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战争论(2/3)
随着双方的官职轮流交替,最终到了互相攻讦的地步。
段颎指责皇甫规和张奂买通异族,让他们假投降。
偏偏无论是羌族、鲜卑、乌桓还是南匈奴,都有着降而复叛的老毛病:被打怕了就投降,张、皇甫两人一旦调离岗位,或者某年冬天天气不好没吃的了,他们就又入关抢掠。
反反复复受苦的还是边疆的汉人百姓。
皇甫规和张奂则表示:段颎任性的种族灭绝计划太过烧钱。
光是打西羌,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几百个亿,这还没有杀尽,除了汉羌之间仇恨更深了之外也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而东汉王朝的财政已经快被段颎害惨了,要不怎么连去年前年发给官员的薪水都减了。
而以皇帝和三公为首的中央政府也一直拿不定主意。
想要招抚异族的时候就用张奂、皇甫规;看到招而复叛就放段颎出去杀一通;杀到没钱了,就又换上张、皇甫两人。
周而复始。
导致的结果就是两条道路都没走通。
而段颎和皇甫规都坚信对方的继任会将自己的努力毁于一旦。
好不容易杀到对方快灭族了,一招抚,人口又涨起来了;或者,好不容易加恩同化到一半,绞肉机一来,以后谁还敢投降汉朝啊。
如今连相对中立的张奂也加入了这场可悲又可笑的争执中。
还真像曹操说的:剑拔弩张。
“阿兄认为,纪明公的铁血手段,威明、然明公的教化之道,哪个更能够解决边疆的纷争呢?”
曹操托着下巴,手肘还靠在几案上:“按照我最初的想法,我是向往霍去病、纪明公那样的功绩的。
远击异族,杀敌千万,使戎狄毕生不敢远望中原,这样留名史册是何等威风。
但我在然明公麾下学习不到一年,就发现自己的天真了。
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三代明君积累的财富,又怎么支撑得起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的大战呢?”
“那阿兄如今是认为教化更好吗?”
曹操撇撇嘴:“戎狄言而无信,降而复叛危害百姓。
简单的口头上投降我是不认的,想要长久地解决,还是要杀掉首恶,将他们内迁中原,使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草原,再慢慢教化。
”
“内迁呀。
”阿生将玻璃的茶壶茶杯擦干净,小心放入有软垫的箱子中封好,桌上换成了黑陶果盘和应季水果,“内迁,倒是可以做。
”
曹操挑出一个柿子啃了:“阿生有什么高见?”
阿生笑道:“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是有看法。
”
“愿闻其详。
”
“北方草原,在非常漫长的过去和非常漫长的将来,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痛苦。
从三皇五帝的时期就有北狄,后来是匈奴,现在又有乌桓、鲜卑、羌族。
我们花费极大的代价打跑了北匈奴,也花费极大代价内迁了南匈奴。
但是匈奴没有了,乌桓鲜卑羌族就兴起了。
即便现在我们能够灭掉乌桓鲜卑羌族,将来草原上还会诞生新的敌人——”比如金、蒙古、西夏、女真。
曹操已经忘了吃东西,全神贯注地听妹妹讲。
“真正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叫某个名字的某一支异族,而是草原本身。
只要草原还在那里,那里就会孕育彪悍的、贫穷的,因此以劫掠为天性的人类,随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