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3)
我提议县委以吴大海案件为典型,开展一次党员干部作风教育。
像吴大海这样的人,平时连我们副书记都不太放在眼里嘛。
这是目无组织,心里没有组织,不堕落才怪呢?我讲的就这些。
”刘中田说着,朝李明学望了眼。
李明学正端着杯子,杯子正好遮住了他的脸。
简又然有点不太明白,刘中田这样借题发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不可能知道。
现在,简又然的大脑里已经对大家对此事的态度,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处理是必然的,但潜在的,是深入处理,还是点到吴大海为止?
李明学道:“又然书记呢?也说说。
”
“好的”,简又然清了下嗓子,他感到嗓子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搔他。
他又喝了一口,“我刚来湖东,应该说对吴大海同志还不是十分了解。
仅有的几次接触,还都是因为工作,短暂的很。
所以对吴大海同志的处理,我也说不出具体的意见。
首先我表个态,服从县委最后的决定。
”
说着,简又然抬起头,看了眼会议室上方的日光灯,“不过,通过吴大海同志的事情,总结教育我们的干部,我以为是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件事。
年前,吴大海同志曾送给我一个信封。
虽然我一再坚持不收,可他还是丢下了。
我很生气,让小郑同志把这笔款子放到了廉政信箱里。
我这样说,没有别的意思。
我就是说一个党员干部,关键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吴大海就是自身学习不够,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值得反思啊!当然……”
大概是刚才简又然直接把吴大海送他信封的事,抖了出来,这让在座的常委们都感到有些吃惊。
但是,转念一想,简又然这看似无意的一招,正是一手高招。
他这一下子,既承认了事实,更重要的脱清了干系。
意思是我简又然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收了吴大海的信封的。
然而,我并没有装到自己的腰包里,而是交到了廉政信箱里。
至于什么时候交的,只要在常委会讨论这事之前,时间都是一样。
这一招看起来光明正大,细想起来却又是颇费心机的。
李明学也朝简又然看看,简又然笑了笑,接着说:“对吴大海同志的处理,这要尊重纪委和法律。
我不便说话。
但是,我想有一条原则还是应该坚持的。
就事论事,就人论人。
不能搞无谓的扩大化。
现在是发展湖东经济的关键时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要务啊。
没有稳定,就难以搞好建设。
搞不好经济建设,我们是有愧于湖东的老百姓的啊!”
简又然一口气说了这么一段,停下来后,喝了口茶,嗓子里更加痒了。
汪向民正看着他,眼光有些异样。
蒋大川把笔记本子合上了,手里正不断地转动着钢笔。
李明学说:“又然书记说得好啊,我赞成。
其它同志……”
没有声音。
李明学又问到:“大川书记呢?你再说说。
”
蒋大川咳嗽了一下,“我就不说了吧。
几位书记和县长都说了。
纪委对吴大海的事,将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的。
问题的性质很严重,在这里,我也想打个招呼:任何人不要再对吴大海案件,做说客。
这是不好的,也是行不通的。
最后,我想请县委研究一下,对吴大海双规的时间。
”
“就会后吧。
”李明学道。
散会后,刘中田喊简又然到他的办公室坐坐,说从香港给他带了件小礼物。
简又然说这敢情好,就过去了。
刘中田招呼他坐下,从桌上拿起一件小的玉挂件,递给简又然,“我看着还不错,就卖了。
不过,这可不是在一般地摊上卖的。
是我的一个朋友带我到正规的玉器行卖的。
看看,怎么样?”
“相当好。
一看这质地,就不一般。
”简又然看见这是一只小猴子,心想刘中田真的细心,居然连他的属相都搞清楚了,就说:“谢谢中田书记,我得好好地戴着。
”
“谢什么呢?只不过是小东西而已。
不过,卖了这小挂件后,我那朋友却说了一段笑话。
听着很有些意思。
”
“是吧?那说说。
”
“也是说猴子的。
说有一组挂件,各个猴子的造型各不一样。
一个捂着耳朵,一个掩着嘴巴,一个蒙着眼睛。
还有一个,干脆睡着了。
我先也不明白,结果一想,真的妙极了。
可不是?不就是这官场的写照吗?”刘中田说着,看着简又然,“你看看,捂着耳朵的,是不听;掩着嘴巴的,是不说;蒙着眼睛的,是不看;那睡着了的,更了不得,那叫……”
“叫?”
“那叫不争。
哈哈哈,形象吧?”
“真的形象。
确实妙极了。
”
“你说现在的官场,不就是这四个毛病:说多了,看多了,听多了,争多了。
唉!就像吴大海,争那么多干什么?有意义吗?一点意义也没有。
”刘中田道。
简又然也觉得刘中田这话在理,便道:“是啊,是啊!就是!”
刘中田停了会儿,说:“这个吴大海,一查下来,怕不是个十年八年的……唉。
不过,我担心,事情扩大啊。
扩大了就不好,就不好啊。
”
其实这也是简又然所担心的。
从上一次李明学请简又然到省里替吴大海找人开始,简又然就有一种感觉,吴大海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李明学和吴大海之间一定也还有一手。
至少不是那么干干净净的。
李明学在常委会上一再地提出不要扩大化,扩大到最后到了谁的头上,也许正是李明学最大的担心。
“我看也没有什么扩大。
吴大海的事,是他个人的事。
扩大了,也没什么意义。
”简又然道。
“就是。
不过,我看有些同志……向民县长对这事好像另外有想法啊?”
“这个,我不太清楚。
不太清楚。
”
“啊哈,不说了,不说了。
纪委的事,我们少操心。
听说驻京招商办最近正在谈一个大项目……”
“是啊,是有一个,不过刚刚才开始谈。
我准备下周过去的。
”
“湖东发展是要大项目支撑哪,又然书记这个点子好。
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
”
“这也不是我的点子,不过是拿来主义罢了。
”
刘中田哈哈一笑,简又然也笑。
笑完了,简又然说办公室还有点事,就谢谢中田书记了。
最近,简又然这儿的材料很多,都是驻各地招商办发过来的,还有就是县直各个机关,各个乡镇招商引资的情况通报,这这不断涌来的文件和通报看,真的使人感到招商引资的大潮正在湖东全县澎湃。
不少县直的领导和乡镇的领导,都亲自出去招商了。
县报上就用了一个通栏标题:“招商书记走江浙”,报道的就是黄花镇书记叶小山,带着人跑江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事。
然而,简又然心里清楚,很多文件都只是应付,很多通报都只是编造。
这些文件和通报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领导开心,让领导满意。
在中国官场上,这是一个通病。
中国培养了一批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的官僚,也消失了一批敢于了解真情况敢于说真话的领导。
如果仅仅看这些,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真正好在哪里呢?事实是:到现在为止,除了驻京办的一个项目外,其余的都只是意向性的。
说是意向,其实就是一厢情愿。
到底有什么把握,完全看人家的脸色。
一百个意向性的项目中,能有三五个成功,就已经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