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五感圣殿(2/3)
次尝试将意识沉入那金光的漩涡。
他“看”到的,或许不是具体的文字,而是晶片蚀刻时残留的、属于沈观澜意志烙印的一丝锋锐决绝的“金光轨迹”。
触觉之径:
七名学徒围坐在一面由整块温玉髓雕琢而成的能量碑前。
碑身温润,内蕴乳白色光晕流转不息。
他们并未用手直接触碰碑体,而是将双掌虚悬于碑面数寸之上,闭目凝神。
精神力如同无形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向温玉髓内部流淌的能量脉络。
空气中弥漫着玉石特有的温润土气,更夹杂着学徒们精神力与碑内能量交互时产生的微弱静电酥麻感(触觉·能量交感)。
一名学徒眉头紧锁,虚悬的掌心下方,温玉髓的光晕突然剧烈波动,随即黯淡下去。
他失败了,未能捕捉到那代表“灵犀手”基础引导的特定能量频率。
他并不气馁,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频率,掌心缓缓下压半寸,精神力变得更加细腻柔和,如同春风拂过柳梢,再次尝试融入那温润的脉动。
听觉之径:
五名学徒置身于圣殿一角。
这里的地面由无数细小的共鸣黑石铺就。
他们赤足站立其上,摒弃杂念,侧耳倾听。
四周并非寂静。
星图投影流转带来宇宙背景辐射般的低沉嗡鸣,其他学徒的精神波动如同遥远的潮汐声,更深处,是十二面能量碑自身发出的、极其微弱却频率各异的能量谐音(听觉·万象之声)。
他们的任务,是从这纷繁的“声音”背景中,剥离、辨识出属于一面特殊陨铁碑的独特音纹——那陨铁来自沈观澜最后驻足的母舰残骸,其内部晶体结构在剧烈能量冲击后,天然形成了一种记录着“谛听耳”初级频率的空间震颤波。
一名学徒眉头舒展,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他捕捉到了!那是一种极其细微、如同冰层下暗流涌动的低音脉动,带着宇宙深寒的质感,却又有一种奇异的秩序感。
他赤足下的共鸣黑石,似乎也随着他的感知,发出极其轻微的、同频的震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嗅觉与味觉之径(高度隔离):
位于圣殿侧翼的两间独立静室。
一间内壁布满细密的孔洞,连接着复杂的分子筛与气味储存库。
学徒需在千百种模拟气息(花香、硝烟、异星金属、能量过载焦糊…)的干扰下,仅凭嗅觉,锁定并追踪一缕代表“神农鼻”入门的、极其淡雅的冷月昙花香(嗅觉·万息寻真)。
另一间,学徒需佩戴特制感应面罩,在安全监控下,“品尝”经过严格能量弱化处理的模拟样本。
他们要在混合着酸、甜、苦、辣、咸甚至能量灼烧感的复杂“味道洪流”中,精确分辨出代表“百味舌”基础训练的、一种极其隐晦的信息素“苦甜回甘”(味觉·百味归真)。
失败者往往面色苍白,干呕不止;成功者则面露奇异光彩,仿佛窥见了物质本质的味觉密码。
在圣殿最深幽的角落,一面最为特殊的能量碑前。
碑体并非玉石或金属,而是由暗红色的母舰核心生物硅晶熔铸而成。
碑面光滑如镜,却又仿佛有粘稠的血光在内里缓缓流淌(视觉·血晶碑)。
碑身上,没有任何蚀刻的图文,只有一片混沌的暗红。
这是沈观澜以最后意志,将自身在意识星海深处、直面母巢核心时的部分精神烙印,强行灌注封存的碑体。
其内蕴藏的不是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