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3)
一旦戍边,便扎根边疆繁衍生息,现在的北疆士卒,有不少或是贾代善的旧部,或是贾代善旧部的后代。
这些人若是交到贾赦手伤,他们效忠的究竟是司徒家,还是贾家?
诚然,贾赦从未表现出任何不该有的野心,贾赦祖上也世代忠良,但是经历了端亲王的事,经历了先太子的事,经历了欧阳化的事,景怀帝怕。
端亲王是景怀帝的亲叔父,欧阳化也曾经是自己最器重的亲卫,结果呢?贾源、贾代善、贾赦,祖孙三代个个挽狂澜于即到,他们那样的本事,就真的不想取司徒家而代之吗?景怀帝扪心自问,若是司徒家和贾家易地而处,自己未必不会动别的心思。
所以,明知道授贾赦北疆总兵衔,并令他带部分京营官兵入北疆,是解决北疆问题最好的方式,景怀帝还是只派了贾赦前往。
至于给贾赦那十个精兵,聊胜于无罢了,贾赦北疆之行,跟只身前往也差不太多。
“宋尚书此言差矣,如今北疆局势并不明朗,即便朝廷派遣了新任总兵前往,难道那些杀害侯总兵的逆贼便能改了穷凶极恶的性子,听从新任总兵的号令不成?即便朝廷新派了总兵,老臣担心,新总兵成了第二个候照。
”兵部尚书孙宜道。
孙宜这话说得也极有道理,北疆那个地方如果对朝廷还有足够的敬畏,便不会出总兵暴毙,前去调查的存禄部刺候也相继死了的事。
若是那地方早就有人无法无天,新去的总兵除非带上足够的兵力,否则派多少个总兵去,结果都是一样的。
朝堂之上,因为北疆的事争执不休,文臣武将唇枪舌剑,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贾敬虽然有才学,然他刚起复不久,不便谏言,几个皇子有心一展拳脚,但论学识、论辩才,当真比不上朝臣们。
争论半日,六皇子司徒境突然走出班列道:“禀父皇,儿臣愿前往北疆就藩。
”
就藩,此言一出,仿若一颗巨大的炮仗炸得文武百官瞠目结舌。
先太子坏事之后,储君之位一直空悬,几位皇子不论才学如何,谁还能不动那心思?储君之争虽然没有摆到明面上来,但是满朝上下,包括景怀帝本人都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暗地里早就打上了擂台。
是以,成年的皇子们虽然都封了亲王,但全都留在京城,所谓近水楼台,就藩,也就意味着远离景怀帝,也远离了朝堂的中心。
难道司徒境就这样退出了储位之争?
再说,即便亲王就藩,谁不是先挑那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
北疆苦寒,除了戍边的将士,甚至是流放刑犯之地,六皇子自请到北疆就藩,实则除了给朝廷守国门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不但三皇子司徒均惊讶,连受甄贵妃连累,现在颇为消沉的五皇子司徒增都十分讶异。
“朝堂无戏言,司徒境,你可想好了?”司徒境此举,颇出景怀帝意外,不过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所以,景怀帝又向司徒境确认了一回。
远离京城去苦寒之地,想来司徒境还是有些不舍的,只见他脸上略有犹豫,顿了一下,才笃定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为父皇镇守边疆。
”
于是,关于北疆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亲王就藩,原本是要带大量的属官的,有的朝代还会带上皇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