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罗浮山下四时春 慕容向晚运荔枝(2/3)
里新掺入的荔枝叶,忽然想起昨夜在货栈墙上刻下的字句:“若使荔枝三日到长安,不费将士半滴汗。
”
江风轻轻卷起他已然褪色的青衫,远处传来老刀催促装货的呼喊声。
慕容向晚摸出袖中速写的漕运改良图,纸上新画的帆船尾部拖着三道水痕,恰似他当年在剑谱上批注的“惊鸿三叠”。
他忽然低声轻笑,将图纸折好,小心塞进怀里。
慕容向晚的指尖在剑柄缠绳上轻轻一扣,忽闻身后货栈传来竹篾断裂声。
转头时,正见老刀抱着酒坛踉跄半步,坛口溢出的酒液在青石板上蜿蜒成河,倒映着檐角未落的残月。
“刘舵主怕是醉了。
”老刀抹了把胡茬上的酒,目光落在慕容向晚掌心的羊脂玉片上,“您真要用这宝贝换冰盒夹层?去年在吐蕃,这半块玉能换三匹河曲马。
”剑客将玉片按进竹盒内层,指腹碾过边缘毛刺:“河曲马能驮货,却驮不住岭南的夏。
”他忽然抬头望向星空,北斗第七星的微光正落在梅关古道方向,“等荔枝商队成了,咱们能换的何止是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寅时三刻,漕帮刘舵主带着一身酒气撞进货栈后门。
这人左眼下有道刀疤,笑时却像个弥勒佛:“慕容头儿好大的胃口,竟想把珠江水接到长江去?”他甩下浸透江水的漕运图,图上“韶州至虔州段”被朱砂画得通红,“梅关古道那十八盘山路,自古便是商旅畏途。
当年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运送荔枝,累死马匹无数,马蹄践踏出的深坑至今犹存。
就算换铁轮马车,也得颠碎半筐荔枝。
”
慕容向晚在月色下展开了怀中的改良设计图,竹盒夹层的羊肠膜在月光下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因此,我计划在船舱底部铺设铅板,用蜡密封的木盆盛放冰块,并且每三十里设置一个换冰站。
”他的指尖滑过图纸上标记的“南雄”:“此地有一片竹林,我们可以就地制作竹筐,筐底凿孔接通江水,利用船行的凉意来保持新鲜。
”刘舵主的刀疤突然抽搐了一下,他凑近细看,发现图纸的角落里画着一个带阀门的铜壶,壶嘴正对着荔枝筐。
慕容向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轻轻抚摸着图纸,仿佛在触摸一件艺术品。
竹盒的设计精巧绝伦,每一层都经过精心计算,以确保荔枝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
“你这是要把商船当成冰窖来用!”刘舵主拍案而起,酒坛被震得跳了起来,“如果遇到暴雨,舱底进水怎么办?”慕容向晚从袖中摸出一枚铜哨,哨身上刻着苗疆的蛊纹:“我已经托人从黔中运来避水藤,浸泡过桐油后缠绕在竹筐的接缝处,保证三日不腐,十日不透水。
”他忽然回忆起七年前在苗寨养伤时,寨主用避水藤编成鱼篓,放入深潭三日依然干爽如初。
五更钟声响起时,刘舵主终于在合作文书上按下了指印,朱砂落在“冰资均摊”四字上,如同新开的荔枝花般鲜艳。
慕容向晚将文书折好藏入剑柄,忽然听到码头方向传来喧闹声。
波斯商队正在卸载一种铁制容器,箱壁刻着大食文,翻译过来竟是“火与冰不相侵”。
他按住老刀欲上前询问的肩膀,目光却被容器底部的螺旋纹吸引,那纹路竟然与他昨夜在竹盒夹层画的透气孔完全一致。
晨光洒满珠江时,慕容向晚已经带着改良后的冰盒登上了漕船。
老刀抱着最后一筐荔枝上船,筐中的荔枝浸泡在加了明矾的井水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荷叶,比昨夜更加鲜绿。
“头儿,这叶子……”“是从波斯人那里学来的,”慕容向晚用竹筷拨弄着叶片,“薄荷叶可以封闭荔枝的气孔,减缓呼吸。
”他忽然想起黔中道旁的薄荷丛,当年被马贼追击时,他曾用薄荷叶敷过剑伤,那清凉感与此刻指尖的触感如出一辙。
船行至三水河口,慕容向晚站在船头抛洒荔枝蜜。
琥珀色的汁液落入江水中,引来一群群细鳞鱼。
老刀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