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悬崖临水的梅花树图片> 第47章 初赏侗戏 艺术熏陶

第47章 初赏侗戏 艺术熏陶(1/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渡慕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早在半个月前,寨老们便聚在鼓楼里,用刻着古老纹路的竹筒抽签,定下了节日期间各项活动的具体安排。

    阿婆们坐在自家屋檐下,戴着老花镜,用七彩丝线在靛青布上绣着节庆用的香囊,银针穿梭间,凤凰的羽毛仿佛都要随风飘动起来。

    男人们则扛着梯子,爬上高高的木楼,将去年的旧灯笼取下,换上新糊的油纸灯笼,红艳艳的颜色映得整个寨子喜气洋洋。

     节日当天,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村民们身着盛装,姑娘们的百褶裙上缀满了亮片,随着步伐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藏着一整个星河。

    老人们穿着盘扣对襟衫,胸前挂着祖传的银锁,慢悠悠地走在石板路上。

    孩子们最是活泼,手里举着刚买的糖画,追着打闹,糖丝在阳光下拉出金色的弧线。

    街头巷尾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微风拂过,灯笼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节日的喜悦。

     陈天佑也满心欢喜地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氛围。

    他是邻村来求学的少年,听说渡慕寨的节日最是热闹,特意早早赶来。

    忽然,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传入他的耳中。

    这音乐声宛如山间清泉,叮叮咚咚,清脆悦耳,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让陈天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他顺着音乐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原来是一场侗戏表演正在进行。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侗族并没有自己的戏剧。

    直到有一位名叫吴文彩的天才歌师出现。

    吴文彩自幼聪慧,对汉文化十分痴迷,熟读诗书,同时,他又深深热爱着本民族的歌谣,二十岁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编歌能手,被尊称为“歌王”。

    那时,汉戏随着汉族军民和商贾的往来,逐渐传入侗族地区。

    吴文彩被汉戏那精彩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可由于语言不通,他看戏时大多只能看个“热闹”。

    但吴文彩并不满足于此,他怀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创新的勇气,决心要创造出属于侗族自己的戏剧。

     他不辞辛劳,先后前往黎平府、王寨、古州等地,如痴如醉地观看汉戏表演。

    每一场演出,他都全神贯注,仔细琢磨汉戏的唱腔、表演程式和故事情节。

    在黎平府的戏院里,那华丽的服饰、精彩的武打场面让他大开眼界;王寨的戏班子表演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舞台调度,也被他一一记在心中;古州的演出中,演员们精湛的唱功和生动的角色塑造,更是令他赞叹不已。

     半年后,吴文彩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禾仓,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在那狭小的禾仓里,他时而抬头望天,似乎在与神灵对话,寻找灵感;时而俯身看地,仿佛大地能给予他无尽的智慧;时而对柱呆立,陷入深深的思索;时而蹲地不动,脑海中思绪万千;时而狂笑,为突然闪现的绝妙创意而欣喜;时而痛哭,为创作的艰难和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而落泪。

    他不断地回忆着看过的汉戏,思考着如何将汉戏的精华与侗族的文化相结合。

    他尝试着用侗族山歌《你不过来我过来》的曲调为基调,去设计新的唱腔,一遍又一遍地哼唱,不断调整音符和节奏。

    在设计表演程式时,他对着镜子,模仿汉戏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农夫仙田 我真的不是废材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师妹攻略完,就抛夫弃女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元仙 人仙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剑来:开局截胡宁姚,我成了魔道巨擘 八号当铺:从天龙八部开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全职武神 貌美大师兄拒当万人嫌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大唐躺平王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小美人身陷修罗场一心死遁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藏还俗 家族修仙,我为镇族神鼎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聚宝乾坤碗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撩了那个冰山剑修以后 全才纨绔 刚入截教,听到截教气运在抱怨 陆夫人有祖传乌鸦嘴 剑来:开局截胡宁姚,我成了魔道巨擘 你修仙,我修功德值 师妹攻略完,就抛夫弃女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人仙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貌美大师兄拒当万人嫌 大道仙瓶 铜镜约 英烈传奇 衣冠谋冢 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 万化仙主,从捡漏废丹开始!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无妄仙君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葬魂天刃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灵气复苏:全民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