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百味人生(44)(2/3)
问,“都没少骂我吧?”
“骂你做什么?”小叔就道,“你们家确实对我有恩。
报恩而已,这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这倒也是!
她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元民做的那个生意,你说咱家能入股不?这手里不是还有一根金条吗?”
“金条留着吧,你爸妈年纪都大了,年纪大的人这身体得重视。
大病急病,你说手里拿不出钱来,那不是干着急吗?”小叔这么一说,小四婶就特别熨帖,“嗳!我留着。
”
小叔没说的是,元民做事很讲究。
因为他给他介绍了人,在外走动也多用的是他的关系。
所以,人家孩子这次悄悄的在夏家老宅附近,买了两个不大的院子。
院子在老两口子的名下,将来把这院子再给自己,这来历就干干净净。
自己要是奔着自己的前程走,买小洋楼纯粹是没有必要。
反倒是老院子那一片,往后必然是要拆迁的。
但这个事他现在不打算说,宁肯叫俩孩子以为那是爷爷奶奶单给他们留的,也不能把这东西再叫自家媳妇知道。
她知道了,他爸妈就知道。
一旦知道了,谁知道会怎么样。
事好像就这么过了,平平淡淡的。
但如今这个气氛,对挣钱那是真眼热。
一边眼热挣钱,一边还舍不得铁饭碗。
相比而言,金元福算是胆子大的。
而林爱俭两口子也不惶多让。
刚开始两人就是晚上摆夜市,什么卤肉卤菜饺子炒面,后来干脆卖了原来的半拉子院子,换了带门面临街的院子。
直接就干起了营生。
才干了半年,店里就开始招人了。
林爱俭专门收钱,管着采买这些事,其他的一盖不管。
店里总也需要人帮忙的,对吧?林爱俭就跟林雨桐说,“我叫大姐和大姐夫来帮忙,我给开工资,结果大姐不干。
她就是死心眼!”
她不是死心眼,她是不愿意给你干。
林爱勤有她的道理,她在乡镇上,也不一定就特别落后,靠着煤矿的矿区,县城有的这里也有。
人也不少!她是煤矿农场的职工,不全靠农场养着,工资也没少拿。
大槐在家呢,除了种那几亩地,就是养猪养兔子养鸡。
家里养的这些个东西根本就不愁销不出去,鸡蛋往城里一送,四丫也没亏待过自己。
事实上是林雨桐叫林爱勤帮着喂的,“我就要这种土鸡蛋土鸡,猪呀羊的,年底我就给包圆了。
”
在家里养的这些家畜啥的不愁卖,他也没想弄多大的规模,年年养这些,够桐桐拿去送人和自家吃的就得了。
市面上啥价钱,四丫就给啥价钱。
这钱挣的特别省心。
而在今年的六月,林尚德终于调到县城了。
早两年林雨桐通过夏九墨的关系,在省中医大学给林尚德争取了进修的名额。
今年他自己顺利的考过,且拿到了学历和从业资格。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这次直接被调到了县中医院。
香草没有营生,家里还有俩孩子一个老人,林雨桐和林爱俭一人拿了五百块钱,帮着把县医院门口的铺子给盘下来了。
在医院弄个小卖铺,生意自来就不会差。
家里有老太太盯着,这在县城就算是扎下根了。
之前林爱俭瞧不上香草,可这些年,香草不声不哈的,在家不挑事,谁说了啥难听话,她也不言语。
郭大娘呢,又属于特别会做人的。
因此,这回来了县城,林爱俭主动拿的钱,虽然背后姐妹们之间说话,她对香草还多有挑剔,但如今各自成家,各自过自己的日子,都忙忙叨叨的,没事都不碰面,是非自然就少了。
这就是离了村子的好处!以前挤在一起,村头放个屁,村尾都能闻见味儿,现在,不专门去找都碰不上人。
便是专门找,还得看人家那个点在不在。
又没有电话随时联系的时候,找上三五次碰不上人都是正常的。
金家呢,金元宝跟他后娶的那个媳妇在家种地。
两口子生了个闺女,种着几亩地。
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大家的日子怎么过,他们的日子也怎么过。
好些人都说金元宝犯傻,“你看看人家大槐,跟县城那边走的近,人家跟着占了多大的便宜。
钱挣的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挣的多省心的!你跟着学学,人家稍微伸把手帮衬点,你的日子就能不一样。
”
金元宝自从被七妮给戴了绿帽子,在村上的同龄中就不大说的起话了。
大家私下里觉得他窝囊,他自己也觉得没脸面。
倒是越发的沉默寡言起来。
才没几年,就像个中年老农民。
干巴瘦的样子。
相比起他来,金元才这老实的两口子,日子却还不差。
两人磨豆腐发豆芽,那属于定点送货的。
给菜铺子送,给单位后厨送。
再后来又有林爱俭开了馆子,他给馆子里送。
零散卖的倒是不多了。
这回两口子过来,带着给俩孩子做的鞋,好似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莲叶戳了戳金元才,示意他说话。
林雨桐就笑,“是手头紧要用钱?还是有啥难事不好办?二哥也是,这一天进进出出的都见呢,咋有事了说个话这么难。
”
金元才不好意思,“是这么的!天一热,豆腐这东西稍微一不注意,就坏了。
再及时,再弄豆腐干,可有的还是不成。
做成豆腐乳臭豆腐吧,你二嫂那手艺又不行。
我是想着,靠着场外的破院子,买上一个,搭上两间棚,就能做豆腐。
这么着路上不费时间,东西也少抛费一些。
”
就这?
就这!
林雨桐就笑,“成!那一回你们兄弟去看有没有破院子,回头咱留意着。
”却有叫了莲叶,“二嫂你来,咱俩做饭。
我瞅着你这回拿的豆腐不少,正好我想做豆腐乳和臭豆腐,你帮我搭把手。
”
两口子面色顿时就红了起来,坐立难安。
林雨桐拉了莲叶去厨房,四爷真带了金元才去看地方去了。
回头甚至是借给了金元才几百块钱,叫把紧挨着的院子也都买下来,“将来就是想弄个大豆腐作坊,这地方也行。
往后也不用你跑了,都过来进货,你也就没那么累。
”
金元才对这地方满意的很,对面就是正在盖的菜市场,进进出出的,这里是必经之路。
这地方的生意就特别好做。
能批发能零售,“年底我就把钱还你。
”
不着急。
心思活,有人给指点,有本钱的人,就是这么完成积累的。
随着金元才的进城,大家似乎反应过来了。
哟!人家金林两家的日子,这又起来了。
村里剩下林爱勤和金元宝了。
林爱勤和大槐这俩属于一个拿工资,一个干着把稳能赚钱的活。
日子比村里的大多数人强些。
金元宝的日子,那真就垫底了。
郭庆芬还在村里,老三到处跑指望不上,老二转脸上了县城。
老大在就边上,可因着七妮和周进宝的事,这大儿子是记恨上她这当妈的了。
人到了这个岁数,要男人没男人,要儿孙没儿孙。
手里的钱倒是够花用,老二会给,老三也会给。
老四在年底的时候,会托老二把一年的钱一次性给全。
可除了自己的开销,想拿钱补贴老大,日常也补贴的了。
可穷日子不是那三瓜两枣能补贴起来的。
叫老三说:“你出门干活带着你大哥些。
”
老三倒是无所谓,哪怕带着去看场子呢。
有时候这夜里也需要人看着,怕把建材啥的都丢了。
可老大不出门!再问都是那么一句,“我就在家挺好的,哪也不去。
”
后来才想明白了,守着媳妇,头一个媳妇都跟人跑了。
这要是不守着媳妇,谁知道会咋样呢?
那这就没法子了,自己不动,谁推也没用呀!
郭庆芬跟林美琴不一样,到了了,她不希望孩子恨她。
人家也能耐,孩子们的暑假才放了,金元福说是房子装修的进度基本快交工了,叫去看看,又哪里要改的还来得及。
结果林雨桐和孩子们还没去呢,金元福急匆匆的回来了,进来就说了一句,“妈又结婚了。
”
啊?
金元福是觉得脸上无光的很,“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知道一天到晚的折腾啥?”
人家还真就折腾的不错,县里购销社有个购销社有个干杂活的老头,倒也是正式工,老婆子头几年死了,剩他一个人了。
郭庆芬跟老头结婚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叫她的儿子接班。
这是塞到手里的饭碗,金元宝还没反应过来呢,然后就给塞手里了。
郭庆芬把老头儿给哄到村里去了,“你有退休金,我还有点地。
咱俩有吃有喝的,搭伴把日子过到头就算了。
”
老头儿特听话,才领证第三天,不仅叫金元宝接了班,还把分的一个大套间给金元宝两口子带着孩子住了。
两口子花一份钱在县城肯定不够,然后金元宝就把媳妇送到林爱俭那里去了,刷盘子洗碗打扫卫生,活不重,就是琐碎的很。
林爱俭也觉得这大嫂老实肯干活,金元宝是知道林爱俭泼辣主意正,不怕媳妇在林爱俭的眼皮子底下跟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