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胆大妄为者(2/3)
合。
崔攸一愣,萧宁在他耳边一阵轻语,崔攸!!!
太女殿下懂得真多。
崔攸感叹归感叹,还是按萧宁所说,这就准备操作。
好在萧宁早就准备,让顾义领三司长官一道查查崔攸失德一事。
大理寺卿原是崔令,崔令一死,此位便闲置,如今尚未定下由何人接任,且由两位少卿暂代。
御史台御史大夫林铮,刑部尚书许原,两位大理寺少卿,加一个顾义,五人一道见崔攸,当然,萧谌也在上座,曾为吏部尚书,今为一方大吏的人,他的案子,皇帝亲自过问,并不为过。
“崔刺史,你与楚氏之间可有私情?”旁的话不必多言,一来就开门见山,提出此问的正是大理寺少卿卫畏。
他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引得一众人都微拧眉头,这样一个问题未免不得体。
好在亦无人想追究,问都问了,且听听崔攸的回答。
“有。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崔攸的回答,一个有字落下,众皆哗然,不可置信地望向前方,盯着崔攸。
“崔刺史,望三思而答。
”顾义拧紧眉头,他自然是不信崔攸是一个会在父亲刚死不久,竟然和父亲小妾有染的人。
崔攸如此回答,此中定是另有内情,绝不可当真。
顾义更是希望崔攸可以重新考虑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崔攸抬起头,“男.女独处一室,是与不是,我道不是,她道是,难道能证明我的清白?”
当日的场面,被捉住的两人,既然是独处,是与不是,就不由一人说了算。
“倒不如我遂了他们各自的愿。
”崔攸冷笑着答来,林铮已然提醒道:“崔刺史,公道自在人心,你要三思而行,万万不能为一时之怒怨,认下不该认的过错。
”
崔攸冷哼一声,“我知道,只是有人既然要毁了我,且让她毁了就是。
事至于此,我如何也脱不了干系,证不得清白。
既不能如我所愿,且如她所愿,又如何?”
崔攸的话,听得人都拧紧了眉头,怎么总觉得崔攸的话不是说给他们听的?
“你既供认不讳,当知会是如何的下场。
”卫畏依然抢先开口,透着一份迫不及待。
“我熟读律法,自然知道后果。
无论什么后果,我将一力承担。
”崔攸坦然迎对众人,也愿意承担任何后果。
“陛下,顾中书令,御史大夫,崔攸失德一案,还须再查下去吗?”卫畏万万想不到事情竟然会是这样顺利收场。
出人意表,却是遂了他的愿,立刻征询旁人的意见。
目光尤其落在萧谌身上,萧谌对崔攸的独爱,知道的人不少,正因如此,卫畏更想让萧谌知道,他所信任钟爱的臣子,却是这样一个德行不修的人。
“子达,你当真做下这样的事?”纵然崔攸承认了,萧谌依然不相信,不信,便再问一句,只为从他嘴里得到一个否认的答案。
崔攸,字子达。
迎向萧谌,面上流露出愧疚,“臣有负陛下信赖。
可今日之事,臣无法自证清白。
臣,错了。
”
萧谌面上流露出了不悦,最终厉色喝斥道:“好,那你便回去自省吧。
何时处置你,再议。
”
“陛下。
”萧谌如此处置,明摆着偏袒崔攸,引起卫畏不满。
“这是我朝一方大吏,难道在你眼里,大昌朝的威严丝毫不值一提,当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昌竟然有这样的官员?”萧谌于此时不悦之极地质问卫畏,卫畏连忙解释道:“臣无此意。
”
萧谌一言定论,“便就此定下。
”
话毕,萧谌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去,不容任何人再置喙。
卫畏再不满,终还是只能乖乖地应下一声是。
其余人知道,此事其实并未结束,就算崔攸承认此事,并不代表不会再查。
只是无人知晓,在隔壁处,几人站在隔间,屋里人的对话,她们全都听见了。
“你想毁掉崔攸吗?我也想。
难为他竟然愿意承认此事,再好不过。
你定要坚持之前的供词。
你与他有私情。
”
“你分明是太女殿下的人,为何与我说这样的话?”
“难道无人告诉你,我和崔家有仇?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将崔家一网打尽的机会。
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让我等到了,难道我会错过?”
***
崔攸德行有亏一事,审问后得出结论:崔攸与其父之妾楚氏有私情。
这样的人,如何还能担起朝廷重任,一时间朝廷上关于处置崔攸的奏本堆得比山都高。
而在崔家,本来是崔氏家主最好人选的崔攸,一时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从前奉承崔攸的人,这个时候只想踩着崔攸,最好把他踩入泥泞中,一辈子都起不来。
可是关于崔攸的处罚,朝廷迟迟没有下达,倒是让人纳闷了。
莫恢他们这些日子除了莫怀还像之前一样入宫为萧宁讲课,绝口不提纸条一事,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萧宁也一般,外面因崔攸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就崔令之死,看起来似乎也要跟萧宁扯上关系,萧宁除了那日在早朝上请以彻查此案后,再也不提查案一事。
每日上朝上课,处理其他事宜。
莫怀同萧宁交往,越是深入了解越是不得不说,这孩子年轻不假,实在沉得住气。
说来莫怀一把年纪的人,这能忍住什么话都不说,也是忍得极为不容易。
有好几回莫怀都想仔细地问问,萧宁的想法。
可是,莫并回去后整个人对问萧宁的事绝口不提,这也就让莫怀心里都犯嘀咕了。
既然是孩子们自己都不提的话,莫怀也不想多问。
况且就这些日子教萧宁下来,莫并算是看明白了,萧宁能成为太女,那真是凭本事。
当真让萧宁继承皇位,至少能保大昌繁盛百年!
萧家也不知道几世修来的福分,竟然能得到这样的女儿。
也是他们莫家没有福分,若不是莫忧,如今萧家所得之利,他们莫家必也会得分几分,而不会......
再多的惋惜亦是无用,莫怀明了,事成定局,谁也休想能够改变。
而莫忧之死,他们亦左右为难得不知如何处置才好。
杀萧评报仇?真论起来是莫忧先对不起他们萧家,纵然是莫忧活着,他们当兄长的也不敢说,莫忧不会再做出不利于萧家之事。
若真是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没脸见人。
“阿舅在长安住得还习惯吗?不如考虑举家迁来?”萧宁上完了课,小声地道一句,不难看出她的期待。
“不好。
你外祖不会愿意。
”莫怀立刻想起父亲,明了这桩事断不可能。
萧宁想出这个主意,倒是为了莫家好,可惜了,他们家老父亲是不会答应,否则当年就不会离开京城。
“那得看请外祖来长安是为何而来,当官自然是不成,若是修史呢?修一部不偏不倚,为后世传颂的史书。
”萧宁从萧钤和卢氏处,都`得到对莫家的外祖十分推崇的答案,更道那是最最公道不过的一人。
既如此,不想出仕为官,不过是不想让天下人以莫忧为由,道他们莫家不会教人。
可若是不当官,不必与人相交,只需要埋头修史书呢?
萧宁相信,作为一个男人,没有一个会是全无野心的人,既如此,只要道中人的心坎,他们谁都不会再推辞。
莫怀瞪眼睛,萧宁道:“阿舅来长安许久,难道不知朝廷早已组织人修史?”
那眼睛似在无声地询问,你们进长安以来都在干嘛了?
“没有仔细打听。
”国家亲自住持修史这事,古今往来那是第一回,恰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实不太有人放在心上,也不觉得这么一件事,值得他们惊奇,当然也无人同莫怀说一句。
他们想不到打听,旁人想不到说,这不就,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莫怀答完后,“你若是真想让你外祖来,可以考虑将部分整理出来的史书给我几份,我给他送回去,他定然会按捺不住。
”
只能说,莫怀或许也并不想再回去,长安很好,能让他看到光明美好的未来,他们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是孩子们还年轻,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就算他们家不能出仕,至少也可以积攒声望,有助于来日。
读书识字,成名门望族者,何尝不想在朝廷上一展抱负。
当年发生莫忧的事,确实让他们愧对萧家,亦觉无颜见人,齐家归隐,这一去就是十数年。
莫怀从不悔于当年归隐一事,可如今,他有儿女长成,亦须得为他们谋划。
他可以一生不出仕,却不能要求孩子们终其一生都碌碌无为。
莫家本也是世族,不管是谁都不会希望家道中落。
退一步,退了十几年,退到现在,也够了。
接下来该是让他们为后世准备的时候。
三代不出仕,不过数十年,他将来或许会有机会看到他的孙儿在这朝堂上崭露头角。
想是有萧宁在,只要他们家儿孙成器,定然不成问题。
莫怀心动,又怎么能不为萧宁出谋献策。
“有何不可。
”萧宁连连点头,十分同意。
“准备准备。
”一听萧宁同意得爽快,立刻催促萧宁。
萧宁抬眼看了莫怀,总觉得这么一个舅舅一张严肃脸下有着一颗逗比的心。
“看我做甚?”莫怀说完话,发现萧宁一直盯着他不错眼,不由地摸了一把脸,“我脸上有脏东西?”
“没有。
”萧宁敢跟莫怀说实话吗?她怕说出去挨揍。
莫怀自是不信,不过也没有再追问的意思,而且看了萧宁半响,最终还是忍不住于问,“那一位达侯,是你心之所喜?”
这个问题莫怀很早就想问,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现在好了,终于等到,无论如何也要问个明白。
萧宁道:“他是我所选的太卿,心动之人。
”
莫怀问了也不曾想过萧宁会答得如此爽快,更是理所当然,但却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愿你们共携手白头,永不相弃,千万,千万......”
千万什么,话是未出口,但萧宁明白。
莫忧的事闹得太大,莫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