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3)
被其他的新鲜事顶替,几乎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
但鹿岁看到了。
鹿岁这小子虽然一直在为下一届的科举考试备考,却并非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他不但一直关注着自己的所有生意,外面的消息也从没拉下过。
更何况他作为林家人,也不可能不知道火车的存在。
他眼光敏锐,立刻提出想要将水泥路边儿上的轨道换成铁轨,直接改造成火车车道。
不过这个提议提出之后,经过林柳等人商量,还是被否决了——
因为火车速度虽然快,但也确实非常污染环境。
尤其是煤炭燃烧起来,烟囱里面飘出来的滚滚黑烟,还有火车行驶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噪音实在不合适在城市内投入使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之前做的轨道是为轨道马车专门设计的,轨道旁边还有一大半非常宽敞的水泥路——
火车大家都知道,因为速度太快,若是在火车行驶的时候太过靠近,非常容易因为压强的缘故被吸到火车上,或者跌入轨道,导致悲剧的发生。
若是直接将原本给马车建造的轨道改成火车轨道,之前的水泥路就完全浪费了。
鹿岁在亲眼见过火车的速度,并从猫寿的口中得知,火车还可以改造提速之后,也打消了这个想法。
不过眼看着宝藏就在眼前,却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鹿岁难免觉得沮丧。
但他并未沮丧多久,因为很快丹尼尔那群人就弄出了钢。
有了钢,铁轨就有了骨。
火车的车皮也有了合适的原材料,不至于因为风吹雨淋而生锈,寿命短暂到必须时常更换。
消息传来之后,林柳迫不及待地下令,直接让工部尚书带着人去勘测路况,决定直接修一条从京城到姑苏去的铁路。
铺设铁路需要炼钢,之前为了生产水泥而建造的水泥坊,也被直接征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消息刚传出,从京城到姑苏这一路的水泥坊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工作,铁路需要的铁轨,也在严格的标准下如流水般从每一个水泥坊内被生产出来。
等到铺设铁路的工人来到附近,这些铁轨便会被送到铺设铁路的地方,效率高效,完全不会浪费一点儿时间。
唯一的问题是,随着铁轨的生产,国库的钱也像是流水一样地花了出去。
不只是铁轨要钱,开采与炼钢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而且因为火车的特殊性,轨道的铺设建造也必须选在偏僻一点儿的地方,这中间花掉的银钱自然也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鹿岁得知此事后,直接找到林柳说愿意出钱。
但被林柳拒绝了。
林柳失笑:“这火车肯定是用来载货和载人的,而不管是运送货物,还是载人到另一个地方去,肯定不会是免费的,光是运货和卖票的钱都能回本儿,没必要薅你的钱。
你大可以放心。
”
鹿岁玩笑道:“我这不是想着,我出钱,以后不管是出行还是送货都可以免费吗?”
林柳无奈地看着他:“那你不得亏死?我知道你是想要帮我,但没必要,国库还有钱,这也不是水泥路那种不能回本儿的买卖。
”
鹿岁见林柳坚持,这才没有说话了。
他对火车的热情一直不减,虽然自己被鹤年拉着在家苦读,却特意派了几个人跟着火车施工队一路前行,一路上的大事小事全都被记录下来,还被他直接刊登在了报纸上。
虽然只是占据了一个豆腐块儿大小的地方吧,但长年累月地报道同一件事,那个位置都快要固定成为火车的报道专栏了。
原本已经消散的火车热度,也随着报道而引起了不少关注。
一直到几个月后,火车的轨道铺设完毕,火车也在林柳的主持下载着几千斤的货物并上百号人,只花了几天时间就从京城抵达了姑苏,火车一下就成了整个国家最最显眼的存在。
无数人都在欢呼火车的出现,并为之吟诗作赋。
这时候,黛玉之前写的那首诗爷再次被人挖了出来。
她的遣词造句向来灵性,且有自己的风格。
一群人将黛玉那首诗找出来之后,越是看,就越是觉得眼熟。
最后还是一位黛玉诗词的忠实粉丝,发现了黛玉与之前、乃至现在都一直在为鹤年的话本儿写诗的那位诗人之间的联系。
而当他提出此事之后,其他人也都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立刻开始寻找证据证明他说法的真假。
与此同时,也有不人开始顺着黛玉这根线,直接摸到了当初经常与黛玉一起给话本儿供稿,写出来的诗作也时常被刊登在报纸上,任人投票的另一位诗人。
因为书肆的背后老板是鹿岁,他是林家人;为话本儿写诗的黛玉,也是林家人;联想到书肆刚刚开业的时候,书肆就拥有了非常多才学过人的读书人帮忙站台——
虽然大多只是顶着一个笔名,并未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但当初那么多文人大儒会被话本儿与报纸的内容吸引,本就说明为书肆写书,以及为报纸供稿的那些人,到底有多优秀。
原本还有人想不通,一家平平无奇的书肆为何能找到这么多的优秀文人帮忙站台,如今将鹿岁与黛玉的身份联系到一起……
哈,破案了!
一直为书肆写话本儿的那些人,还有另一位给话本儿写诗的诗人,应该都是林家人吧?
就算不是林家人,也一定是与林家相熟的人吧?
什么叫做书香世家,这就是啊!
——不少人甚至怀疑,那位同样与黛玉一样,专门给女性视角的话本儿写诗的诗人,同样是一位女子,且身份不是贾敏,就是如今已经是九五之尊的……林柳。
——虽然这样的说法很快就被人驳斥了,但不少人仍旧暗戳戳地怀疑林柳与那位诗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样的怀疑,不少好事之人对林家上下的好奇心突然暴涨,一个个的开始疯狂收集所有林家人的诗词文章。
除了贾敏与林柳之外,林家其他人行走在外难免碰上应酬的时候,遇上宴会,又难免吟诗作画,流传在外的诗作文章自然也不在少数。
但就算是贾敏,年轻时候参加宴会,也难免留下一些诗作。
遇上一些真心喜欢的人,自然会选择记下保留下来。
如今,也都成了证据。
只有林柳因为写诗太过匠气,并无一首诗作流传在外。
林柳:“……”
于是没多久,除了林如海与林柳父女二人之外,其他人……包括龟龄与猫寿,都被扒出曾经给鹤年安歇披着马甲写的话本儿提供诗稿。
——鹿岁向来物尽其用,总不会眼睁睁看着两个兄弟被“白白浪费”了才华,总是会惦记着给他们一个“展示平台”的。
龟龄与猫寿都不是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人,何况给鹤年写诗还能得到一些银子当零花,当然也没什么不愿意的。
所以最后就导致了这么个,全家齐上阵,为鹿岁的事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的结果。
所有人:“……”慕了慕了。
当然,贾敏就是那个写的诗时常被拿来与黛玉的一起刊登在报纸上,让人评比的诗人的事实,当然也被人翻了出来。
贾敏这个向来隐藏在林家其他人光环背后的女人,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并拥有了不少属于自己的拥护者——
虽然有不少封建老古董在知道此事之后选择了“怒而脱粉”,但更多的人却因此喜欢上了贾敏的诗词,以及她这个人。
其中甚至有不少男性。
林柳登基之后努力了这么多年,也让不少有志之士看到了,原本他们习以为常的背后,加注在女性背上的苦难。
因为看到了,所以更清楚女性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站出来,到底有多不容易。
因为贾敏与黛玉二人的事迹,不少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入朝为官的女子,也都开始鼓起勇气给报纸投稿,不管是话本儿还是诗词,总算是有人迈出了展示自己,为自己发声的第一步。
有些女性胆子更大一点,她们看到了报纸背后的好处,想要开办一个专门为女性发声的报纸。
鹿岁知道此事后,直接让人去与其中带头的那位夫人谈合作,然后……
“鹿岁少爷,那位想要办一份女性报纸的夫人,您也认识。
”掌柜小心地看了眼鹿岁,“是赵夫人。
”
鹿岁愣了好久,才意识到这位赵夫人是赵史氏。
京城与姑苏的道路通畅之后,不但鹿岁来往两地方便了,赵史氏同样也方便了,她这段时间一直往来江南与京城,不但将江南那边的生意牢牢地掌握在手上,京城这边的所有消息,也都没有逃过她的耳目。
赵史氏一早便看中鹿岁手上的书肆与报纸,尤其是在亲眼见到鹿岁与龟龄等人靠着报纸,轻而易举达成自己的目的时,赵史氏对报纸的热情直线上涨。
但可惜的是,她空有想法,而没有创办报纸的条件。
因为之前林深见鹿一家独大,就算各地都有那么一两个书肆在售卖自己的报纸,但最后都因为读者太少,而成本太高,最后只能放弃报纸这块早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肥肉。
如今残存的一两家报纸,销量更是完全无法与林深见鹿相提并论。
赵史氏将这一现状看在眼里,自然不会贸然下水。
但现在,她觉得自己抓住了一个好机会——
赵史氏向来是没什么要为女性发声的想法,她也从来不认为所有女性就是一个需要抱团的整体,甚至于,她还格外讨厌女性中的部分群体。
毕竟她与张氏以及她们的母亲会有当年的遭遇,除了史家,除了她那个狼心狗肺的父亲之外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群想要讨好男人,所以将她们母女三人视作仇敌的女人。
但……
她觉得办报纸挺有趣的,赚钱是其次,关键是可以通过报纸操控许多人的想法,这让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