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荀羡(3/3)
你做个发型如何?”
荀羡诧异,他笑着颔首:“那就有劳王五郎了。
”
王徽之打了个响指,抬着下巴,冲荀羡言道:“这边。
”
荀羡跟上王徽之,两人走在月下,阿良拿着灯笼在前方引路。
凉风习习,游荡过耳畔,几人慢悠悠地行走在山间。
荀羡缓缓开口言道:“几载未见,王五郎心性依旧,真是难得。
”
王徽之能如此随性逍遥,让荀羡心里十分羡慕。
早些年,他曾试图与王徽之结交。
奈何王徽之对他的态度不冷不热。
故而,荀羡不再主动接近王徽之。
没想到时隔几载,王徽之会主动邀请他前来参加活动。
不管这是王献之的意思,还是王徽之本人之意,荀羡觉得王家兄弟此举,必定另有目的!
王徽之漫不经心地回应道:“荀二郎是否羡慕?”
见王徽之说话还是这么直接,荀羡脚步一顿,他笑着言道:“当今世道,能逍遥自在者,世人皆羡慕。
”
王徽之摆手,语气随意地言道:“荀二郎可知为何当初我不愿与你结交?”
荀羡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望着王徽之。
几年前,王徽之六岁,来建康宗塾学习。
荀羡发现王徽之是个聪慧之人,于是主动结交。
奈何王徽之对他的态度,不冷不热。
故而荀羡才放弃。
王徽之停下来,他抬眼望向荀羡,开口说道:“我喜欢聪慧之人,厌恶无情之人。
”
王徽之的交友底线比王献之高多了,他喜欢聪慧善良之人。
二者条件满足,王徽之会主动与对方结交,并且十分珍惜友人。
若是对方不够聪慧,但是心地善良,王徽之也愿意与对方结交。
但若是对方聪慧,心地不善良,王徽之绝对不愿意与对方结交。
王羲之与王献之,他们足够聪明也足够善良!王徽之十分欣赏喜欢这样的人。
虽然王羲之与王献之是他的亲人,但是更多时候,王徽之心里还是将对方当成好友来对待。
郗恢虽然不聪明,但是郗恢心地善良,故而王徽之也乐意与郗恢往来。
而荀羡是最后一种人,这样的人,王徽之不愿亲近,更不愿意与之结交。
荀羡沉默。
少顷,他淡然一笑。
轻声言道:“王五郎乃高洁之士,令人敬佩。
”
晚风吹乱王徽之的头发,他撩了撩头发,告诉荀羡:“邀请你来建康,是为了七郎。
”
荀羡面色变得认真起来,他目光专注地望着王徽之。
“季秋去,王家将除服。
届时,七郎会重新接管卫将军府事务。
言尽于此,你该知晓何意。
”
王徽之说完,迈开脚步,继续走路。
荀羡深思,心不在焉地跟上王徽之。
跟着王献之干,肯定比跟着殷浩干,更有前途!王徽之出生琅琊王氏,背后有琅琊王氏支持。
桓温、武陵王、司马道生、小皇帝皆为他好友!再加上王濛谢安王羲之等名士的支持,王献之影响力了得!
荀羡心思辗转,走了几步路,他开口回应道:“此事待羡与兄长商谈之后,再答复王七郎!”
“嗯。
”王徽之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夜已深,王徽之让人安排屋子给荀羡休息。
转身跑去找王献之。
看到王徽之来了,王献之放下书,请王徽之坐下。
王徽之拿起案上的纸。
数了数纸上写的书籍目录,他惊讶地说道:“这么多,只怕有上千!”
阿陌给王徽之倒茶,叹气道:“共三千三百二十八……”
王徽之立马说道:“官奴辛苦了!”
为了让王羲之答应参加本次活动,王献之可是使出了所有招数。
最后用三幅前朝名作贿赂王羲之,并且还答应了王羲之一个条件,王羲之才同意脱|衣登场走秀。
王羲之给王献之开了一张书单。
要求王献之在三个月内,完书单上的书籍!就是眼下这张书单!
王献之记挂着荀羡的事,开口问道:“如何?”
王徽之告诉王献之:“我与荀令则谈过了。
他并没有马上答复我。
打算与其兄商量过后,再答复我。
”
王献之点头,他问道:“五郎觉得荀令则会作何答复?”
王徽之喝了两口茶,放下茶杯,回答道:“我料定,他是想劝其兄一道倒向你。
殷浩提升荀家兄弟,于荀家兄弟有恩情。
荀令远是个忠诚之人,性子率直。
他必定不愿意倒向你。
荀令则清楚兄长的性子,故而必定会先劝说荀令远。
”
“但愿他能说服自己的兄长。
”王献之低声言道。
王徽之躺下来,懒洋洋地说道:“我看未必会成功。
荀令远是坦荡之人,只要他认定的事,恐怕不易改变。
”
“若是劝说荀令远不成,荀令则还会倒向我吗?”王献之担忧起来。
王徽之忽然一笑,冲王献之眨眼睛说道:“荀令则劝说不了荀令远,有一人一定能劝说荀令远。
”
“何人?”王献之好奇了。
王徽之告诉王献之:“荀灌娘。
她乃荀令远与荀令则的长姊。
其父在兄弟年幼时离世,兄弟二人全靠长姊抚养长大。
这二人对长姊言听计从,不敢违背。
”
“荀灌娘?”王献之好像在哪听过这个人名。
王徽之用手撑着脑袋,慢悠悠地言道:“荀灌娘可是女中英雄。
十三岁时,与其父被困在宛城。
当时城中粮草不足,若是没有援军救助,宛城必定守不住。
彼时,无人愿意出城寻求救援。
唯有荀灌娘一人愿意站出来,帮助其父。
随后她带着十几人逃出宛城,向多方求助。
最终救下宛城。
”
王献之听完,心里对这位女中英杰起了敬佩之心。
他想起来了,上次看到谢道韫写过荀灌娘的大名!
见王献之目光明亮,王徽之眯着眼睛问道:“莫非官奴想征辟荀灌娘?”
王献之笑着说道:“有何不可?如此女中英杰,不输儿郎,应当得到天下人的尊敬!”
王徽之告诉王献之:“荀灌娘嫁给了平西将军周道和。
如今身在蜀地,只怕不易将她请来建康。
”
“总要一试!”王献之动了心思,立马动笔写信。
打算修书一封,送到蜀地。
看看荀灌娘态度如何,愿不愿意跟着他搞事情。
有了荀灌娘的支持,自然能轻松搞定荀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