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楚韵的邀约(2/3)
色纹理,古朴而内敛。
楚韵戴上薄如蝉翼的纯白棉质手套,指尖以特定的力道和角度,轻巧地拨开画盒两侧的象牙暗扣。
“咔哒”一声轻响,盒盖缓缓开启。
一股更加浓烈、也更加复杂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如同打开了尘封的地宫:浓重的、带着土沁和霉菌气息的绢丝味道;古墨历经岁月氧化后特有的、醇厚中带着微酸的松烟味;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朱砂)沉淀后散发的、冷冽的矿石气息;还有因虫蛀、水渍、折叠而产生的、如同朽木般的衰败感……这些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用气味勾勒的、关于时间与损伤的沉重画卷。
楚韵的动作轻缓得如同对待初生的婴儿。
她用特制的玉质画叉,极其谨慎地从楠木画盒中引出一幅绢本长卷。
画卷缓缓展开在铺着特制白色桑皮纸的宽大修复台上。
灯光下,这幅名为《江天楼阁图》的古画,显露出令人痛心的残损真容。
绢底早已失去了昔日雪白的光泽,呈现出一种不均匀的灰黄色调,多处布满深褐色的水渍污痕和霉斑,如同丑陋的伤疤。
画面中心,那座巍峨的江畔楼阁,其飞檐斗拱处,一道狰狞的撕裂伤口贯穿了绢本!裂缝边缘的绢丝如同被灼烧过般焦脆卷曲,断裂的丝缕无助地支棱着。
楼阁旁的几株古树,枝叶处有大片虫蛀的孔洞,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更令人揪心的是,画卷右下角描绘烟波江面的部分,有大片颜料剥落,露出底下灰暗的绢底,只留下模糊的色块轮廓。
整幅画,气韵滞涩,神光黯淡,如同一位饱受摧残、行将就木的老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代浙派大家蓝瑛的《江天楼阁图》。
”楚韵的声音带着沉痛与惋惜,指尖隔着薄薄的手套,极其轻柔地虚悬在画卷上方,仿佛怕自己的呼吸都会加重它的损伤,“半年前从海外回流,在运输途中遭遇意外,损毁严重。
虫蛀、撕裂、水渍、霉变、颜料剥落…几乎集中了所有书画修复的难题。
绢丝老化脆化严重,尤其是撕裂处和虫蛀边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彻底毁掉这幅画。
”她看向沈观澜和林晚秋,眼神带着修复师特有的凝重与恳切,“馆里组织了三次专家会诊,对于如何安全处理这些极端脆弱的绢丝区域…争议很大,谁也不敢轻易下手。
”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回沈观澜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沈先生,我知道这个请求很冒昧。
但您能寻回沈老先生的田黄印,眼力与对古物的感知力,绝非常人。
这幅画的修复,尤其是绢丝状态的精准判断,关乎成败。
不知…您是否愿意移步修复室,亲自看看?或许…您的‘感觉’,能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她的语气真挚,将希望寄托在沈观澜那近乎玄妙的“感知”能力上。
林晚秋也看向沈观澜,眼神带着鼓励。
沈观澜的目光落在《江天楼阁图》那触目惊心的撕裂处和虫蛀边缘。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上前一步,靠近修复台。
在楚韵和林晚秋屏息的注视下,他缓缓伸出右手食指。
他没有戴手套。
指尖在距离破损绢面约一寸处悬停。
灵犀手的力量被提升到极致,一股极其精微、如同无形气流的触觉感知力,如同最轻柔的羽毛,缓缓拂过那些断裂、卷曲、脆弱不堪的古老丝线。
瞬间,海量的信息流顺着指尖汹涌反馈!
*撕裂边缘的绢丝:如同被烈火燎过的枯草,内部纤维结构彻底炭化断裂,触感反馈是彻底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