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盘问(1/3)
李显达因为战场上受的伤,到了冬天,骨头缝里都疼,于是上年去了南方,等他得了消息从江南赶回来,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
他这么着急回来,是罗维敏等好几位大臣,给他去信,说皇帝不知怎的,招了个道士在宫里,开坛建炉不说,居然为了修道,都不肯上朝了。
起先李显达看到第一封,心想这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没事儿编排皇帝呢,等到后续的消息接踵而至,他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了。
一路上春花将尽,李显达都无心观赏。
在他心里,始终无法把修道不朝的消息,和记忆里的那个小皇帝联系起来。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皇帝的情景。
谢靖带他进宫前,说“天子虽然年少,却懂得许多道理,千万不可小瞧,”他就以为会看到、一个少年老成的小古板,却没想到是那么有意思的一个孩子。
他一上来就叫自己“少将军”,说话时一副孩子气,明知道国家积弊甚多,国库空虚,仍是铁了心要和北项打一仗。
这仗虽然胜了,事后回想起来,李显达也会后怕。
北项人此来,不成功便成仁,绝无和谈之可能。
皇上他区区一个孩子,怎么就知道自己打得赢呢?
饶是如此,朝野上下,也不乏皇帝“穷兵黩武”之类的言论,说后明以仁孝立国,从来没有主动攻打别人的道理,如今又把北项,几乎是赶尽杀绝,只为帝王之功,实在是有违圣人言。
李显达没少听这些话,起先还会动气,后来就嗤之以鼻,心想多亏老子在外拼杀,才换得你们舒舒服服在这儿指手画脚,不然北项人打了过来,你跟他讲圣人言,恐怕他也听不懂。
他怎么都想不通,皇帝会突然跑去修道,去年他去宫里辞行时,皇帝虽说精神不大好,但也是一心扑在朝政上,还问了他几句抗倭的事。
眼看皇帝这样,谢靖不管管吗?想到这李显达心里,就对谢靖冒出一些火气,他谢某人在京城,听说新近还入了阁,怎么能尸位素餐,眼睁睁看着皇帝出昏招呢?
宣威将军李显达,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甫一回到京城,就去了阁臣谢靖府上,把门板拍得“邦邦”响。
李显达自小在京城长大,达官贵人的家里,去过不少,眼见着他离了京城,走南闯北,回来一看,还就属谢靖家最没看头。
普普通通三进的宅子,几个护院闲得要长青苔,两个小厮并一个老家人,给他端茶倒水,做饭洗衣,谢臻在时,还热闹些,眼下谢臻也离京快三年了。
还是那位驼背的老家人,领着李显达去谢靖书房中。
李显达原本想,这人老眼昏花,若是有人拿了名帖来求见,可不怕误了事?
转念一想,朝野上下,无人不知谢靖做派最是清正,恐怕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来给他送钱,若要告状,直接往刑部去就是了,也不会上家里来。
“看你家这幅样子,怕是我连酒都没的喝,”李显达不客气地坐下来,谢靖见他,喜出望外,连日来的愁云,总算淡了些。
于是他二人,毫不客气地互相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