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春有百花秋有月 白静雪仪都江堰悟剑(2/3)
处"势"的枢纽。
战斗尾声,夕阳将雪仪的影子投在焦土上,与白静的影子叠成两道细瘦的竹影。
云逸道长跪坐在地修补道髻,玉簪断成两截,却仍将道服整理得一丝不苟。
雪仪摸出衣襟里的竹扇,发现扇骨竹刺已在混战中磨平,篾条间竟凝着一层薄薄的灵力光泽。
"这一战,你悟到了什么?"白静擦拭剑身黑血,暗红裙裾浸了半截黑污,却仍挺直腰背,像极了暴雨中不倒的老竹。
雪仪望着远处重新亮起灯火的村庄,将竹扇轻轻展开。
春风穿过篾条间隙,在她掌心织出一片清凉:"弟子明白,剑不是杀人的利器,是让天下人能安心编竹、赏竹的底气。
"
白静忽然大笑,笑声惊飞檐下避雨的雀鸟。
她抬手拍了拍雪仪肩膀,力道大得让后者踉跄半步:"好!明日便教你'竹影十三式'——记住了,剑势如竹,看似脆弱,却能顶开千钧巨石。
"
暮色漫上听竹轩时,雪仪坐在檐下修补竹扇。
远处传来云逸道长念诵《守一心经》的声音,与白静整理兵器的轻响交织。
她望着手中篾条,忽然发现每一道经纬都映着晚霞的颜色,像极了白静那袭在火光中翻飞的暗红裙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小满节气之际,都江堰沉浸于氤氲的水汽氛围之中。
白静与雪仪伫立在伏龙观前,脚下的青石板因江水的浸润而熠熠生辉。
远处,玉垒山的云雾顺着宝瓶口缓缓弥漫而入,在两人的鬓角凝结成微小的水珠。
岷江内江与外江的分水堤,恰似一条苍劲的巨龙,在江心腾跃而起。
滔滔江水猛烈撞击着鱼嘴分水堤,激起高达丈许的浪花,浪花破碎后,化作万千如银鳞般的水珠,悄然沾湿了雪仪淡蓝色的裙裾。
白静暗红的麻纱裙角,被江风猛烈地卷动,猎猎作响。
她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拢,状如利剑,指向奔涌的内江,说道:“你看这水——”当指尖轻轻划过水面时,几滴江水溅落在她腕间的竹绳手环之上,“春日冰雪消融之时,需开启水闸引取江水;伏夏暴雨倾盆之际,需关闭水闸分流洪水,何曾拘泥于‘开’或者‘闭’呢?”她转身的瞬间,发间银簪折射出的阳光,迅速掠过雪仪的眼眸,“恰似剑之走势,当刚猛时则刚猛,当柔韧时则柔韧。
”
雪仪专注地凝视着分水堤下回旋的涡流,身姿如同岸边修长的翠竹般挺拔直立。
她的脊背微微前倾,素白的中衣领口被江风掀起,显露出精致的锁骨——那是长期练习剑术所磨砺出的优美线条。
腰间丝绦系着尚未完工的竹扇,扇骨在江风的吹拂下,轻轻叩击着髋骨,发出细碎的声响。
当她深吸一口气时,胸脯随着呼吸的节奏缓缓起伏,带动淡蓝纱裙上竹纹刺绣,恰似水波般荡漾开来;纤细的腰肢下意识地拧转,竟与远处旋转的涡流形成一种奇妙的呼应;浑圆的臀部微微后翘,双腿微微分开以稳固重心,小腿肌肉在裙摆下若隐若现,如同江边的芦苇般柔韧且有力。
此刻,雪仪体内的真气,突然顺着江潮的涌动而活跃起来。
她听见白静“顺势而为”的话语声,混杂在浪涛的轰鸣声中,刹那间福至心灵——她松开腰间的竹扇,任由其坠入滔滔江水之中,双手却虚握成剑指的姿态。
当第一滴江水溅落在睫毛之上时,她的手腕已随着江心的漩涡划出一道圆弧,真气在指尖凝聚成淡青色的剑芒,犹如分水堤一般,将眼前的气流一劈为二。
“对!正是如此!”白静的喝彩声被风扯得支离破碎。
她目睹雪仪的身影在江风中如蝴蝶般舒展,左脚以轴,碾动着青石板,右腿向后踢出,带起半片晶莹的水花,腰肢如柳树枝条般灵活拧转,胸脯随着动作向前送出,发间的银铃与浪涛声共同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