这话一说,公孙曜顿时只觉得脑中一道什么东西飞快闪过,他一面拼命想要抓住,一面细思起周梨的话来,“你的意思是,这鲍寅在报复清风书院?”
周梨摇着头,“我可没有这样说。
”不过她的确是这
样想的,人人都说那鲍寅老实,可是偏偏就是这种老实人的心,其实才最狠。
在自己那个世界的时候,她也看过不少类似的案子,真正的凶手其实都是那种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觉得不可能的寻常人。
这一类人,他们有个老实话少的标签在身上,往日名声也不差,这就好像是护身符一般,让人怎么也怀疑不到他们的身上,以至于查案子的时候,走了不少冤枉路。
不过她也只是怀疑,毕竟现在没有别的线索,破案又是迫在眉睫,自然只能从另外的方向打开缺口。
这鲍寅就是个很好的缺口。
若查清楚了,确实他是被人指使,那最好。
公孙曜这时候已经暗自思量起来,想了片刻,“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他为兄报仇,才出此下策。
”又和余经历说道:“如此,咱们倒不如从当初这鲍寅的兄长死因查起。
”
余经历却是有些发愁:“这可如何查?时境过迁了,除非一点点翻阅当时候的卷宗。
”可当时死了那许多人,衙门里虽是尽量将每个死者的死因都记录在册,但要翻起来,怕是得大半个晚上呢!
可公孙曜已经下定了决心,当下只匆匆吃了饭,也不去暗访了,就打发了几个信得过的衙差,去那谢英家附近流连蹲守,再有去暗里私访这鲍寅的为人到底如何?是否与外界传言所属实?还有他去给那谢英打扫院落,是自己主动的,还是谢英要求的?
他将余经历带着又回衙门里去,翻起了前年七夕诗会的案子卷宗。
白亦初想是也得了周梨这话启迪,越发觉得有这样一个可能性,一时也是期盼着公孙曜的调查结果。
两人又就这案子商讨了一回,虽说就算那谢英这次可能叫人冤枉,但他也做不得这山长了。
细数起来,清风书院变得如今这般乌烟瘴气的样子,和他也是脱不得关系的。
不过若是山长还继续从清风书院那堆人里挑选,而非朝廷指派人的话,怕是也难,那里头多是钻营之辈,心思可不在教书育人之上。
这一夜对于公孙曜来说,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夜。
当他和余经历看到那鲍寅的兄长,鲍壁的死因时,两人一下顿时就觉得这案子忽然明了。
卷宗上清清楚楚写着,鲍壁当时并未在桥上,是下去救人的,救的也是自己的好友同窗,谢英的幼子谢道几。
谢道几的确是被救上来了,可鲍壁却不知为何,反而沉溺于水中,后来虽是遇着了救援队伍,可当时大家都忙着先去救谢英的侄儿谢道然,也就是晚了这样一步。
错过了那千钧一发之际,鲍壁就被活活溺死于水中了。
倘若先救他再救谢道然的话,鲍壁也不至于死。
当时公孙曜看着这一幕,自己也生气,莫说是鲍家人了。
所以鲍寅害谢英,这似乎就师出有名了。
这就仿佛像是给这案子开启了一扇门,接下来就好查了许多。
两人只将那案子卷宗收起,拿公孙曜那里继续专研,直至快要天亮了,两人便才眯眼休息,只等着天亮后的消息。
哪里晓得两人这才将眼睛闭上没有多久,那置放卷宗的房屋,竟是忽然走了水。
周梨家这边本来离衙门就不远,那快天亮的时候,梦中听得有人大呼走水,猛地翻身爬起来,却听闻是衙门那边着火了。
当下只喊着和白亦初林冲几人,拿了盆桶一起去衙门里救火。
人多,不肖多会儿,衙门的火就给熄灭了,只不过那专门置放卷宗案件的一排房屋,烧去了过半。
大家匆匆忙忙抢救,也只得了一部份。
关于前年七夕诗会案子的卷宗,烧得一页不剩。
确切地说,火源就是从那里起来的。
公孙曜和余经历面色大惊,当下又不知到底是何人放火,都对晚些时候去过卷宗房的事只字不提。
天亮后,也没顾得上换下那一身满是烟灰的衣裳,公孙曜叫了周梨和白亦初,一起再到昨日那小酒楼里去。
只一脸后怕,先说已经查明了是有人故意纵火的。
可这里是衙门,不是寻常老百姓家,不说那墙有多高多厚,便是这置放卷宗的房屋,如果不是衙门里的人,进不来不说,也不知道该烧哪一处啊!
又将自己昨晚拿走的那关于鲍壁死因的卷宗拿出来给他二人看。
周梨和白亦初一看,哪里还不明白,只怕真叫他们给猜中了。
不然对方怎么想起去烧了这衙门的卷宗?
但这样大的手笔,怕是鲍寅自己一个人是办不得的了,更何况他如今也还在牢里。
一早上听闻了去他家四周蹲守的衙役也说了,他父母一夜未出,家中仆从也都规矩。
那么这样说来,鲍寅必然还有同伙。
而如今他杀人陷害谢英,应该是替他哥哥鲍壁报仇了,就是不知道是跟何人所谋。
白亦初觉得,“如果不是与他一般,和谢英有私仇的,那么就是利益问题。
”
所以接下来要查的方向,倒也算是清楚明朗,只需要查谢英下去后,谁能代替他成为这清风书院的山长,又或是查他背地里到底结了多少仇家。
然后一步步排查,总是能拨云见日的。
衙门里着了火,那些死者家属得了消息后,反而没敢再来衙门里继续闹了。
他们到底害怕,衙门将这火灾赖在他们的头上。
毕竟听说被烧毁了不少案件卷宗,总是需要人来吃罪的,衙门里若不抓着纵火之人的话,这些当官的,可不就是简单被办个失职渎职之罪了。
也亏得没有人员伤亡,不然责任更大了。
但这事儿也是骇了公孙曜一回,他昨晚若是和余经历多在那卷宗室停留,不单是这证据要被烧毁,便是他们两个,就算是没有葬身火海,怕是也要替那纵火之人背锅。
到时候自己身上都背了罪,还怎么查案?只怕自己清白难保,最后还要成为这放火的罪魁祸首。
两人是后怕了一回,那卷宗也不敢放在身上,托付了白亦初收起来,等到查明了其他真相,再叫他一并给拿出来,做那呈堂上供的证据。
白亦初并不知晓公孙曜为何如此信任自己,只是想着他们为了查案子,还原一个真相,险些命都搭了进去,也是十分佩服的。
当下便是应了,小心收好,和周梨也不敢拿回家,便去了宋晚亭那当铺里,找了个死当格子给放下。
也没有同宋晚亭说那是个什么东西。
又为了避免这背后之人发现端倪,毕竟我在明敌在暗,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梨和白亦初也不同公孙曜打交道了,只等他的通知便是。
这样的日子,也是提心吊胆,过了五六日,公孙曜终于亲自找来,将卷宗给要了回去。
白亦初领着他去那当铺里取走后,宋晚亭才晓得是个什么东西。
说起来,前年那七夕诗会的案子,和他也是脱不得关系的。
当时人们正是要为了看他和那林清羽,才将桥给踩踏了,以至于后来发生了那样的悲剧。
那时候的他心境并不如现在这般坚强冷硬,只想着虽不是自己所愿,但那些人终究是因自己的缘由葬送了性命,为此他还从清风书院里休学了大半年不止。
如今再度提起来,只叹了一回,世事无常。
公孙曜将这关于鲍壁死因的卷宗拿走后,不过两日,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