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一步不能退(2/3)
愿意将这个王朝打造得更好,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生。
萧宁从文章中读出一个又一个满怀憧憬的人,心下也是暖的。
尤其其中对于萧谌萧宁的肯定,道天子正,天下正,无论有多少人触及大昌律法,萧谌和萧宁从未想过粉饰太平,也没有一丁点为人收拾残局,掩饰真相的意图。
错就是错,犯法的人自当处置,为他们所作的一切付出代价,哪怕他们的祖先再怎么于国有功,他们敢不修德行,敢让这个天下乱成一团,就该让他们受到惩罚。
萧谌和萧宁,他们不同于从前的帝王之一,为了笼络人心,连是非黑白,对错都置之不理。
在他们眼里,律法不是摆设,所有的特权在律法之前,都将化为虚无。
珍惜自己羽毛的人,不是等着王朝,等着天下人对他们网开一面,最好的办法是守法。
而如果世族还想拥有曾经的荣华富贵,且请他们先做出利国利民之事,否则他们终会败落。
参加应试的学子共计53人,值得一说的是,其中女子之数为28,男子竟然只是25。
53人皆为朝廷取士而用,可是,等看到这上面数字时,叫人一顿,这,这究竟算是什么样的情况?
就是政事堂的诸位也有些一愣。
“看家世,这28位女子都出自世族。
”明鉴仔细查看过各人的家世,得出这结论,亦是诧异无比。
能养出这样女子的世家,怎么就没有郎君一道出来?
萧宁倒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毕竟早研究过。
“世族,世禄世卿,举荐以出仕,那是朝廷对他们的肯定。
取士,尚不知深浅,这就想让他们出头,他们可不愿意。
“女郎嘛,既是想为自己争一争,也是各家觉得,养都养了,愿意出头的且让她闹腾去,不值一提不是吗?
“而且,能有勇气就读于无类书院,又能来此参加考试的女郎,必是勇气上佳者,这份与世俗抗争,同样也是同家族抗争的心志,本就异于旁人。
既然走出了这一步,万万不可能再后退。
”
女郎,永远都是女郎更懂得女郎,知道这世上的女郎争一个机会有多难。
站出来为自己争一争的女郎,不会再愿意归于内宅,重复没有打开这个可以让她们自由活着的世界的门。
萧宁自己就是过来人,当她走到这一步时,无论前面有多少困难,有没有人同她一起走,她都会走下去。
“殿下所言甚是。
”就算都在无类书院内读书,不代表那些郎君就愿意任人评头论足。
所以这一回来长安的人,更多是女郎。
女郎,只为争一个机会罢了。
“有一个人殿下还记得吗?”顾义提了一句,同时将一份文章递到萧宁手中。
“这一位并非出自无类书院,但听闻朝廷以试取才,故自兖州而来,也是一位女子。
但她本已有爵位在身。
”顾义继续解释,萧宁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周氏七娘周立?”
顾义没想到萧宁还会记得这一位,重重地点头道:“正是。
”
萧宁算了算日子,这一位也确实是孝期到了,能捉住这个机会,看来她一直都在等!
“此人的任命?”顾义见萧宁思考,眼下卷皆已阅毕,接下来该如何安排,一群人其实是有争议的。
萧谌在上头听到顾义特意提出的疑问,倒是显得不解了,“有何不妥?”
萧宁马上明白地补充道:“此女相貌有异,当年在兖州时因容貌有损,一直不曾婚配。
”
一个萧宁认识的人,更是将萧宁算计在其中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萧宁岂能不记得。
“人可用?”萧谌不在意,脸这种东西,该看要看,但也不能处处都看脸。
“诸位见过吗?”萧宁并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朝一旁的众臣问出。
“虽容貌有损,能写出这样的锦绣文章,亦是难得的人才。
”唐师适时的评价一句,诸学子的文章他们都看过的,一说名字,记忆深刻的人立刻道来。
孔鸿倒是扫过萧宁一眼,“此女心机颇深。
”
如此评价叫人一顿,却是都不约而同地看向萧宁,似在无声询问,孔鸿是否说错了?
错自然没有错。
萧宁道:“当年我曾敲打过她,一别数年,倒是不知她变成什么模样。
”
萧谌明白了,能让萧宁出言敲打的人,看来不是寻常人,“你之意?”
“既是第一次正式以试取才,陛下也该见一见,知其何人。
”萧宁给萧谌出主意,既然有些事拿不准,何不放一放。
“各州刺史差不多都要回京述职。
”孔鸿更是提醒这一点,莫以为这桩事不重要。
恰恰相反,萧宁小心提防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人盯着,可用不可用,总是应该考虑考虑。
萧宁想起兖州刺史,这也是大昌的规矩,年前大概十月,刺史回京述职,道一年来各州的情况。
萧谌一听马上明白了,“那就暂时放一放,待你大婚后再安排此事。
”
是啊,这么一眨眼的功夫,萧宁大婚的日子便要到了,萧宁还有些恍惚,比起这儿,萧宁道:“我想去一趟崔家。
”
提到一个崔字,不少人都一顿,萧谌立刻附和道:“该去,该去。
崔伋所为与子达并无干系,他如今守孝在家,无法出仕,去一趟,既是让人知道,朝廷从来不会一味诛连。
还有,该处置的事,子达与你提,就按他说的办。
”
杀人者岂能再让她活着,崔攸求情,将楚氏带回崔家再行处置,萧谌是想起来,更想宽慰崔攸的心。
萧宁立刻作一揖道:“是。
”
其余人听着这父女二人说起崔家的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放心。
崔家闹出那么大的事,萧宁和萧谌还能记得在其中为受害者的崔攸,甚是难得。
想到了,更想过去同对方道那么一两句,以让对方知道,在萧家人的心里,崔伋行事与崔攸并无干系,这就很好。
至少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一心为朝廷,别管家人怎么做,朝廷会知道,萧谌会记下,无论何时都不会轻易让他们为此付出他们不该付的代价。
“宜早不宜迟。
崔寺卿身故,你也该去看看。
”萧谌想着崔令也是觉得那么一位挺惨的,虽然人也不厚道。
“陛下让太女去看崔子达还罢了,若是去问崔寺卿大可不必。
”许原是查过案情经过的,若不是崔令将莫忧之死告知崔伋,未必有这许多事发生。
此刻道来,脸上那叫一个不认同。
姚圣还是仁厚些,道:“虽不慎言,死者为大,陛下也是看在子达的面上。
”
因为崔令有一个出色的儿子,他做的那些事,都暂时放一放,且不追究。
萧谌让萧宁过去,完全因为崔攸,这是重点。
许原一听自然是不否认的,把嘴闭上。
萧宁等商量完事,立刻出宫,往崔府去。
私底下,几个宰相碰了碰面,“陛下和太女都是仁厚人。
”
相互交换眼神,都是暗松了一口气。
谁能不喜欢仁厚的人,萧家这对父女杀伐果然不缺,对手下一心一意为大昌之人,也是爱护有加,顾念旧情。
为臣者虽想与帝王一道建功立业,自然也是不想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崔令算不得一个太聪明的人,胜在得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因此才有今日的最后善缘。
崔家的事,崔令敢传出不得体的话,揪他错处的人从来不少,若不是萧谌和萧宁一心维护,就凭崔伋犯下的错,崔家能讨得了好?
愿意记住臣子的好,而不是一味记着为臣的不是,这是他们遇上这等仁厚帝王的大幸。
“我等自当一心为陛下,为大昌。
”面对这样的帝王,唯一能做,该做的,便是如此。
一众人皆是附议。
而萧宁这个时候已然到了崔家,她倒也不兴师动众,直接寻到崔府,还是给崔令上了一柱香。
崔家识得她的人其实不少,一眼看到萧宁时,赶紧去禀告崔攸。
一身孝服的崔攸急急地行来,见到萧宁一身墨色劲装站在正堂前时,眼孔不由放大,双唇微微颤抖,脚步加急地行至,“殿下。
”
这一唤,萧宁已然上了香,而堂内的人终于反应过来,站在他们面前的究竟何人,连忙作一揖,眼中尽是恭敬。
“子达。
”萧宁回过头唤一声,崔攸眼眶微微泛红,再一次郑重地朝萧宁作一揖,“臣谢殿下。
”
萧宁亲自将人扶起,“你我之间何需说这道外的话。
当年你毛遂自荐到我面前时,我就说过,终此一生,永不相负。
”
这是他们之间的承诺。
既许下了承诺,自当言而有信。
当年萧宁是看在崔攸的份上才放过崔令,到了现在,自然也不可能本末倒置,为了一个死去的崔令与崔攸计较。
崔攸泪如雨落,哽咽道:“臣此生必为大昌,为陛下,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
萧宁拍拍他的手背,“在家好好调整心绪,我等你出孝后再为大昌出力。
这回还想外放?”
此问流露出的是对崔攸的尊重,而崔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