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英雄志小说> 第二十卷 保卫京城 第一章 怒峰顶上

第二十卷 保卫京城 第一章 怒峰顶上(2/3)

侠出身,时时犯官府的法、造乡里的孽,每回见到权贵欺压善良、富豪强取民女等情事,莫不愤起伤人。

    朝廷见这批人血气方刚,好打不平,也是怕他们误入歧途了,便请了“龙手大都督”出面,向之晓以大义。

    其后侠客们也懂了,原来朝廷之所以不仁、权贵之所以无耻,一切全与皇上德政无关,而是为怒苍诬蔑陷害!于是他们急忙收拾行囊,一齐追随了大都督的脚步,赶上西北拼老命去了。

     “怒匪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平”,为使贪官污吏一扫而空,为富不仁就此绝迹,“正统军”惟有踏破怒苍,杀死怒王,那才是天下不二的正道!十年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开关出征,“潼关烈士”、“襄阳壮士”、“荆州勇士”、“藏边死士”……靠着他们多年来前仆后继,埋骨异乡,大臣日子越过越好,皇上睡觉也越来越不受人打扰,如此为国为民,真不愧“侠义”美名啊。

     良久良久,众参谋全去赶麻雀了,赵任勇却还在怔怔发呆。

    一名参军附耳过来:“大帅,怒苍烽火传令,此事可要通报兵部?”赵任勇醒了过来,忙道:“当然当然。

    ” 近日怒苍频频传讯,烽火台无日或歇,料来是在预备什么大战。

    以马人杰的才智,收到军情后,必能参破怒匪动向。

    届时怒王有何阴谋、煞金想做什么坏事,自也不出掌握之中。

    他结束文书,盖上了兵印,又在信封上添了“送呈兵部尚书马人杰”九个草字,嘱咐道:“这道怒苍密语十万火急,限三日内抵达京城。

    记得,务必亲手交到马大人手中。

    ” “留守军”虽不善于作战,送呈公文却是一等一的好手。

    那参谋连拍胸脯,担保路上绝不喝酒,正激动间,却又给赵任勇拉住,听他附耳嘱咐:“记得,我二弟擅离霸州一事,千万别让马人杰知道了,懂吧?”那参军醒悟过来,忙道:“懂懂懂,兄弟如手足,朝廷如衣服,大帅友爱胞弟的心情,大伙儿一定成全。

    ” 赵任勇听他如此一说,不由也是满面通红,忙挥手道:“行了,你快出发吧。

    ” 眼看稻草兵随风而去,赵任勇也送了口气,正要命人取来红茶,忽听背后给人拍了一记,听得一人静静地道:“大哥,谢谢你。

    ” 听得这嗓音阴森森的,赵任勇自是吓得跳了起来。

    他急回头去看,却是二弟来了,忙擦去了冷汗,颤声道:“你……你别老是从背后拍我,可吓死人了。

    ” 赵任通神情木然,道:“对不住,我已经习惯了。

    ” 这二弟年轻时本极精明,中年后却变得阴阳怪气,谁都得怕他三分。

    想起适才那句“及时行乐”,赵任勇不由嘿了一声,忙把二弟拉到了一旁,责备到:“任通,我好歹是潼关总兵,你方才怎么说什么‘及时行乐’?你不怕动摇军心、危言耸听么?” 赵任通木然道:“大哥,‘及时行乐’的下一句,该怎么说?”想起“来日无多”四个字,赵任勇不觉大惊失色:“怎么?这……这句话时冲着我来的?”满心惊怕间,不觉便望向二弟的右臂。

    待见他也在打量自己,忙又堆足了笑脸,干笑装傻。

     在朝廷看来,赵任勇手下共有八万稻草兵,然则若要细细数过,却会发觉“二一添作五”,原来稻草兵只有五万,剩下的三万全躲在赵任勇的口袋里,只有领饷时才会现身。

    是以赵任勇平日口袋总是撑得极饱,若非住在京城的老婆酷爱名贵首饰,便十个口袋也撑破了。

     一片寂静中,二弟目光阴沉,好似什么都知道了,想起“大义灭亲”四个字,赵任勇不由两腿一软,颤声道:“任通,大哥……大哥一直没问你,你……你本来不是在霸州驻防么?为何……为何上我这儿来了?” 此问确实要紧,这赵任通本是一名参将,与总兵钟思文一同看守霸州,谁晓得六天前却忽然现身潼关,不免把大哥吓了天大一跳,险些要烧账本了。

     赵任通不是普通人,他镇守霸州的使命也非看城,而是“看帐”,全城将领的起居隐私,莫不在他的掌握中。

    想起二弟臂膀上的那只神鹰,赵任勇更是哭丧着脸,正要招认罪行,却听赵任通静静地道:“大哥,你误会了。

    我若有公务在身,岂会带着妻儿同行?” 这话甚是有力,不免让赵任勇心下一安。

    看二弟此行确非孤身过来,这趟潼关之行,他还带着老婆小孩同行,现下也都给安顿在城中。

     此事越发悬疑了,看二弟长驻霸州,十年来不会擅离职守,如此想想,他真不是为了公事而来。

    可说也奇怪,二弟既无公务在身,那他又来潼关做什么?莫非他思念大哥,却是专程来省亲的?可他事前为何不捎封信过来?也好让大哥有个准备? 莫非……莫非他遇着了什么事,竟然触犯了军法,抑或得罪了什么权贵,居然闹到了丢官亡命?不对……这也不对……看二弟身有烙印,霸州上下莫不畏之如虎,连总兵钟思文也得忌他三分,却有哪个权贵敢来招惹他? 整整六天以来,赵任勇不知多少次旁敲侧击,探询二弟的来意,他却始终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内情。

    想起“及时行乐”四个字,赵任勇心下更敢惊烦,正要追问下去,猛见夜空雪云散开,月光掩映之下,天地交接处出现乐一座黑山峰,吓得众将大惊而呼:“怒苍山!” 相传月照中天之时,只消站于潼关城楼,便有机缘瞧见怒苍本寨。

    今夜万里无云,视野甚佳,居然应验了这个传说。

    一时之间,全场都静了下来,上从参谋,下至传令,人人身上微微发抖,各自藏到了城垛后,只在窥望传闻中的“怒苍山”。

     银白的月光洒落,在那极西苦寒之地,矗立了一座地狱黑山。

    那历经秦霸先、秦仲海父子两代经营的反逆之山,就这样静静现身眼前。

     这座山远比想象来得崇高,它的主峰拔天而起,穿云而出,直指神佛苍穹,依稀可见东壁建有防御工事,层层叠叠,固若金汤,西侧山腰则满部陡峭断崖,险峻异常。

    足见此地规模宏大,绝非十年前举兵初叛时可比。

     魔军大本营,拥兵七十万,隐隐约约间,眼前的“怒苍”好似成了一个巨人。

    它俯身弯腰,正在监视东境众生的动静。

    诸将明知这是幻觉,可在怒王的积威之下,却还是魂为之夺,气为之摄,宛如中邪一般。

     四下悄然寂静,人人无语,个个噤声,正战栗间,忽见怒峰顶上隐隐亮起了火光,似有什么动静。

    人人揉了揉眼,还待再看,猛见一道红焰喷发上天,吓得众人大惊而呼:“怒苍魔火!” 怒峰顶上魔焰翻腾,如天雷震落,如地狱之火喷发,烧得夜空如同流血。

    蓦然间,光芒刺眼慑目,天水的烽火台竟也亮了起来。

     “怒苍回应了!怒苍回应了!”众参谋语带哭音,全数趴到了城垛下方,吓得直发抖。

     “煞金”石刚传讯四方,怒苍本寨随即作出回应。

    只见“天水”、“平凉”、“凤翔”、“三原”各地烽火台接连焚烧,火光越烧越烈,来势越来越快,不过片刻间,魔火竟已兵临“驿马关”,便在众将面前燃起了万丈熊光。

     “啊呀!”众将一起遮住了双眼,赵家兄弟也被迫转开了脸面,无法直视这股熊熊怒火。

     怒峰顶上怒火中烧,仿佛怒王正在昭告天下苍生,怒苍全军即将东度,整顿人间公道。

     眼看众下属哭嚷呐喊,赵任勇毕竟是全军主帅,当此兵凶战危之刻,断不可丧失神智。

    他紧紧抱住二弟臂膀,藉着那只烙印镇定自己。

    他深深吸了口气,正要说话安抚军心,猛听“咚咚”之声响起,潼关城下竟有人抢先擂起了战鼓。

     “正统军……”夜色里传来了苍茫号令:“起身备战!” 八千唢呐高鸣,割破九重云霄。

    关外战鼓如雷,“潼关六镇”已经整队了。

    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声催促,数十匹战马在军营里来回奔驰传令。

    但见“正武”、“仁武”、“义武”等六镇全数打开营栅,一列又一列军士踏步出阵,声势极为浩大。

     魔光照天,“正统军”即刻回应,他们一无所惧,竟似要拔寨远征了。

    眼看大战将起,赵任勇猛烈喘气,他拉住了二弟,低声喘问:“任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怒苍真要开打了吗?” “大哥……”赵任通轻轻叹了口气,摇头道:“不是要开打了,是已经开打了。

    ” “已……已经开打了?”饶那赵任勇武功高强,听得此言,仍不免双腿一软,悲声道:“是……是谁领军过来?是……是那石刚么?”赵任通摇了摇头道:“大哥还不懂么?这石刚压根儿不在西北,哪能率兵过来?”这话先前便听过了,赵任勇仍不免“咦”了一声,喃喃地道:“不是石刚,那……那这回是谁统领大军?是……是陆孤瞻?还是秦……秦……” 耳听大哥声音嘶哑,极显惧怕,赵任通便安慰道:“大哥放心,他俩也不在西北。

    ” 赵任勇愣住了,看这怒苍似有倾巢而出之势,却又无人坐镇西北,情势前所未见。

    赵任勇越听越疑,喃喃便道:“二弟,到底……到底这几个家伙跑到哪儿去了?” 赵任通叹了口气,他搂住兄长的肩头,低声道:“大哥忘了么?我打何处来?”赵任勇心里生出一股寒意,颤声道:“你……别吓我,这‘霸州’是在大后方,你……你不要胡说……” “大哥……信我一次……”赵任通附耳过来,细声道:“现今天下最平安的处所,便是潼关前线。

    你这几日好好睡上一觉,什么也别管,啥也别去想,尤其记得千万别往后方跑,否则等你逃回去以后,又得向前线冲了。

    ” 天旋地转间,前线成了后方,后方成了前线,赵任勇还在喃喃自语,猛地想起来老婆小孩还在北京,霎时惨叫一声,身子向后便倒,竟已不醒人事。

     轰……轰…… “驿关”光照天地,威慑无极八方,百里方圆内清晰可见,只见那烽火忽明忽暗。

    忽忽,整整历经一柱香时分,西方夜空总算恢复了沉静,不过东方更远处却亮了起来,就在百里外的一处山头,那儿也亮起了一盏明灯。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魔火并未消失,它只是跨过了凉关,在朝廷境内默默潜行。

     向东,向东……一路向东……灯火开始东进,它翻山越岭、过河渡江,离开了甘肃,进入了陕西。

    很快地,魔火历经了千里之路,来到了“北直隶”。

     山巅一片明亮,光照四方,从山顶向北遥望,二十里外有座城池,正是龙兴之地“北京”。

    转向东望,山脚后方则隐伏了一座村落,此地平民都姓“杨”,故而称作“杨家村”。

    至于山脚前方,则有一座破庙,说来也巧,这座庙恰也姓“杨”。

     山顶灯火明灭,庙前金匾也随之闪闪发光,藉着灯光勉强看去,依稀可见“杨无敌庙”四个金字。

    从庙门向殿内看去,大殿正中安放一座神像,面孔虽给香烟熏黄了,仍可见其堂堂之表,正是那大名鼎鼎,力抗大辽的北宋名将“杨业”。

     杨业便是“天波无佞府”杨家掌门杨无敌。

    此人本名“重贵”,又名“继业”,乃是杨家将第一代祖,看此地供奉遗祀,附近当有一座杨家村,常会有人来此立庙祭拜。

     山上灯火通明,山下则是黑沉沉一片。

    两相对比下,山巅处更显得晶亮了,那儿好似躲了几千只萤火虫,一下金、一下白,一下红、一下青,光芒非但四色变幻,尚且明暗有别、长短有序,共得十六种变化。

     “明暗明、长短长、白金红……”灯火稍歇,黑暗中忽然传出嗓音,读出了远方灯号。

     时于深夜,破庙前一无杨家后裔,二无路过香客,对过山顶的灯火便再刺眼醒目,亦当无人知觉。

    想当然尔,眼下能够读出灯讯之人,必定有备而来。

     果不其然,那嗓音稍一停下,黑暗中窸窸窣窣之声大作,竟有人拿着纸笔,将说话一一抄录下来。

    谁也料想不到,“杨无敌庙”门口竟然有人,那是个沉寂的黑影,他双手抱胸,一边遥望远方山顶,一边读出了暗号。

     对过山顶灯火变幻,忽白忽金、时长时短,那嗓音也随灯火一字一顿,毫不停歇。

    良久良久,灯火终于全熄,依稀遥望,好似更远处的山头又亮了起来,不过那已无关紧要了,想要的消息都已到手了。

     四下昏沉黑暗,听得“嘶”地一声,有人燃起了火摺,也照亮了背后的“杨无敌庙”,霎时便也映出了“铁随城”三字。

     此庙年久失修,并无住持,但见殿内匾额高挂,两旁梁柱题了有字,左是“诚坚金石”,右是“气傲风云”,两面照壁更满饰雕刻彩釉,其上另有诗文,述说着杨家将的丰功伟业。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祠。

    ” 这是古北口“杨无敌庙”的诗词,却给人抄来这儿了。

    看此庙庄重宏伟,昔日必也辉煌过,可惜后代子孙不肖,无力修缮,这边任凭它毁败下去。

     “杨家将”薪火相传,与异族间的争斗永不停歇。

    相传“杨业”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曾于大辽国重兵包围下,撞死在李陵碑前。

    “杨延昭”秉持遗命,亦是抗辽名将。

    传到孙儿“杨宗保”这一代,对手则换成了西夏人,再到第五代“杨怀玉”,则改征南蛮。

     一代接一代,“天波无佞府”前仆后继,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每一代都有名将,他们的对手也一路变换,由契丹变为女真,再由女真换为蒙古,朝廷防线也节节败退,由长城退到黄河,又由黄河退守长江,终于在蒙古大军的侵近下,全军跳入了大海。

     全军覆没的“杨家将”,如今终于回来了。

    现下他们前进京华,从异族手里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光复了长城全线。

    不同的是这代“杨家将”不再用刀,他们改用笔,主帅也成了一个文臣,此人官拜“中极殿大学士”,大名“杨肃观”,至于他的异族死敌,则换成了眼前这群人。

     三更半夜里,庙外雪地百来只骆驼屈膝而坐,各自打盹休憩。

    忽听“啪”、“啪”两声响,黑暗中有人拍了拍手,霎时之间,庙外雪地里站起了百来人。

    这些人全是白袍武士,他们默默转身,看向面前的统帅。

    只见他长发披肩,身高膀圆,火光照耀他的一身衣服,竟是亮如纯银。

     “灭里将军……”脚步声响,有人奉来了字条,道:“请过目。

    ” 说话之人鼻音短促,字字黏连,正是源自于西疆的“回回语”。

     回回语若要细分,其实南辕北辙,有维吾尔语、南天房语、北天房语、波斯语、普圆什语等等,彼此不能相通。

    不过却有个地方例外,那儿坐拥南北天山,占有西域全境,国中为佛教、景教、穆斯林等三教交会之地,这便是西域第一大国:“帖木儿汗国”。

     百年前“帖木儿大帝”起兵西征,击破突厥王“雷神”,打击了安卡拉百万大会战,便也顺势征服蒙古两大汗国,从此创建“帖木儿帝国”。

    它的疆域大过西方百倍,兵力远胜契丹女真,疆界北临钦察,南抵天竺,西接波斯大食,号称“蒙古第二帝国”,这就是“杨家将”的新对手。

     汗国大元帅,是一位长发大汉,人称“帖木儿灭里”便是。

    他提起了火把,率先走入破庙之中,只见他背对“杨无敌像”站立,一头长发垂落双肩,气概苍茫,真是与杨家一脉名将匹敌。

     眼见主帅进庙了,其余武士也鱼贯而入,各寻地方坐下。

    但见这些武士头发蜷曲,高鼻深目,想来有的是色目人,有的是鞑靼人,彼此容貌大相径庭。

     帖木儿汗国种族繁多,国中有鞑靼人、波斯人、大食人,甚且有天竺人,却以维吾尔人为多。

    各族样貌差异极大,少有错认。

    不过这位“将军”却有点怪,他的天庭宽广、下颚方正,一头长发浓黑且直,这模样不似鞑靼,也不像突厥,更不似维吾尔,仿佛便是个混种。

     要看一个人的血缘来历,除了五官样貌,其实还可以从姓氏来找。

    这位“帖木儿灭里”出生于哈剌迷矢,以国为名,自号“帖木儿”,“灭里”二字则是他的姓。

    这两字源于突厥康里,熟知西域史书的都明白,此乃花剌子模名将“铁王”的姓氏。

    至于“帖木儿”三字,更是蒙古话里的“特穆尔”,此为蒙古大姓,如元顺帝的爱将王保保,他虽是汉人,却因崇拜蒙古,自称“扩廓特穆尔”,又如西夏人念察罕,亦因效忠蒙古,遂自称“察罕特穆尔”。

    因而“帖木儿灭里”这五个字也是硬凑出来的,全然看不出主人的血脉。

     从小到大,帖木儿灭里就有个麻烦,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要给人误认族裔身份,在维吾尔人眼里看来,他的头发很黑很直,活脱便是个鞑靼;可是在鞑靼人眼里瞧来,他的鼻梁又太高,必然是个突厥;可到了突厥人面前,他又常给误认成维吾尔,那是因为他的眼珠儿是深褐色的。

    也因此,灭里小时候总是同伴的笑柄,人家都说他是鞑靼、维吾尔、突厥三族混生的后裔,简称“杂种”。

     不过这些都是往事了,因为“杂种”多了一个新名字,称为“煞金”。

    这两字是大月氏古语,波斯人译为“鲁思王母”,蒙古人译为“拔阿图儿”,女真人称为“巴图鲁”,其意就是汉语中的“勇者”。

    此号权威至大,能率各族武士,手下人无分突厥康里、鞑靼波斯,全都得臣服于“八代煞金汗”,帖木儿灭里。

     四下一片寂静,只见帖木儿灭里冷着一双凶眼,手持字条,翻着簿本对照,想来此人能静能动,能读能写,并非暴躁莽夫一类。

     怒苍烽火以三讯为一字,每讯四色四变,共计四千零九十六字,查对起来自也费神。

    众下属静静坐着,不敢打扰,过了半晌,只听灭里问道:“一个时辰前抄来的字条呢?解出来了吧?” 一名下属送来了字条,交到上司手里,低声道:“是解出来了没错,不过没人读得懂。

    ” 帖木儿灭里拿起字条来瞧,默不作声。

    众武士互望一眼,怯怯低问:“将军,我们……我们是不是抄错了?什么叫‘狗一样的坏人来找你妈妈,少说两句就不算吵了’?” 听得此言,灭里先是一愣,随即仰天长笑,一时声震屋瓦。

     “去你妈的狗杂碎,少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辣手狂医 校园逍遥高手 透视高手 综艺娱乐之王 极品公子 黑道悲情2 老千4:国士无双 战神已加入带球跑豪华套餐 我靠马甲风靡横滨 人生何处不尴尬 星照不宣 古神的诡异游戏 祖宗们拿刀逼我做菜 神仙超市 绝命毒尸 挂职 沧浪之水 官太太 至高利益 官仙 首辅大人的小青梅(重生) 天后她多才多亿 我女友是up主 海贼世界没有救世主 女权世界的真汉子 奥术神座 龙王戒 超凡贵族 女神的近身护卫 黑道悲情2 官仙 重生追美记(很纯很暧昧前传) 随身带个侏罗纪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意图(官场浮世绘) 忍界修正带 人生交换游戏 推理笔记Ⅲ:死神笔记重现 我从小泡在蜜罐里 六零咸鱼小团宠 仙藏 重修之灭仙弑神 秒杀 七界传说前传 直播开荒,资产百亿! 武林天骄 刀丛里的诗 挂剑悬情记 灭秦记 奇门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