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弃兵而逃者(2/3)
给了就给了,她又在这群人心里都种下了一根刺。
扎得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休想齐心协力。
一群自以为年纪大,要在萧宁面前摆架子的人,就没有想过打从一开始,他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但凡萧宁想致他们于死地,他们早死得尸骨无存了。
这点道行就想在萧宁面前指手画脚,自诩本事大,他们也配?
“这就不劳小娘子操心了。
小娘子言借我5万兵马,不假?”重点总是有人捉得住的,这不就有人马上追问。
“宁虽年幼,亦知言即出,行必果。
诸位怀疑,以己心度人?”萧宁显得惊奇地扫过众人,难以想像眼前的这些竟然是这样的人。
一群人的脸色相当的不好,这小娘子的嘴皮太利落了,他们说不过!
“告辞!”言多必失,既然说不过萧宁,不说还不行吗?
本就打算走的人,多一刻都不想留在这儿,麻利地走人。
萧宁很满意他们脸色铁青,浑然无所觉地作揖相送,“诸位慢走。
”
送得人更是郁闷了。
萧家怎么把这么一个口齿伶俐,辞令了得的小娘子放出来的?跟她计较不是,不计较更不是。
萧宁送完人,对于宋辞在其中不以为然,招呼唐师道:“唐公稍候。
”
显然萧宁注意到唐师旁边拉着的人了,能入唐师眼的人,萧宁岂能不会一会。
唐师垂拱应是!贾谕倒想先走,萧宁先一步道:“一道留下。
”
冲的就是唐师身边的人,萧宁焉能放人离去。
贾谕自不敢不应。
宋辞等人听见动静,有人回头望上一眼,亦不敢久留多作打探。
“请唐公介绍。
”萧宁对于偷瞄的人不以为然,想看且让他们看,放开看。
“不敢不敢,某贾谕。
”贾谕听得出萧宁礼遇,连忙先一步自我介绍。
若说之前便觉得萧宁这位小娘子不好对付,今日会面,亲眼见证萧宁如何将冀州自诩聪明的世族戏耍得团团转,他更是提起十二分小心。
萧宁抬手,“贾公不必拘束,我不吃人。
”
一句玩笑的话,倒是让气氛缓和了许多。
唐师配合地道:“观小娘子行事,见小娘子谋略,难免心生敬畏。
贾公并非那等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者。
”
听出来了,这是帮贾谕说话呢。
“唐公果真担心我对贾公过于苛刻。
”萧宁依然面带笑容,让人取来蒲团,“两位请坐。
”
客人都散去,仅不过剩下他们两位,不必隔得太远,萧宁等着唐师给她意外之喜。
萧宁话说着先一步坐下,贾谕一看这架式,眉皮微微挑动,唐师亦相请,贾谕如何敢受,先请唐师坐下。
“小娘子跟前,太过客气,小娘子恐不喜,贾公莫客气。
”唐师自知萧宁这回重视的人是贾谕,如何能越俎代庖。
贾谕不傻,客气归客气,焉能不知萧宁冲的是他。
跽坐在萧宁的对面,面带笑容,瞧着十分和善。
萧宁一向开门见山,从不赘言,“贾公以为,冀州世族能夺下青州否?”
“不能。
”贾谕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回答。
“冀州之内,若有擅兵者,非唐公无疑。
简明此人,骁勇善战,实不可多得的人才。
闻其自执军以来,平定海贼,又几次定山民之乱,非冀州内养尊处优世族可比。
“然,世族出师不利,于小娘子而言实大利。
”
贾谕正是洞察萧宁的盘算,更觉得眼前这小女郎真真是算无遗策。
想到这里,贾谕难免动心思,能生出这样一个女儿的人,必非等闲之辈。
天下已乱,人心各异,这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机会,若选对人,贾家,未必不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族。
“贾公大可畅所欲言。
”萧宁低头浅笑,目光柔和地望着眼前的人。
冀州真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唐师,宋辞自不必说了,善审时度势,又为人果断;贾谕啊,洞若观火,又沉稳老练,这要是家里能出一两个如他之人,定要抢到手!
贾谕怕是想不到,他在考虑萧宁的家长值不值得投资,萧宁也正在打他家小辈的心思。
“青州内,简明任小娘子如何派人城下骂战,拒不出城,可见青州内已了然小娘子不好对付,简明不是对手。
既是不敌,避之锋芒,人之本性也。
“于此时,冀州再出兵,一但交手,必令青州明了,冀州不太平,这何尝不是可乘之机?
“冀州世族不服小娘子众多,经今日一事,意在对小娘子指手画脚者不知凡几。
青州不出,难分胜负,既如此,何不以冀州世族引蛇出动?一可令冀州世族心服口服;二可得青州。
”
贾谕洞察萧宁的所有计划,落在萧宁的耳朵里,赞赏地颔首。
这便证明贾谕猜测得丝毫不差,更叫贾谕心惊!
余光扫过萧宁,这才多大的孩子,一套套的阴谋阳谋玩得不要太溜!
再看她身后的人,一群人闻他道破萧宁谋划,并无诧异,可见早已明了。
这日子还能过吗?
贾谕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更促成他抱紧萧宁,不,萧家大.腿的想法。
“不知冀州内可是生了变故?”贾谕说完,更连忙问起。
方才玉毫前来,萧宁也是在那之后,气势骤然大变。
“适才冀州军中来报,军中将士乱起,已被平息。
”萧宁更对贾谕道明,贾谕……
难怪愿意给世族5万兵马,这是借刀杀人。
“军中之事不急。
趁此良机,青州不出,我意在求贤。
”贾谕猜中了大部份的事儿,总有小部份料所不及。
萧宁在这时候就得亮出底牌。
这时候崔攸拿上一份锦帛,递到贾谕的面前,贾谕自是受宠若惊,连忙伸手接过。
瞥过唐师一眼,唐师不以为然,神色不见丝毫不悦,贾谕心中的大石略定,连忙打开一览。
这一览,贾谕惊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这一份求贤令,求天下有才有能之人。
不问出身,不问家世,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者,我定用之。
”萧宁彰显霸气,饶是唐师早知萧宁所谋所图绝不仅仅一个青州,亲耳听到这句话,依然叫他震撼之极。
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
一个小娘子,她倒是真敢想!
“不知贾公可愿意与我同行?”萧宁在此时一问,有些话早跟唐师说过,此刻无须再言。
唯贾谕,既看得出萧宁布局,亦有意动之姿,萧宁岂能不趁机恳请。
“谕之幸也。
”贾谕立刻起身,朝萧宁作一揖,发自肺腑之言。
萧宁露出笑容,不难看出她的心情上佳。
“接下来,5万不服于我雍州之兵马,自该交还世族手中,但不知,他们何人掌兵?”萧宁有所得,倒是开始好奇先前问过世族们的问题,他们谁能担起重任?
“自然是宋公。
”唐师掷地有声地回答。
“宋公亦擅兵?”萧宁有此一问,唐师面带笑容,“宋公不擅,宋公四子略通兵法。
小娘子不妨拭目以待。
”
萧宁闻之更期待了。
萧容没忍住地道:“若有擅长兵事者,岂不是坏我们的计划?”
唐师眨了眨眼睛,意味深长地道:“只是宋家四郎素来花天酒地,最不喜与世族往来。
宋公在,定能父子同心,擅兵法之人,倘若不能令众人信服,亦无力回天。
”
争权夺利,无论何时何地,有人断不会错过。
只要人一争,人心不齐,事自不能成。
“更该让诸公知这份求贤令才是。
”
一份求贤令,何尝不是一举两得之事。
表明萧氏求才之心,亦刺激世族。
这不问出身,不问来历,只问才能,有悖素来朝廷的用人之法。
世族们如何瞧不出,这事若定了性,往后这上上之位,哪里尽由他们世族垄断?
关切一家荣誉利益的大事,世族要是能坐得住,才怪!
可是,冀州他们没兵,想跟萧宁硬碰硬,他们没这份底气。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萧宁说了。
他们若能拿下青州,青州由他们做主!
大好的机会!咽不下萧宁有才不拒,饥不择食的样儿,便只能另寻出路。
是以,萧宁利落地将5万人马送到世族的手中,当面点清人数,5万人,一个不少。
当然不忘有言在先,人给了,粮食,他们得自己解决!
这让世族们都傻了眼了!
然而仗是帮他们打的吧?既是帮他们打的,粮食还想让萧宁供给,他们好意思?要脸吗?
世族们终是要脸的,做不出不要脸的事儿。
最终,只能合众人之力,集粮,思量攻下青州后,再补回各家的粮食。
这下,世族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情况下,冀州他们是顾不上,毕竟萧宁说放权,放得相当的干脆利落,全然不管他们怎么跟青州打。
背后捅刀的事,看起来萧宁不打算做。
世族们再提防,也慢慢松懈,倾尽所有心思对战青州。
他们不认同萧宁用计,一回又一回的放过简明,这就是放虎归山。
现在,轮到他们有兵,思量如何夺下冀州,用计时,突然发现,似乎,好像,除了强攻城池,再无他法了!
既然只能强攻,也得思量这强攻成功的可能性。
集思广益,最终决定,无论如何也得试试,总不能手里握着兵马,连动都不敢动。
因为萧宁的有言在先,叫无数人蠢蠢欲动,皆盼能借冀州的5万兵马,夺下青州。
萧宁的一份求贤令,令无数世族,都对萧宁生出不满。
硬碰硬既不是萧氏的对手,干脆避之锋芒另寻他处,由他们做主岂不是更好!
是以本来在城下叫阵的雍州兵马,换成世族统领的冀州兵马,不再千方百计辱骂简明,似要逼迫简明只能出城引战,反而突然发动猛烈的攻势,开始强攻青州。
出城对战,简明生怕又中萧宁的计,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攻城略地,来势汹汹的冀州兵马,难不成以为青州军都是吃素的?
简明一时无法探明这回领兵的究竟何人,不妨碍他倚城而守,开始反击。
一照面,简明突然发现这支军队和之前他对阵的军队,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内心惊讶的简明,提心吊胆的领兵作战,生怕萧宁又有什么计策等着他。
直到冀州兵马久攻青州不下,死伤无数,青州军打退冀州军,看着落荒而逃的冀州军,简明完全回不过神。
如同置身于梦幻中,难以相信,他竟然赢了!
简明这一赢,也让青州内本来因为他接二连三败于萧宁之手,对他产生怀疑的人再一次坚定,简明依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简明!
一时间青州欢喜之声响彻城池,简明那叫萧宁震碎的信心瞬间又回来了!
不错不错,败给一个小娘子,一回两回就是意外。
他怎么可能斗不过一个小娘子!
看这光明正大的交战,他不就赢了吗?
简明瞬间激.情高昂,立刻准备发兵冀州,既然赢了,理当乘胜追击,一举夺下冀州才是。
在冀州世族们绞尽脑汁,思量如何攻破青州时,萧宁率领雍州兵马帮助百姓收割粮食,待秋收完成,世族所领的青州兵马,败于青州军之手,灰头土脸的回来,双方正好碰上!
作为一个明白民以食为天,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人,萧宁就算没有亲自下田劳作,也得为将来多做准备,比如这修渠引水,保证丰收,正好趁此机会好好谋划谋划。
当萧宁将这份打算透露出来,唐师立刻为萧宁举荐了一个人,冀州一位脾气古怪的郎君,生平不喜诗词古语,一味研究天文地理,喜欢做木工的人!
萧宁刚听完唐师介绍,瞬间眼睛就亮了。
二话不说,烦请唐师引荐,她亲自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