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请陛下迁都(2/3)
践踏至死!”
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而内容听在众人的耳朵里,萧谌立刻拍案而起,“西胡,西胡,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
是啊,如此杀我大昌将士!
宁箭将军,那是镇守于边境的将军,怎么会,怎么会就这么死了?
萧宁亦是脸色铁青,十城已失,现在的西胡是在何处?
连忙查看舆图,萧宁喃语了一句,“不该啊!”
是的,不该,纵然武威城失守,西胡兵马也不该来得如此之快,长驱直入,短短时间内连失十城,似沿途守将皆无还手之力,眼下永和城竟然也失了?
“还要多久左仆射他们可抵达豫州境内?”于此时,萧谌大声地问。
“若是昼夜兼程,明日该到了。
但就算到了,也只是到了小部分的兵马。
”大队兵马不到,如何应付来势汹汹的西胡,这原本就是一个极难的问题。
萧宁没有作声,战报传到雍州,想是早就到孔鸿手里了,此时的孔鸿会怎么做?
“事至于此,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且等一等,等左仆射抵达豫州后如何应对。
”战死的将士,已成定局,再法更改,孔鸿的大军已然赶往,不好的消息传来,他们如何应对,应该相信孔鸿才是。
明鉴心下同样着急,可是此时急是急不来的,除了等待孔鸿再传来的消息外,再无他法。
只是这一夜,谁也睡不着。
萧宁陪着萧谌,同时也让人盯着前线的消息。
偏在这个时候,竟然有人同萧谌提议,迁都。
豫州告急,已失数城,难免人心慌乱,那是人心。
身为朝廷官员,不思安民,竟然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可曾想过在前线的将士,他们若是听闻前线告急,而他们的陛下竟然害怕,早早迁都,他们是何感想?
萧谌本就为前线战事心急如焚,恨不得御驾亲征,可是这个时候他更清楚,得有人坐镇后方。
孔鸿已然出去,他心里比谁都知道萧谌的着急,若是能有好消息传来,必然不会让萧谌久等。
有人不畏生死的赶赴前线,有人还没等兵临城下,竟然想要逃之夭夭,提醒他们迁都。
萧谌气乐了,“你可知,宁箭将军为掩护永和城的百姓撤退,率八百将士死守于永和城?”
此问落下,这消息如今已为天下人所知,在场的人谁又怎么可能没有听说。
“八百将士对抗西胡30万兵马所致,他们从未后退过一步。
如今兵未致,尚有无数的将士赶往边境,只为守卫大昌,你我纵然帮不上忙也就罢了,竟然还说出逃之夭夭,迁都的话?你是想让天下人知道,大昌的皇帝贪生怕死,弃百姓将士于不顾,不堪之极?”
不错,萧谌从前作为将士,纵然成了皇帝,他是宁可战死沙场,也断然不可能撤退。
不战而退,自此为天下所耻笑?
他们自己贪生怕死,也想让天下间的人跟他们一样,如此也就无人会指责于他们了?
萧谌脸上尽是冷意,看着提出迁都的人,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陛下,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雍州和豫州告急,若是此时不退,万一......”被萧谌骂了,他们却说得十分良苦用心,一番作为都是为天下着想,为萧谌这个皇帝着想。
“若有万一,朕与雍州共存亡。
临阵脱逃,非朕所能为。
你们如果想走,门开着,你们想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
想让朕与你们一般,念自己的命,却不思朝廷令将士御敌于外,朕当让将士们知道,他们在哪儿,朕就在哪儿。
朕,绝不会弃他们而逃。
”
萧谌对于这么一些听不懂话的人,耐性消磨殆尽,终是没有再忍下去,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他是永远都不会逃的。
萧宁于此时亦道:“儿愿随阿爹一道,若胡人欲南下,就从孩儿的尸体上踩过去。
”
前线守不住,他们在这儿,也定然是要守住的。
任何人都休想用任何理由劝说他们于此时迁都,那是要逃!
危难时可见人心,萧宁就是要让天下的人知道,大昌朝只要在一日,就会守好边境,自皇帝而始,他们都存了一颗必死的决心。
胡人若想南下,除非大昌皇帝死,否则绝无可能。
有些宣告,萧谌和萧宁都是一致的态度,必须要说出来,叫他们都知道。
谁也想不到萧谌和萧宁竟然如此不畏生死,再劝人的话,实在不好再脱口而出。
“臣愿与陛下守卫大昌,不畏生死。
”有了萧宁出面回应萧谌,其他人立刻一道表态。
不错,朝廷上的臣子们都能如此一致表态,众人齐心,想必这世上也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
如此一来,再无人敢提起所谓的迁都,否则当真是贪生怕死吗?
有些话可以提起一次,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提。
说得多了,便失了分寸,更叫天下人都不由地怀疑你究竟是何居心。
但胡人进犯,雍州内皆是严阵以待,朝廷上无人再敢提迁都一事,便都盯着前线的战事。
好在,宁箭将军死战,为百姓赢得了撤退的时间,永和城的几万百姓得以安全撤到安全之地,而在其后不久,孔鸿大军抵达豫州,绕后西胡,叫西胡首尾不得相接,以令被困于豫州的西胡10万大军,尽命丧于豫州。
西胡余下20万大军退出豫州境内,再以东而入,竟然是要断豫州与雍州的相连。
可惜了,他们打得再好的主意,东胡原本在西胡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未偿没有心思想要发兵雍州。
都不用程逵出手,与东胡交手,守在雍州的将士清楚地知道如何打这一仗才有赢的可能。
东胡纵然架式摆得再厉害,他们也不畏,要真刀真枪的打起来,他们不怕。
阴谋诡计吧,更不是东胡能比得上的。
兵马未致,豫州再一次传来消息,西胡的30万大军被歼了10万,如今与大昌的兵马来硬碰硬,看起来胜算并不大,他们若是出手了,之后大昌算起旧账,他们该如何应对才是?
这个问题不得不引东胡高层深思。
说来与萧家人的交手,他们可比西胡要有经验得多了。
毕竟当年守在豫州的人并不是萧家人,也就难免让西胡汗王以为,这萧家和从前的豫州守卫一样,都是挺好对付的。
上回中帐都叫人端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还敢来犯。
可一想西胡现在的情况,战争嘛,有时候也是排除异己的好机会,谁又舍得放过这大好的机会。
东胡就不一样了。
和萧谌交手,这要不是朝廷拖后腿,他们或许早就死在萧谌手里了。
后来两方互通有无,说实话,不用打仗就能得到中原稀奇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挺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年来东胡实在不想跟大昌挑起战事。
这一回,要不是西胡汗王亲自出面说服东胡,可以在打下中原后,平分中原,他们才不会起兵。
不过,东胡毫不掩饰他们只想占便宜,却依然要审时度势的意思。
早早与西胡说白了,若是西胡能攻下大半个豫州,他们立刻发兵攻打雍州,若是西胡攻不下豫州,就别怪他们撤兵了。
西胡首战告捷,倾尽西胡的兵马出战,不过就是为了能够迅速地攻下豫州,也能让东胡不再有任何理由不出手。
可惜,高兴得太早,乐极生悲了!
大昌未料及他们竟然倾巢而出,不曾防备,叫西胡一时占了先机,没能在第一时间守住城池,不代表大昌缓回一口气,他们还能继续攻占大昌城池。
看,这城池是拿下了不假,西胡同样也折损10万兵马。
再要攻城,大昌的兵马已致,想攻城略地,他们也不想想,要是萧家的兵马那么好对付,东胡会看着大昌占尽天下好处,不想一举南下,夺得中原?
想也要考虑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若是没有这个本事,就得老老实实。
东胡被战报吓得收回了迈出一半的步子,完全不想在这个时候搭把手,助西胡一臂之力。
当初他们也是早就说好了,出了事也不能闹,否则就是言而无信。
西胡敢这般猖狂,想来也是不需要他们东胡配合做些什么的。
其实喊上他们东胡一块出兵,更多是因为,他们从心里清楚地知道一点,就东胡和大昌的关系,未必不可能在西胡发兵之时,配合大昌攻下西胡。
为免受内外夹击,西胡必须想好任何的可能,须得将可能的敌人变成能够和睦共处的那一位。
不过,西胡以为他最大的敌人要么是大昌,要么是东胡吗?在他之上,还另外有别的人。
雍州内自从得到歼灭西胡10万大军,关门打狗成功的消息后,接二连三的传来捷报。
“报,程永宜将军合皮山、依耐二国,自西攻入西胡,夺西胡数城。
莫将军,莫将军长驱直入,破西胡中帐,生擒西胡六千人,其中有西胡汗王之幼子。
”
这大概是最让他们欢喜无比的消息,连同那两年前外出,再无消息传来的程永宜,此时竟然也得来了消息。
以夷制夷,萧宁自是觉得这个主意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