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客从何来(18)(2/3)
吗?
说不通的!
他就叹气,要是桐桐在这里就好了,叫她装肚子疼,装哭,装什么都行。
如今没这个人了,这么丢脸的事得我自己干吗?
四爷左右瞅瞅,一边摘了像是野葡萄的小野果往嘴里塞,一边跟老二争执到底是去哪边的村子更近便。
四爷磨磨蹭蹭,“咱们从城里专门赶来上山,那这附近的人呢?只怕都上了山了。
村里就剩下妇孺,见了咱们敢不敢开门都未可知……”
叽叽歪歪的,听的人不由的火气都起来了。
你说就是叫你出门买个窝头,你这个费劲呀!磨磨唧唧,唠唠叨叨,前怕狼后怕虎的,像个爷们吗?
可不等金泰安骂呢,四爷的脸都白了,肚子疼,是真疼的那种。
然后这些糙老爷们才发现,四爷往嘴里一直塞的是啥,这玩意有毒的。
要是不赶紧叫大夫给解毒,那就一直疼。
不会要命,但痛苦!直到吃进去的东西彻底消化完,怎么着不得疼到明儿这个时候吗?
哎呀!要命了!
金泰安气的跳脚,怎么就生了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儿子呢。
也别往城里去了,赶紧的,看哪个村里有大夫!
可村里的大夫也不敢接呀,赶紧的,往城里送吧。
等从医馆出来,天晚了,只能回家。
一天啥也没干成,折腾的人累死累活的。
饶是这样,还把老太太气的在家里又哭又骂,说是发了癔症了,带了孩子出去野去。
也就是回城里了,哥几个才知道,官府悬赏拿人呢,五千一个头。
可惜了的!
老三随便往肚子里塞了点吃的,转身就要再去,一边走还一边吆喝厨房准备干粮,现在去说不定还能撞上。
结果呢,话音没落了,金二叔回来了,“都不准出门了!嫌犯找到了!”
找到了?
谁挣了那么些赏银?
“赏银?乱棍打死老师傅,这会子为这个事衙门里都乱了。
这俩匪徒是厉害,之前伤了百十多个人,伤口怪的很……我瞧那乱劲的,假装拉稀躲回来了!”
金泰安忙问,“人是从哪被找见的?”
“大青山北边山坳子里,一男一女……”
金嗣况擦了脑门上的汗,“我们爷几个,距那个地方也就四五里的路,要找,肯定也奔着山坳子去的。
”
那两人能伤一百多号,这得是什么人呀?自家爷几个,这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祖宗保佑,得亏老四吃错东西了。
金二叔叹气:“可惜,找到的时候人也死了,一圈人围着那家伙往身上招呼,身上戳的稀巴烂的。
”
四爷心里皱眉,身上都稀巴烂了,怎么分辨谁是谁?
他叹气,那两人说不得已经金蝉脱壳,混在上山的人群中,脱离出来了。
如今,这鱼入大海,上哪找去?
不过经过这一次事,金泰安对自家这小儿子当真是不报任何期待了。
哪怕是阴差阳错的,一家子好好的回来了,可这一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的儿子,他能说啥呢?真就是找个媳妇一辈子饿不死拉倒!
没期待的结果就是,这小儿子早起在演武场上舞剑也好,扎马步耍大刀也好,他都不管了。
爱咋地咋地!
周氏被吓的,这要不是自己逼着男人弄钱去,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次的事了。
因此,给儿子们娶媳妇,这个钱还真不能太为难男人了。
咋办呢?
儿子的媳妇还是得赶紧张罗的,叫镖局往西北捎一封信过去给哥哥。
自家闺女嫁人,亲舅舅、舅母总得来的。
来的时候要是能捎带个来相看的姑娘就好了。
等着姑娘来了,再想法子骗吧!
大儿子的事好办,只要这边一定,老二老三的婚事都不叫事。
只老四的婚事,这得提前筹谋,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拿下的。
在家里憋了两天,她一大早叫人请了妯娌卫氏过来,背着人嘀咕,“你跟我去一趟燕京。
”
卫氏吓了一跳,“就咱俩?”
“那不会,该带的人还是会带的。
就是叫你跟我去办事的。
这事事先不能跟家里说,回头得你去找婆婆,就说你要出门礼佛,叫我陪你去的。
”
啊?得拿我做幌子。
不是!嫂子,您这是干啥?
“真是正经事。
”周氏看她,“到底帮不帮?”
帮!帮还不成吗?
吃饭的时候卫氏就跟老太太说了,“最近老是心慌,我怕我家二爷出个啥事。
您听说了吗?那天上山的人,身上的伤口愈合不了。
多少大夫都给看了,说是触怒了天上的神灵降下惩罚了还是怎么着?我就想着,不行就去庙里做个法事!今年……好似不顺!”
做胥吏的就是这样,有功劳未必有能沾上,但一旦没干好就是替罪羊。
有啥危险的事还得冲在前面,要不是金泰生一直油滑,见事不对就立马溜,那都不知道有没有命活到现在。
这么一说,老太太连连点头,“很是!我也该去……”
卫氏赶紧拦住这话,“娘,我找人算过了,这礼佛还得避讳,就我跟嫂子我俩的生辰八字好,我寻思着,这一去至少也得七天……”说着,就看周氏,这个时间差不多了吧。
周氏微微点头,卫氏这才笑道,“最多七天,我们就回来。
”
成!去吧!去吧!往常拜庙都是在城外,那地方闭着眼都出不了差错。
家里没人注意,四爷这几天一直想着找什么借口去衙门一趟,想看看在山里发现的那两具尸体的情况,哪怕是看看他们穿的衣服也成。
关键是伤人的利器上到底是沾染了什么东西。
他的注意力在这些地方呢。
等意识到周氏不在家的时候,周氏已经出门一整天了。
他也没在意,思量着官学这眼看就要开了,原身的姐姐要出嫁,这近期肯定是能上燕京的。
随着大溜去,才不会叫人觉得刻意。
心里安排的挺明白的,结果四爷是真没想到周氏是干啥去的。
这天,桐桐正陪老太太玩双陆,外面送了帖子,说是老太太娘家的远亲来了,自称是姓周,两个妇人带着两个婆子,就在外面的马车上。
老太太娘家是姓周,是关陇世家,家族大,人丁旺。
一说是姓周,老太太一点疑心都没有,“怕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把人请进来吧。
”
别说是同族了,便是同乡,遇到难处了不管,也是会被人讲究的。
周氏和卫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了林家的大门。
李氏治家严整,林家又是书香门第,规矩俨然。
这跟金家又很是不同!
卫氏有点露怯,拉了拉嫂子的袖子,被周氏一眼瞪回去才只得罢了,这是应着头皮上了。
老太太的娘家人来了,作为当家的大太太李氏,不能不出面。
便是孙氏,得了信儿,也赶紧都过来了。
两人甚至是站在老太太的院门口等着迎接远客。
周氏被下人带着,转过游廊,看见拱门处站着两个妇人。
站在前面的一脸温婉,瞧着是个极和善的人。
后面的女子眉眼更锋利些,站在那里笔挺笔挺的,她心里一跳,这就是那位未来的亲家,县主娘娘吧。
她假装不知道,到了跟前就福身,“给太太们请安。
”
李氏一把把两人扶住,“远来是客,千万别多礼。
大冷的天的,先屋里坐。
”
谁都没见过谁,饶是再八面玲珑,这不知道这个话从哪里开始搭。
周氏一进屋子,就瞧见高坐着的老太太,家常的衣裳,跟自家老太太其实没啥差别。
只边上挨着老太太坐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银盘琼面,眼珠子乌黑,整个人瞧着珠圆玉润。
这姑娘,当真是个有福气的面相。
这也不是打量的时候,她一进屋子,快走两步,也不等下人拿蒲团,直接就跪下了:“给姑母请安,姑母安好。
”
虽然不知道哪里来的大侄女,但这噗通的一跪,不光是惊了老太太,也惊的屋子里的人赶紧去扶。
林雨桐在人家跪下之前,就起来让到一边了,受不了长者的礼呀。
李氏扶了周氏,林雨桐替有孕的孙氏扶了卫氏起来。
当然了,林雨桐现在也不知道这两人倒是谁。
反正远来是客嘛!
把人扶起来,又是上茶,这才说到事上。
林家就纳闷呢,就再是远亲,您是周家哪一房的远亲呀?
谁知道人家周氏还真能掰扯出三四五六来,反正就是从她曾祖当年荒唐不懂事被逐出周家家门说起,什么浪子回头,什么流落西北,什么入赘邓家,入赘后三代归姓,这又姓了周。
这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老太太其实没听说过这个事,这都是老几代之前的事了。
但没听过她不敢说没有,周家太大了,也有迁移出去的,更有被发落出去逐出家族的,这可怎么算。
可人家说了,那大概齐怕是真有这么一码事吧。
林雨桐听着吧,只觉得这比刘姥姥跟贾家的关系都复杂。
李氏和孙氏面面相觑,这怕是求人来的吧。
周氏开口也坦诚的这么说了,“本不该来打搅的,可这有些事,我是实在没法子了,这才厚着脸皮上门的。
”
老太太就叹气,“有什么难处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