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傻子便可欺(2/3)
面上一僵。
有些事他就是想装糊涂,能装得了吗?
别逗了吧。
就算有些事他不去干,萧宁肯定也会去做,断然不会因为他的迟疑,萧宁放缓改变天下的局势。
“你不做,此事朝廷非做不可,再舍不得所谓的尊荣,又有何用?且一家立世之根本,本就在人才,你现在还不懂这个道理?”
萧宁断然不信,宋辞是这样一个蠢蛋,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会以为他们不肯配合,他们便能掣肘于朝廷,一切就能如他们所愿。
“公主殿下,实在是难以割舍。
”天下人才不多,且都出于世族,这就给了世族们底气,让他们无所畏惧于朝廷,甚至更可能让朝廷对他们畏惧。
人才为立国之根本,若没有人才,以一人之力,如何治理偌大的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不想希望发生世族他们不容的事,世族们联手,就能轻易地让皇帝畏惧。
可是,这对世族而言是无上的光荣,对皇帝而言,一个皇帝被人处处掣肘,这像是什么样儿?
反正站在萧宁的立场,前车之鉴,断然不能让同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再难,你们若是再想像从前一样,处处要掣肘皇帝,断不可能。
”萧宁把立场说清楚了,且让宋辞最后的一点奢望,也只能成为奢望。
宋辞明了,若是他们敢想要挟萧宁,萧宁定会让他们知道,这是何等的痴人说梦。
“臣明白。
”宋辞合上眼,再是不舍,萧宁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难道还想跟萧宁为敌不成?
立足于朝的根本,就是要人才,家里的子弟,他们的本事,现在不成,也必须要练起来,力保将来能成。
“朝廷但有吩咐,臣一定照办。
”宋辞自知不敌于萧宁,再敢跟萧宁叫嚣,亦或是不配合,确定不是送人头?
“中枢之位,唐公近在咫尺,宋公甘愿落于人后?”萧宁果然不是什么好人,在这个时候冒出这样的话来,确定不是故意挑事,让人相争相斗?
宋辞瞪大了眼睛,望向萧宁,似是在无声地询问,你这么挑拨离间,让人相斗,确定是一个公主该干的事儿?
萧宁完全读懂他的意思,笑眯眯地道:“自来人都是一样,能者上,庸者下。
天下时势,断不可能倒行逆施,世族之尊荣,得靠你们自己的本事开拓。
你们的后世子孙,更得上进。
否则家族荣辱,必将烟消云散。
”
这才是正确的变化。
什么世禄世卿?一味叫百姓养着,但从不思为朝廷,为天下百姓造福,他们倒是脸皮厚得很,理所当然的享受一切,却拿天下人都当成了傻子。
以为人生来都是逆来顺受,纵然被人欺压打骂,也永远不会反抗?
宋辞是真不想再跟萧宁讨论下去,他这一点私心,于多少人心中不曾有,只是有时候理智占胜私心,才有无数的人愿意为萧宁所有,凭本事立足。
萧宁拿出唐师,不过是提醒他,纵然他什么都不做,总是会有那知情知趣,也认同萧宁的人愿意为之。
这无异于让宋辞再次正视一件,他所不在意,却已经有人跑在前头的事,他要是再拖着,早晚有一天,他们宋家定会为人不知,甚至如今的荣光,也将不复存在。
“宋公若是不知何谓大势所趋,来日总会有其他人愿意告诉你的。
”萧宁丝毫不见着急,轻声说来。
提点一句,不过是觉得从前的宋辞做事,颇得她心,往后若是能再合作愉快,自是再好不过。
“臣明白。
”宋辞眼中闪过痛苦。
这世道,上进之人,从来不会为他们而迟疑逗留。
若是宋辞原地不动,想拿娇,以为靠世族的从前那些荣光,能保得他的荣华富贵,大昌朝总会让他看得清清楚楚,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立足于大昌。
见完了宋辞,萧宁还得见那一位大智若愚的贾谕。
冀州确实是人杰地灵之处,人才辈出,想想之前各家送她的人,发往各地,如今看下来,都是极为不错的孩子。
“贾公可有意离开冀州?”一照面,萧宁也不绕弯子,只管问来。
贾谕被问,微微一愣,还以为萧宁是在说笑呢,不想萧宁虽是面带笑意,并无玩笑之意。
“朝廷但有驱使,自无不从。
”贾谕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迎来出人头地的机会。
枯木再逢春,三生之幸也。
“请君为兖州刺史如何?”兖州,随着顾义和明鉴、崔攸他们回来,兖州刺史这个位置,总得想一个合适的人选。
且
顾义倒是想举荐,可惜并无合适的人选,毕竟兖州之地,情况复杂,曹根是颇得民心之人,非犯上作乱者,朝廷无意赶尽杀绝,如何安民心,稳兖州,这个人,寻常人不可行。
若不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也不至于叫顾义他们一直留在兖州。
但顾义他们刚走,兖州……
待顾义归来时,萧宁想来想去,想起贾谕此人,低调内敛,实不可多得的人才。
旁人未必能胜任兖州刺史,贾谕,或可一试。
刺史啊,贾谕始料未及,诧异地望着萧宁,萧宁笑问:“君可愿?”
萧谌听萧宁提起,纵然对此人所知甚少,但兖州情况萧宁又不是不知道,若非此人确实可行,断然不会推荐,既然推了,萧谌自然得听听女儿的。
大掌一挥,且让萧宁路过冀州时,亲自去见一见这位,委以重任。
“老朽之幸也。
”贾谕内心自大喜过望,连连朝萧宁作揖,接受如此重任。
“那便就此定下,这是任命诏书,以及兖州刺史的大印。
”萧宁得了答应,一应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和大印,皆命人奉上。
贾谕这心里,一时间都不知如何是好,连忙伸手接过,满心满眼都是激动。
“将来兖州,尽托付于刺史了。
”萧宁一声刺史唤来,贾谕感受到肩担上的重任,连忙应下道:“公主放心。
臣必不负公主陛下期许。
”
贾谕不曾为官,家中之小辈已然出仕,他也只是在家中好好教导儿孙,望他们将来能成才。
萧宁此番巡视,贾谕只是觉得小辈们颇得重任,理当当面拜谢萧宁一番。
不料萧宁见完宋辞后要见的第二人竟然是他。
最重要的是,萧宁丢出让他出任兖州刺史这则好消息,一时间旁边的人都带着几分羡慕望来。
萧宁露出笑容,若不刺激刺激,怎么能让更多的人毛遂自荐?
果不其然,萧宁暂留于冀州,于田间问起修渠之道,还有开荒事宜,不难看出四周不远处打量她的眼神。
“公主殿下。
”打量她的人,来则来,萧宁丝毫不以为然,总有他们按捺不住的时候,一但他们出现在萧宁面前,便是萧宁的机会。
这一回,堵上萧宁的人又一次出人意表,却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娘子。
男人们的表情很玄妙,可是女子就不一样了。
豫州守将宁箭之女宁琦,自来到萧宁的身边以来,一直没有机会在萧宁的面前久留,被塞到无类书院学了将近半年,好不容易在萧宁告知,要在无类书院选一批优秀的学子随她巡视各州。
宁琦是削尖了脑袋往这里头挤,终于成为其中成绩优秀的人,成功得以跟在萧宁身边,成为随于萧宁左右的无类书院学子之一。
瞧见四、五个小娘子堵住萧宁的路,宁琦带着几分期待地看着前方。
“诸位小娘子为何而来?”既是出巡,一切从简,萧宁身上穿的不过是普通的粗布麻衣,为此不少人谏萧宁,提醒萧宁切不可失仪。
可惜萧宁压根不当回事,只问他们,身着锦衣华服于田间,身边围绕的却是食不能果腹的百姓,他们究竟何来的自得,为何又认定了,上位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该衣着华丽?
随后,萧宁自丢开不理,衣服穿起来的目的只有两个,遮体,御寒,怎么舒服怎么来,谁管你!
面对眼前看来似是要闹事的小娘子,萧宁显得心情分外的好,感觉似是早等着有人来闹事??
为首一个红衣小娘子道:“不过是对公主慕名久矣,特意前来拜会公主。
”
萧宁颔首,“你们对我所知几何?”
既是慕名,萧宁倒是想知道,在这些小娘子中,关于她的传闻是怎么样的?
“公主得天独厚,连上苍亦对公主厚爱有加。
”红衣小娘子第一个回答。
一旁一个苹果脸的小娘子道:“不对不对,外头都说公主骁勇善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不对,不对,还有说是杀人如麻,尤其不喜于世族。
”一个懵懂的小娘子脱口而出,声音戛然而止,一群人都傻眼了。
“这是很多人说的,我都听过了,你们没有听说吗?”没了声音,好奇的小娘子为要一个答案,只好再问。
这回她旁边显得高挑的小娘子捂住她的嘴,“别乱说话?”
小娘子连忙挣开,一边喊道:“是你们说的,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现在又不让我说了,你们变得真快!”
这声感慨叫人更是恨不得再捂住她的嘴。
萧宁不见怒意,好奇地问:“你听他们说我怎么杀人如麻,不喜于世族的?”
“啊,你听见了?不生气吗?”懵懂的小娘子略显得惊讶,好奇地打量萧宁,似是想不到她竟然不生气。
“为何要生气?道听途说之言,我若是要为此生气,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