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3)
准许女子自立门户一事毫不意外地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准许寡妇自立门户,此后单独一支,不受夫家宗族管辖一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反对理由,却并无多少。
除了一个祖宗礼法、不合规矩外,就只剩下寡妇若是可以自立门户,以后只怕不会有寡妇再嫁一事,这对人口的增长没有半点儿好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林柳当时就笑了:“祖宗礼法?若是朕没有记错,先秦时期就有立女户的传统?若说违背祖宗礼法,那也是之前几个朝代的皇帝做的,与朕又有什么关系?”
“至于阻碍人口增长?”林柳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你们说出这话之前,能不能好好想想,在朕废除贞节牌坊之前,有多少寡妇再嫁?你们倒是说说,到底是守寡的人多,还是再嫁的多?”
朝堂一片寂静。
但要他们就此同意,显然是不可能的。
可惜林柳并非一个人,明白她的诉求之后,林如海并盛蔓等已经成功爬上更高位置的女官们,全都站了出来。
虽然女性官员人数比之前多了,但比起其他人到底还是占少数。
但谁让,有不少人对林柳提出的后一个想法非常感兴趣,担心否定了前一个,会连带着让第二个提议流产的人呢?
让女子也拥有继承家产的权利,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拒绝的诱惑。
虽然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但孩子的夭折率也相当惊人。
因为饮食与生活习惯等原因,其实很多人家里都没有多少孩子。
比如,若是没有林柳这个变数,林家最后只会剩下黛玉一根独苗,甄士隐也只有英莲一个女儿。
哪怕子嗣繁茂的贾家,那一大家子人看着多,其实一家子也没几个孩子。
贾赦只有贾琏、迎春和贾琮三个孩子,还都是不同的母亲;贾政孩子多一点,但最后也只剩下了宝玉探春和贾环,最多再加上一个孙子贾兰。
可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一旦父母去世,一部分上交族内,一部分上交朝廷,家产能到女儿手上并不算多。
不单单是家里只有女儿的人家对这一个提议感兴趣,就连那些家里只有一根独苗的,也对其无法拒绝。
若是可以,谁又不希望自己攒下来的家业,传到自己孩子手上?
所以那些反对立女户的越是吵,越是发现,自己身边的支持者越来越少。
所以他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慢慢地,只能偃旗息鼓。
但林柳想要直接颁布一道圣旨,显然没那么容易。
之后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拉锯战,朝中官员就林柳的两个提议进行拆解商议,最后才将两个提议敲定下来。
既然已经敲定最后结果,林柳便直接将其当做政令,记录在邸报上发布全国,同时修改法律,将这两条写进法律,让人再也无法否认。
担心这两条法律颁布之后,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鹿岁与鹤年两兄弟再次合作,发布了一系列与这两条法律相关的新闻与话本儿,同时通过炒热度,掀起舆论,成功将反对意见压了下去。
接连几次,林深见鹿都非常及时地对朝廷颁布的法律积极应对,报纸的读者中自然有人发现了报纸与朝廷之间相辅相成的消息。
鹿岁老板的身份虽然没有大肆宣扬,却也不曾隐瞒。
这些猜到报纸与朝廷有所联系的读者们随便一查,便得知了鹿岁事书肆老板的消息。
这下,书肆是为朝廷做事的消息就再也瞒不住了。
文人清高,不少人都对鹿岁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将报纸当做工具为朝廷发声,为朝廷做事儿,报纸已经不纯粹,变得不干净了。
鹿岁:“……”你才不干净了!
这批人清高自傲,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份净土。
林深见鹿做不到,他们自然想要另外找一个地方。
哪儿来这样的地方呢?
当然是自己建一个!
这群人当中不乏有钱人家的少爷、老爷,所以办报纸的钱财还是拿得出来的。
虽然因为没有成熟的活字印刷术而没办法扩大经营,但他们本意也是圈地自萌,倒也没人在意生意,反倒是倒贴钱也想将这份报纸办下去。
这群人齐心协力又不差钱,这份报纸最后倒真的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未半途倒闭,还因此积累了一小拨儿死忠。
可这样的人到底是少数。
大部分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放心了——
这份报纸实在嚣张,不但妄议朝政,还时常借着话本儿、诗词歌赋、散文等文学体裁作品映射朝政,稍微聪明点儿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危险。
如今知道背后老板事鹿岁,是当今皇帝的弟弟,他借着报纸做的所有事情很可能都是出自皇上授意,皇上本人甚至也可能经常翻阅报纸,对报纸上的内容并不反感……
担心?不存在的!
一些想要与统治阶层对话,想要对皇帝发表自己意见的文人们,反倒因此找到了乐趣,一个个写诗作文的兴趣猛然上涨,书肆收到的投稿也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几乎要将书肆的每一个角落都挤满。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科举出仕,就算科举出仕,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见到皇上,参与对整个国家都有影响的治国政策。
但“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理想。
所以得知这份报纸背后站着的人是当今皇上,其中不少文章举措都是出自皇上授意,皇上极可能关注了每一份报纸的内容之后,许多读书人对这份报纸的热情空前高涨。
自己的文章和言论会被皇上看到,极可能还被皇上采纳……
这样的诱惑,又有多少读书人能挺得住?
就算不谈理想,寻常人只是想到,若是自己的文章被皇上看中,升官进爵不正在眼前?
因为这阵给文章投稿的风潮,林柳在民间的名声都空前提高。
同时,所有人对林柳颁布出来的政策法令,也比之前关注更多。
不少人还试着给报纸投稿发表相关言论,但因为报纸有专门的审核审查,自然也是夸奖的多,抨击的少——
稍微敏感点儿的读书人都已经学会,从报纸发表的相关文章内容与数量,窥测朝廷态度了。
像是这种虽然抨击的少,但确实存在的内容,本身就代表了朝廷的一种讯号。
报纸这边闹得满城风雨,但因为局面尚在控制中,林柳倒是没有太过注意。
她比较关注的,是季崧与猫寿、工部尚书三人的回归。
是的,三人在外建造水泥工坊完毕,已经提前两个月发来消息,说事已经出发回京。
算算时间,也就是最近回来。
除了这件事,林柳最关注的便是贾蔷从海外带回来的那批真正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还有……
蒸汽机。
林柳刚刚会见到蒸汽机的时候,还是试图自己拆开组装,或者靠自己改良,然后运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
但如今的蒸汽机实在太过简陋,与林柳知道的那些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林柳自己也不可能去背一整个蒸汽机的内部构造,又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她只能看着巨大的蒸汽机瞪眼。
相比较林柳都没办法,只能等着猫寿回来看能否带来改进意见的蒸汽机,林柳与那些科学家、数学家还有发明家们的关系,倒是非常融洽。
毕竟是在现代生活过的,语言肯定没有问题。
而一个在现代生活几十年的人,对如今尚在萌芽的现代数学与科学,乃至于各位发明家的发明创造,都能提出超前且合适的意见,往往能让这些人茅塞顿开。
于是林柳很快就被这群人引为知己,自己若是有什么发现,或是遇上了什么困难,也很乐于告诉林柳。
林柳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完全按照之前所言,只要他们有所发现,为了获得相应的知识,也都愿意支付一笔赏金,或是其他财物。
比如,房子。
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归属感的。
当那些人中的小部分真的靠着自己的发明发现,成功获得了一所房产,而不是受到宗教与当权者的迫害之后,这些人研究发明的热情空前高涨。
虽然研究发明是他们的理想与喜好,也是他们准备奉献一生的事业,但若是理想与事业能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过得穷困潦倒,甚至被人迫害,谁又会不高兴呢?
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麻烦事儿——
其中以为物理学家在获得了一处房产之后,想起了自己远在旧国的妻儿,希望可以请林柳回去将人接过来。
林柳其实非常不喜欢抛妻弃子的行为,但这位物理学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在自己原本的国家,因为关于太阳相关的发现被视为异端,差点儿就上了绞刑架。
他的妻儿在此之前就被送走,藏了起来。
他被贾蔷带走的时候,贾蔷虽然说了不少好话,也提出了非常优渥的待遇,但这些东西没有亲眼看到,谁又能真的相信天上掉馅儿饼呢?
所以他在情况稳定下来之前,一直不敢提起自己的妻儿。
但既然在异国他乡,真的靠着自己的本事获得了房产,且看林柳对他们这些人的态度,是真的尊敬,他便再也没办法克制对亲人的想念了。
林柳想了想,干脆让人去统计了一下这些人有多少人结婚过,又有多少人想要将自己的妻儿接到华夏。
然后,林柳收到了一份好几页的名单。
她料想到欧洲那些国家的人不会这么轻易放人,于是直接让人找到鹿岁,让户部再采购了一批林深见鹿的昂贵丝织品。
户部尚书非常不解。
他不明白林柳为何这般重视这些洋人,以至于愿意花掉国库这么多钱,也要将他们的亲人带回来。
户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