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1/3)
最近这段时间,靳林琨的舍友都过得比较有压力。
刚入学的时候压力其实也大了一阵,那个时候是因为宿舍里住了个新院草,又是叫大二不少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有不少人都会偷偷来看据说帅到不行的大魔王长什么样子。
后来都混熟得差不多,看热闹的少了,除了经常有被这张脸迷惑的人在附近出没,也没再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但最近来打探小道消息的人数又明显翻了个番。
&ldquo是前阵子辩论赛的事。
&rdquo
他们寝室长实在忍不住,扯住来打探消息的人问了个清楚:&ldquo据说参加辩论会的成员里面,有一个是他们家小朋友。
&rdquo
&ldquo十六进八。
&rdquo
舍友甲简单算了算:&ldquo十六支队伍,六十四个人。
&rdquo
&ldquo还有主席。
&rdquo寝室长补充,&ldquo每场抽签,正方自带主席,加在一起七十二个,要找到其中一个。
&rdquo
舍友乙:&ldquo大海捞针。
&rdquo
宿舍平时关系很好。
虽然靳林琨从大一开始被导师拎出去实习,经常比别人忙很多,但一个寝室还是经常一起做pre,在后半夜濒临饿死的时候互相救助,是马上要一起见识期末考期凌晨四点的北大的好兄弟。
好兄弟们总觉得,背后议论舍友的情感归属是个不太合适的行为。
可直接问又好像不是那么合适。
&ldquo能问早就问了。
&rdquo
寝室长见多识广,经验比剩下的宿舍成员丰富得多:&ldquo哪个大学谈恋爱不黏黏糊糊的,恨不得贴在一块儿,哪能到现在都只有蛛丝马迹?&rdquo
入学久了,整个寝室都已经混得挺熟,寝室长不大放心:&ldquo万一是正在追呢?万一闹了矛盾不愿意我们知道呢?万一是其实没有但是不好意思解释呢?&rdquo
舍友甲想了半天,也一起陷入忧虑:&ldquo万一是人家不了解他,觉得他太欠揍呢?&rdquo
&hellip&hellip
一个宿舍的兄弟,有义务帮舍友们解决困难。
靳林琨领着于笙回宿舍,准备晚上一块儿出去吃饭的时候,被他们寝室长及时堵在了门口。
两个人经常去对方楼层串寝,寝室长跟于笙已经挺熟,也是靳林琨不在的时候帮忙徒手解高数题的交情。
&ldquo坐一会儿,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rdquo
寝室长对于笙印象很好,觉得他应当也很愿意帮好兄弟解决终身大事,把早准备好的啤酒递过去:&ldquo聊聊?&rdquo
于笙头一次参加靳林琨他们宿舍的座谈会,接过啤酒,也跟着一块儿坐了下来。
靳林琨被这几个人心事重重打量了好几天,隐约觉得他们问不出什么正经问题,低声嘱咐于笙:&ldquo不管问什么,就往我身上推。
就说责任在我,你是被我连累的。
&rdquo
于笙扬扬眉峰:&ldquo比如什么?&rdquo
靳林琨:&ldquo比如高数作业解法太跳,导致教授把课后作业全换成了新题,不再用往届题库了。
&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于笙端着那两罐啤酒,坐得离他远了点。
在顺利熬过高考后,靳林琨终于获得解放,开始凭借直觉回答问题。
尤其是各类有趣的高数题。
这人无论干什么都能有一种天生欠揍的气质,做个高数题也要用花式解法,过程又跳跃得随心所欲,普通人看甚至连解法的开头在哪儿都不一定找得出来。
&hellip&hellip
庞教授认为,这显然是这一批学生觉得高数题目太简单而做出的挑衅。
中文系用不着学高数,于笙偶尔会为了锻炼思维的灵活度过来找几道题做,最近发现题目可见得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