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诗社(2/3)
了一炷细香,青烟袅袅升起。
一时间,园中只剩下风吹桃枝的簌簌声和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探春提笔便写,胸有成竹;惜春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迎春写得慢,一笔一划极为认真。
宝玉则凝望着黛玉的侧脸,又看看手中的桃花,痴痴出神,半晌才落笔。
宝钗端坐凝神,片刻后便从容落墨,笔走游龙。
黛玉执笔,望着窗外那如云似霞的桃花,眼神却有些飘远。
她想起了潇湘馆的桃花,开时也这般绚烂,却总带着几分孤寂。
又想起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心湖泛起微澜。
片刻后,她收回目光,蘸饱了墨,笔尖轻点素笺。
贾瑛最是悠闲,他压根没动笔。
秋水给他倒了杯茶,他便斜倚着身后的桃树,翘着二郎腿,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众人冥思苦想的模样,眼神在黛玉专注的侧脸上停留得尤其久。
阳光透过花枝,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几片粉色的花瓣飘落在他肩头、发间,他也浑不在意。
一炷香很快燃尽。
李纨笑道:“香尽了,诸位且搁笔吧。
按序来,从二妹妹起如何?”
迎春有些羞怯地站起来,念道:
“小桃初绽两三枝,寂寂东篱自有时。
不羡夭夭灼灼色,春风过处任离披。
”
诗如其人,恬淡寡淡,透着一种随遇而安的落寞。
李纨点点头:“二妹妹此诗,淡而有味,得陶公遗风。
”众人也附和几句。
接着是探春,她朗声道:
“一夜东风破晓寒,千枝万蕊斗春阑。
莫言开谢寻常事,敢向青天问烂漫!”
诗风飒爽,气魄不小,隐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
李纨赞道:“三妹妹志向高远,此诗有勃发之气,甚好!”
惜春年纪小,诗也稚嫩:
“红云一片落窗纱,疑是仙姝剪彩霞。
欲问芳菲何处去,春风笑指野人家。
”
带着天真的想象。
李纨笑着夸了几句“清新可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轮到宝玉。
他站起身,眼神还黏在黛玉身上,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调子念道:
“胭脂匀就女儿腮,半为怜春半怯开。
晓露盈盈含宿泪,东风袅袅动香埃。
茜裙漫惹蜂蝶妒,玉魄何须蜂蝶猜。
若得灵河甘露灌,仙根移向绛云栽!”
通篇浓墨重彩,堆砌着“胭脂”、“茜裙”、“香埃”、“玉魄”等香艳辞藻,字字句句不离“女儿”,更将桃花比作需要“灵河甘露”浇灌的“仙根”,那点心思简直呼之欲出,脂粉气扑面而来。
李纨听得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只道:“宝兄弟心思灵巧,用词绮丽。
”宝钗垂眸,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黛玉则微微别过脸去,只觉这诗黏腻得让人不适。
薛宝钗款款起身,仪态万方:
“上苑秾华次第开,九重春色自天裁。
霞蒸云蔚妆金殿,露浥香凝点玉台。
岂效凡葩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