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此去通途5(3/3)
他,他们犯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家长必须放下手里的农活和工作,大老远,花好几个小时翻山越岭来学校。
还是来接受批评。
任谁都不会有好心情,心里有气,自然就撒在始作俑者——熊孩子身上。
这也是刘超第二天来上课的时候,屁股还不敢砰椅子,又站了一天的真实写照。
但今天,断崖村的这批迟到常客,第一次,破天荒地,非但没有迟到,反而提前到了教室!
就连第一堂课的老师,面对坐满座位的教室,也愣了一会。
以往她进来,第一要做的就是看看空了几个座位,偶尔刘家村的会空,但更多的是断崖村的孩子,不是第一个节课,就是第二节课才到。
今天居然齐齐整整地全坐在自己的位子!
她忍不住大大地表扬了一下,整堂课都心情不错,临下课了,还叮嘱道,“断崖村的孩子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明天也要坚持,按时到校,不要错过课程!”
刘超和班长酸了。
他们天天准时到,一学期也就偶尔迟到两三次,怎么这群迟到常客准时来了一次,就一直受到老师表扬?
他们酸归酸,却没有老师想得多,她知道断崖村的情况,那里的孩子要来这里上课,要走比刘家村更远的山路,无非就是因为他们那里断崖太多,去哪里都要绕路。
刘超不高兴,与之相反的,张小壮异常的高兴。
他从没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反复,多次地表扬过!
原来被表扬的感觉这么好!
而且,有了那座桥,他们可以多睡一会,不必再起那么早,天天都能提前到学校!
这一切,都是因为谢雁“变”了一座桥出来!
有了那座桥,谢雁和弟弟往返家里也方便很多。
外婆在县里多呆了半天,第三天的中午才回来,等两个孩子放学了,她满脸高兴地迎出来:“来看看,外婆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了!”
她去厨房里,给两个人一人拿了一个包子。
包子!
哪怕这个包子的面也很粗糙,里面的馅儿只有指甲大那么大,那也是肉!而且被外婆放在笼子里蒸了一遍,热气也还在。
“这次的药材,卖了足足32块!还有个好消息,你王叔说,他们收到的药材种类多了很多,这小子,悄悄拉着给我看了一株,正好!他要的那种啊,咱们这山里特别多,我一看就认出来了。
你王叔才开始收,是替城里人收的,说来也怪!城里人什么都吃,咱们路边没人注意的杂草,在他们那儿,也是个宝贝!”
王叔全名王大财,在县里收药,他老婆是宋翠莲三妹的女儿,可惜那个女儿和宋翠莲家的几个妹妹一样,都活得不长,身体太弱。
王大财原本是为了照顾妻子才开始接触中药,妻子药喝了不少,家里都喝光了底,人还是没有留住,他原本的工作也丢了,只能做一些收药材的工作。
将从山里村子里收到的药材,卖给县里的店铺和外地来的其他药材贩子。
大概是有这层关系在,虽然王大财不常来断崖村,但在生意上还是很照顾宋翠莲,这次也是先把新药材的消息放给她,免得被其他人捷足先登。
“我估计着,接下来一两个月加把劲,你们明年的学费都能全了!”宋翠莲说话,拍了拍谢郁的后背,“慢点吃,好吃吗?”
谢雁掐了一半的包子——专门含着馅儿——留给宋翠莲,“我吃饱啦,剩下的吃不完。
”
她不等宋翠莲拒绝,就把包子塞进了老人满是厚茧的手里。
“我去做作业了!”
一溜烟,人就不见了。
好像再给她吃包子,是要她的命一样!
宋翠莲笑着摇了摇头,给谢郁倒了一杯水,然后又从口袋里摸出十个白纸包着的奶糖,捧在手心里,“喝口水,来,外婆买了你们喜欢的糖。
”
谢郁眼睛一亮。
一个包子三毛钱,一块糖一毛钱,这十块糖,就花了一块钱!
外婆卖药材的钱,除了要买米、日常用的东西,填饱三个人的肚子外,还要准备攒学费和学杂费、书本费。
因此,糖这种奢侈的东西,一两个不贵,但在能省则省的家庭里,多少年都吃不到一个。
更何况是县里卖的最好的奶糖!
他只在去年考了年纪第一,拿了奖状回来的时候,才被奖励了一颗。
“给,去给姐姐一个。
”
宋翠莲挑出两个放在他小小的手心,“剩下的,等你们考了奖状回来,外婆再奖励给你们。
”
谢郁高兴地“嗯”了一声,抓着糖跑去找谢雁了。
宋翠莲握着剩下的糖,走进里屋,墙边一个红的掉漆的木头柜子,上面放着很多杂物。
她拿起一个铁盒,铁盒外面是红漆,上面印着富贵的牡丹。
砰咚一声,盖子打开了。
盒子里的东西密密麻麻,既有攒着付学费的钱,一些老旧的首饰,也有家里其他重要的杂物。
包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宋翠莲看着照片上的人。
自己的头发越来越白,比照片上老了很多。
她和女儿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孩子的脸肉嘟嘟的,哪像现在,瘦成了豆芽。
女儿很年轻,年轻的过分,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麻花辫垂在两侧,笑起来干净又漂亮。
她看了许久,没察觉自己看着死去的女儿时,眼里已经有些温热的泪。
“放心吧,两个孩子会好好的。
”
她用有些沙哑苍老的声音轻轻说。
铁盒一晃悠,里面的东西就叮当作响。
宋翠莲揉了揉眼睛,把剩下的奶糖放进去。
放在铁盒里,是因为一毛钱的糖对这个家来说,也是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