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玩火不一定会自焚(3/3)
的,我们虽然损失了一点,但只要把华宇从华仁手里抢过来,相信‘劲妙’那边会不战而败的。
”
听完岳奇凡的话,温启刚重叹一声,什么表情也不流露:“好吧,还是那句话,华宇的事你说了算,我只要结果,而且要快。
”
岳奇凡愉快地应了一声,走了。
温启刚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很长时间。
最后他有点苍凉地收回目光,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断臂。
有时候,人是需要断掉臂膀的,企业也是,必须断。
可谁能理解他的苦心呢?
温启刚知道,自己在下一盘险棋,这棋才刚开局,恶性反应就出来了。
他承认,好力奇这次内变,完全是由他引发的,如果不是他纵容岳奇凡,强力支持岳奇凡跟伊和平谈判,一味地迁就伊和平,好力奇也不会爆发这场危机。
唐落落已经不止一次地质问过他,每次他都态度坚决地站在岳奇凡这边,唐落落对他采取措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是这一次,唐落落有点猛,而且也学起了他,开始注意保密了。
那天黄永庆从唐落落办公室出来,正好在楼道里遇见他,温启刚佯装什么也不知道地问黄永庆:“唐总又给你交代任务了?”黄永庆吓得脸上发白光,一边看着唐落落办公室,一边跟他支吾。
温启刚也没难为黄永庆,放他走了。
大家都不容易,他理解黄永庆这些年的辛苦,也理解他这些年的委屈。
就在一周前,岳奇凡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讥笑过黄永庆呢。
黄永庆是按公司规定,要求岳奇凡在一份合同上补签字。
合同评审这项工作由黄永庆分管,好力奇是认证了的公司,每份合同必须经过公司专门机构的评审,有时候来不及,可以先执行再评审,但合同归档必须手续齐全。
不料岳奇凡气冲冲地说:“没见我忙着吗?真是邪门了,干事的在前面冲锋陷阵,不干事的反倒天天找机会扯后腿。
”岳奇凡自诩是干事的,是为公司冲锋陷阵的,在他眼里,黄永庆这批老将是吃闲饭的,靠公司养着的。
此话传到他耳朵里,温启刚只是苦笑了几声。
很多事堆在一起,很多人拥在眼前,温启刚一时有些招架不了。
不过他知道,自己已没了退路,如果不把这场赌局扳回来,可能好力奇真就没他的位子了。
季节已到了夏天,火红的夏天让一切变得火热浓郁。
大楼前几棵高大的香樟,树叶更是绿得诱人,蓬蓬勃勃。
温启刚记得,当年大楼建成,他跟黎元清站在楼顶,黎元清指着楼下郁郁葱葱的香樟和花坛里怒放的花说:“启刚啊,但愿有一天,我们的事业也像这香樟,像那花,璀璨夺目,欣欣向荣。
”温启刚几乎没有怀疑就说:“好力奇会长成参天大树的,‘宝丰园’不仅会在饮料王国一枝独秀,而且会花香百年。
”
“好一个花香百年!”
黎元清的声音又响起来,温启刚却感到了孤独。
是的,孤独。
有人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前人没有从事过的事业。
温启刚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一个创业者,但那种强烈的孤独感让他真想对着窗户大吼几声。
就在这时,高静闯了进来,虎着个脸,气急败坏的样子。
温启刚回头看着她,忍不住先笑了:“怎么,这幢楼里现在都是豹子啊,都要吃人。
”
高静没理他,小胸脯气得一鼓一鼓的,嘴巴也鼓得圆圆的。
“谁惹我们高小姐了,看这脸,我就知道有人要摊上大事了。
说吧,是不是那个乐大记者?”
“你还有心思开玩笑?”高静一双眼睛瞪得更圆。
“没心思。
”温启刚说完,回到老板桌前坐下。
“这市场到底还要不要了,两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要我们怎么跟客户说?”
“什么事?”温启刚克制住情绪,口气温和地问。
“我们品牌运营部刚跟东北那边谈好几项合作,销售部突然要撤货,真以为自己是金子啊,现在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家不嫌弃咱都已经不错了,还要对方签什么保证协议。
饮料市场有这惯例吗?”
关于保证协议,不是岳奇凡想出来的,岳奇凡虽然聪明,在销售方面有点怪才,但在企业战略上,他的目光还很短浅,思维更是超前不了。
这是温启刚的一个重大部署。
闻不到市场的变,你就会丢掉市场;捕捉不到市场的敏感,你就会被市场残忍地甩到后面。
“劲妙”不是针对全国销售商连续推出“割肉”政策吗,那就让它割好了,温启刚不会瞎跟着凑热闹,他没那么低级。
华宇是另一码事,另一盘棋。
对于其他市场和销售商,温启刚是反其道而行之。
你不是纷纷跑上门要优惠政策吗?没有!我承认你对“宝丰园”做出了贡献,这份感激之情永在。
但任何人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好力奇不能,销售商同样不能。
“劲妙”这次是大肆招揽销售商,温启刚却是在洗牌,要在好力奇现有的销售商中实行淘汰制,将那些目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的商家全部淘汰出局。
这就是他的大销售商战略。
他将“宝丰园”的市场重新整合,合并重组,在全国确定了十六个大市场。
一个战略市场只发展一到两家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除了实力要超强,更重要的是要讲求信誉,这信誉不仅是对好力奇一家公司的承诺,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是商业道德、商业伦理。
一个没有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销售商,只是金钱的奴隶,对市场只有破坏,没有建设。
这也是温启刚这次从“劲妙”事件中悟出的。
那些曾经效力于好力奇的经销商,为什么会在“劲妙”的诱惑面前纷纷倒戈?信仰!因为他们不相信商业是有信仰的,市场也是有信仰的,他们是利益的追逐者,更是利益的蚕食者。
而温启刚坚信,一个讲道义、讲伦理的市场才是好力奇所要追求和建设的。
巨变面前,温启刚选择的不是守,也不是投降,而是借助“劲妙”制造的变局逆水而上,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没人能理解这些。
他所做和即将要做的一切,在别人眼里,无外乎两种看法:一是傻,二是玩火。
但他就是要玩这个火!
所谓的保证书,就是要十六个战略市场重新选定的大经销商签订一项共守协议,共建市场共享,在利益对等的前提下明确经销商的责任,同时好力奇对这些战略伙伴也提出最低利润保证原则。
哪怕好力奇不赚钱,也要保证经销商的利益,前提就是,这些经销商只能销售好力奇一家的产品。
温启刚还做出一个决定,对执意在好力奇现有的销售政策基础上提出让利的,可以接受,但让出的利必须作为股份,入注到该公司去。
温启刚有一个大野心,他计划用五到十年时间控股一批销售公司。
五年或者十年后,好力奇不但有自己的生产企业,更有至少五十家大型销售企业。
到那时候,好力奇在业界的地位恐怕就要重新论定了。
“没有惯例就不能做了?”温启刚笑眯眯地看着高静说。
“那也要看什么事,我看有人不是在做市场,是在玩火!”高静仍然凶巴巴地说。
“你在说谁?”温启刚表情动了动,拿起一支笔把玩。
“那些想毁掉好力奇的人!”高静越发凶悍起来。
“高静!”温启刚霍地拉下脸,手里那支笔随着手上的节奏啪地断了,不过他旋即又呵呵笑出了声。
在温启刚眼里,高静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女子,更是行业中难得的精英,为得到这个人才,温启刚着实费了一番神。
高静在好力奇这些年,成长可谓惊人。
作为一位CEO,他真是不想看着这样一个可造之材毁掉。
可是最近高静变化太大,大到温启刚已经开始替她担心。
温启刚本来想说教,想学以前那样修正她一番,又一想,还是免了吧,于是摇摇头,用诙谐的口气说:“哪来那么大的火,我记得我们的品牌运营部经理不是这样的啊?”
“谢谢温总,还知道我是品牌运营部经理。
”高静伶牙俐齿,话语里居然有了嘲讽。
温启刚脸一黑:“高静,你过了吧,好力奇好像没亏待你。
”
“过了的不是我,是你温总。
”高静突然说。
温启刚哑巴了,本来是他将高静的军,没想到反让高静将了一军。
“什么意思,你温总最清楚,或许我没资格对你这样说话,但请温总记住,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
好力奇到今天不容易,谁想毁它,恐怕公司员工不答应!”
这个高静,她还真敢说啊。
看着她一身正气、慷慨激昂的样子,温启刚险些又笑出来。
年轻,到底还是年轻。
等她到了他这个年龄,就不会这么鲁莽、这么冲动了。
他叹了一声,突然觉得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
他在公司的地位已经变得非常微妙,黎元清出人意料地提防他,让长达八年的信任大打折扣;唐落落忽然反目;就连黄永庆,现在也跟他保持了距离。
他正在失去一种联盟,而且随着下一步的举动,他还将失去一批原本应该信任的人。
温启刚已经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孤独,难道他要把高静也赶出去?
“还有事吗?如果你是专程来发火的,那我告诉你,到此为止。
”
温启刚把头埋在了文件里。
“谢谢温总,我不是来发火的,我是来向温总请示,大市场战略,是否一定要以牺牲好力奇的利益为代价?”
“是!”一听高静提到大市场战略,温启刚重重地说。
“如果有一天,好力奇再也牺牲不起了呢?”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好力奇就不需要再牺牲。
”
“可是……”
“没有可是,品牌运营方面,必须按我的要求去做,不能打半点折扣,谁敢在执行上走样,我只能请他离开好力奇,这话明白不?”
高静的脸色变了,她没想到温启刚会用这样的话威胁她,一时语塞,沉默半天,神色黯然地道:“好吧,那我通知撤货。
”
撤货也是温启刚要求的,“宝丰园”前期是靠大量铺货占领市场的,这也是当年“宝丰园”开拓市场的战略之一。
想想那时候,温启刚忍不住又唏嘘起来。
产品生产出来,市场不认可,消费者更是拒绝,怎么办?他跟黎元清、唐落落分头带人做市场调研,请专家做方案,可是调研来调研去,还是没有一个称心的方案。
专家或者教授弄出来的东西,看着美,人家讲起来也头头是道,理论上绝对可靠,可一到市场上,就是行不通。
时间一天天过去,市场毫无起色。
黎元清急了,温启刚更是急,最后牙一咬:“用最笨的!”
所谓最笨的方法,就是往市场上砸货,让“宝丰园”铺天盖地,堆满市场,不信它卖不动。
可是铺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堆到市场上。
一个品牌,在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可时,你想白送到人家的货架上都难。
货架不是白占的,尤其是大型超市,简直就是黄金之地。
费了不少周折,温启刚总算说服一些超市,由好力奇出资承租货架,在显要位置先行铺货,再派促销员进去,向消费者面对面推荐,中间产生的一切费用都由好力奇承担。
那一年,超市、贸易市场、车站、码头,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能看到“宝丰园”凉茶。
花钱雇来的促销人员身披绶带,大声而又礼貌地向路人推荐,请消费者品尝并留下宝贵意见。
这种传统而又老土的营销方式一开始遭到市场的抵制,也被同行耻笑。
有人讥讽好力奇是往市场里扔钱,不懂营销。
有人嘲笑红色的包装太土,凉茶又不具备时尚元素,不像“可乐可口”“健力露”等是现代的东西。
还有人骂,这家来自香港的公司纯粹是扰乱市场,搞破坏。
温启刚他们一一忍了。
这得感谢唐落落,温启刚记得,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大量铺货,加上雇用海量的促销人员,钱全砸了进去,内地回款又受到限制,资金周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几乎要搁浅了。
唐落落回了两次香港,竟然将自己的两处房产和一些收藏品卖了,还从她姑姑那里弄了一笔款。
这些钱,当时对好力奇和“宝丰园”来说真有救命的作用。
也正是她这种破釜沉舟、不计后果的举动,带动了好力奇的骨干。
那时候,唐落落一有空闲便钻进促销者的队伍,穿上公司特制的促销服,跟年轻的大学生和打工者们一道,站在街头叫卖。
往事不堪回首。
每一个创业者的身后都留下了一条铺满血泪和伤痛的路。
有人说,苦难是财富;也有人说,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
其实这些话只能充当鸡汤,给那些徘徊者、茫然者一些心灵慰藉。
对创业者来说,过去的每一天都是令人不寒而栗、不想复制的。
“宝丰园”虽然早已度过原始铺货阶段,可受销售惯性的影响,加上整个行业风气如此,市场铺货量一直居高不下。
这是很让温启刚头痛的。
温启刚在这方面曾经动过大手术,但一压减铺货量,市场表现立马下滑,销售商也不干。
现在,温启刚打算豁出去了,不管现实环境怎样,不管别人理解与否,他都打算奋力一搏。
他要让好力奇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让“宝丰园”变为零库存,市场铺货率降到行业最低,甚至取消这一指标,让“宝丰园”完全实现按订单生产。
温启刚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严控对经销商的铺货。
这次没有纳入大销售商名单的,限期回笼货款;货款回笼不力的,一律撤货。
此举有点空城的意味,如此大动作地撤货,等于是把已经占领的市场腾出巨大的缺口,让“劲妙”去钻、去占。
温启刚不是没想到这一层,这次,他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送“劲妙”一个“人情”。
你不是想要市场吗,我让给你;你不是想逼“宝丰园”退出来吗,好,我成全你。
就怕你到时吃不了兜着走!
温启刚从心里发出冷冷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