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默园纪元(2/3)
标注着楚韵破译出的那段冰冷箴言:“惧纯精神体”。
这五个字,是博物馆的开篇序言,更是对那段血火历史的永恒警示(视觉·镇馆之铭)。
博物馆内部,空间宏大而深邃。
柔和的光线并非来自灯具,而是来自悬浮于半空的、被特殊力场约束的能量光团,模拟着不同星系的恒星光谱。
第一展厅:摇篮与基石。
巨大的环形展台上,九尊缩小比例的禹鼎全息投影缓缓旋转,鼎身上的九州图纹纤毫毕现。
展台下方,是真正的禹鼎碎片(取自被能量冲击损毁的部分)和来自全球各大文明遗迹的代表性文物:半坡的陶罐、良渚的玉琮、埃及的莎草纸残片、玛雅的水晶头骨复制品…这些古老物件被柔和的光晕笼罩,散发着泥土、矿石、岁月尘埃的厚重气息(嗅觉·文明根脉)。
展区中央,一块不起眼的暗红色金属碎片被单独陈列在水晶罩中,旁边标注:“‘根’之母舰核心装甲残片——人类文明存续之战,物理终结点。
”指尖轻触展台感应区,能“听”到模拟的远古祭祀祷祝之声、文明初火的噼啪声、以及…太平洋深处那灭世海啸撞击光壁的沉闷余响(听觉·文明回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展厅:星海交锋。
这里的气氛陡然变得冰冷而压抑。
巨大的空间被分割成两部分。
一侧,悬浮着“收割之镰”突击舰、刺脊兽、硅基清道夫等外星兵器的全息模型与残骸实物,冰冷的金属与生物组织散发着硅基酸腐与能量灼烧的死亡之味(嗅觉·异星铁血)。
展区运用全息投影,重现着月球轨道血战、意识星海崩塌、母巢核心爆破等关键战役的惨烈片段,配合着能量武器的尖啸、硅基生物的嘶鸣、以及战舰殉爆的轰鸣,让人身临其境(听觉·战争挽歌)。
另一侧,则陈列着人类的抗争:残破的“夸父”战机驾驶舱碎片,布满焦痕的士兵动力装甲,沈观澜在月球轨道最终冲锋时被熔毁的通讯头盔残骸…这些沾染着牺牲者气息的遗物旁,播放着来自全球各地、不同语言的平民在战火中祈祷、互助、战斗的影像片段,背景音是低沉而坚韧的人类战歌与孩童纯净的哼唱(听觉·生命之歌)。
强烈的对比,无声诉说着文明的脆弱与坚韧。
第三展厅:五感通途。
这是整个博物馆的灵魂。
光线变得柔和迷离。
巨大的环形展壁,并非展示实物,而是…沉浸式的感知场域。
-视觉之墙:光流构成不断变幻的星图、细胞结构、能量流动轨迹、乃至意识风暴的抽象显化。
观众凝视某处,相关信息流便自动聚焦、解析。
-听觉之廊:步入其中,脚步声会触发不同的环境音效——远古森林的鸟鸣、都市的喧嚣、战场的炮火、宇宙的星辰低语…甚至能捕捉到模拟的“根”之通讯波段破碎的杂音。
-嗅觉之环:特制的分子扩散装置,精准释放着泥土芬芳、雨后青草、战火硝烟、异星金属、乃至意识星海那冰冷的“数据尘埃”模拟气息。
-触觉之台:覆盖着不同材质感应面板,能模拟触摸青铜鼎的冰凉厚重、母舰甲壳的滑腻坚韧、古琴木胎的温润纹理、以及纯粹能量流的微弱酥麻。
-味觉之厅(高度隔离):参与者佩戴特制面罩,在严格监控下,可“品尝”到经过安全处理的、模拟的星球百味——海水的咸、岩浆的硫磺灼、草木的清苦、以及…那场终结之战的“胜利之味”——一种混合着草木灰烬的微涩与劫后朝阳的暖意的复杂味道(味觉·纪元之味)。
楚韵(身体依旧虚弱,坐在轮椅上,由助理推着)静静地停在视觉之墙前,看着星图流转。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轮椅扶手内置的感应器,墙壁上的光流随之微微波动。
她的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展馆,看到了那太平洋深处,最终托起沈观澜身躯的母舰残骸碎片——那块碎片,被精心切割、打磨,此刻正静静地镶嵌在博物馆穹顶正中央,如同一枚来自星海深渊的黑色星辰,沐浴着模拟的天光。
那是陨落晨曦的墓碑,也是新纪元的基石。
默园外层空间港,“希望之星”码头。
一艘线条流畅、涂装着蓝白相间ESTA徽记的中型运输舰“探索者号”,正缓缓泊入港口。
舰体上还带着穿越小行星带时留下的细微刮痕。
气密闸门开启,林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