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2/3)
是记录民间各处鸡毛蒜皮的琐事的文书都成捆的摆放在府衙的案头。
高文建最近这段时日日日宿在衙门里,好容易今日得了空回到自己府中能吃着燕窝粥听着小曲儿,自在惬意一番。
可好景不长,下属急匆匆来报说是夜市有人当街纵马引得百姓出了踩踏事故,且还是九皇子报的案。
闻言,惊得高文建丢了手里的瓷勺,当下官服、皂靴都未及换上,只披了外衫,趿着软鞋就赶往保康门。
抬轿的轿夫一路小跑未见喘气,他这个坐轿之人反而紧张得大汗淋漓。
桓晔虽只担开封府尹这一虚职,可每旬都会召高文建入东宫述职,可见他很是看重汴梁百姓会否安居乐业。
高文建一路上都在设想事故的场面严重到何种程度,否则过后因此事获罪的第一个就是他!
轿子停下,高文建拉起衣袖擦了把脸上的汗,才弓着背下去语不成句的同桓允,“殿下…臣…臣…来迟了,臣…臣罪该万死!”
桓允不耐地挥挥手,“也是你走运,亏得本殿下今夜在场,否则等你赶来,只怕残局惨不忍睹。
”
高文建闻言,这才抬头四望,虽仍有为着看好戏徘徊不去之人,但市集上整体却无其他异样。
他蹦到嗓子眼儿的心总算安稳下来,又听桓允道,“喏,肇事之人也给你逮住了,当街纵马行凶,该怎么判怎么判,可不能姑息。
”
“是,臣下遵命。
”九殿下如此善解人意,高文建只觉一股暖意直直流进他的心底。
他笑着恭声到,“殿下若有旁的要事,臣就不耽误殿下了,余下交由臣下处理即可。
”
“嗯。
”桓允坐进马车,末了他又探头出来,对高文建道,“若他家人到衙门闹事,也不可放人。
”
高文建不解其意,待桓允走远了,他看到衙役手中押解之人时,才明白九殿下为何会这般嘱咐。
汴梁贵族圈子有两大泼皮,一是吏部尚书夫人程氏,二是威远侯之继妻王氏。
前者出身大户,多数时候还知收敛;后者则是破落户出身,又多年混迹市井,一嘴儿的浑话,根本无人是其对手,且她撒泼打滚也信手拈来,实在叫人轻易不敢招惹。
高文建无缘得见,却早有耳闻,又听说这王氏因着只得宁致这么一个孙儿更是放在心尖上宠爱无度。
因而他完全可以想象,明日府衙将会是怎样一番盛景。
人群散去,州桥夜市又恢复如初。
马车到保康门前转一个弯,再行数十步就是梅湘的酒楼。
店门前扎了彩楼,彩色绸布之间还着数串红灯笼。
门楣上方悬着叶南海题字“潇湘居”的匾额。
内里堂子不大,前后有两个,中间由一露天四方天井隔开。
这也是屋子本身的格局所致。
原先做丝绸铺子时,前面这个堂子就用做买卖的场所,后面包括天井在内都为绸缎老板一家子生活所用。
而今梅湘不需得如此大的面积用来居住,便全改做饭堂。
若是以后生意做大,还会将楼上一层也装缮了做酒阁子使。
因着是新店开张,“潇湘居”在价格上添了优惠。
百姓贪便宜之余还能尝个新鲜,是以开店这五日,“潇湘居”的生意很是红火,饭点时更是座无虚席。
叶微雨一行人进去店里,梅湘此时正围着围裙,将一壶放在柜台小炉子上温好的酒放进托盘,交予跑堂小厮后,迎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