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3/3)
车,下了拖拉机后,先去了送了草菇,还有周渔专门给李大厨带的平菇——给伍月华的那篮子,就是周渔提前用原种种植的,原本就是为了宣传,倒是物尽其用了。
随后姐妹俩又去了一趟百货公司——冬天了,家里三个女人都干得很,外加用香皂洗头发,头发每一根都恨不得自己待着,简直跟草一样,她想买点护肤品和洗发膏。
不过这会儿样数不多,功能也很有限,周渔本来还想考察市场,看了看后发现,挑选的余地几乎没有,就拿了几款连考察带试用了。
倒是瞧见南州化工厂的铃兰皂换了个包装,原先是纸盒子上面巨大的黄色色块,画了一个简笔花朵,上面写着铃兰皂,这会儿可讲究多了。
用的是淡黄色底色的包装纸,中间写着铃兰皂三个字,左下角是手绘铃兰花,右上角则写着“不拔干、不紧绷、美白润肤”三行字,整个画面淡雅漂亮。
这就是前几天整改的结果?不得不说,他们行动挺快,也挺有吸引力的。
周渔问了句:“这铃兰皂换包装了?还是原价吗?卖得怎么样?”
周渔刚刚要了三瓶面霜一罐洗发膏,不是那种问了不买的人,售货员态度倒也挺好:“换了,就昨天刚换的,价格还是原样,比原先卖得好。
”
周渔又问:“除了包装,有别的改动吗?”
售货员这就不知道了,她摇摇头:“不知道呢。
”
这就是这会儿的问题,厂家和销售是完全脱节的,周渔也没再问,她手里工业券有限,看看是不是能碰上莫芳芳,从她那儿问和购买吧。
买了这些,时间就差不多了,姐妹俩先骑着自行车去了附近的化工厂家属院,果不其然,十二点一到,广播就响了起来。
先放的是一首欢快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乐曲结束了,才听见广播员甜美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广播员尤雪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美文,叫做《卖丁香花的女孩》,希望大家生活甜如蜜。
”
文章名字一出来,周朵已经兴奋起来了,“是我们抄写的,这是《夏国文学》上的一篇,我可喜欢呢,真读出来了。
”
“姐,我都没敢想!”
周渔笑着说:“走,去其他家听听去。
”
这一中午,周渔和周朵换着骑自行车,虽然两个人水平都不咋地,好歹是没摔到沟里,一共跑了三家,居然都读了。
周朵兴奋的要死:“我回去就让大家再抄写!每天都不断!”
周渔笑着说:“好!”
没几天,李晓贺就将菜谱写了出来,周渔当时说了四个菜,他还添了一个,分别是:葱爆平菇,干煸平菇,平菇胡萝卜丝鸡蛋饼,平菇鸡蛋汤,最后一个则是周渔说的炸平菇。
李大厨还跟周渔说:“前四个你主要推,都是好吃又好做,配料也便宜,后面一个用油太多,平日里恐怕做的人少,不过味道很好,我准备放在利民菜馆,到时候,你记得送平菇过来。
”
周渔本身是想将平菇和草菇分开的,没想到,还给平菇又找了一条销路,她连忙应了。
李晓贺可是高级厨师,拿了菜谱,周渔就用家里剩下的平菇,让林巧慧帮忙都做了一遍,果然都挺好吃,周朵为此多吃了两碗饭,还舍不得放下那个炸平菇。
这盘菜外酥内软,酥香鲜美,周朵冲着周渔说:“等着平菇产量大了,我每天都要吃这个。
”
周渔才不信呢,等着真有了,肯定就不吃了。
尝了味道,周渔就写了几篇相关的介绍美食内涵做法的小文章,照旧混在了寄给各厂广播站的文章里,寄了出去。
南州化工厂广播室尤雪丽一下班就先往传达室走了一圈,这半个多月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了。
三年前她中专毕业后,进了化工厂。
她是化工厂子弟,从小有名的文娱积极分子,在化工厂中学,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市汇演,拿到过歌唱组一等奖。
因着这个,纵然她上的是化工中专,进厂后,还是给她分配到了广播室,负责每日三次的广播。
人人都羡慕她,别人在车间里挥汗如雨,她一天就工作三小时,风吹不着雨晒不着。
但尤雪丽其实一直干的很不顺心。
她只是爱唱歌,并不爱文学,要不怎么能上化工中专呢。
偏偏进了八十年代,文学浪潮蜂拥而至,别说小青年了,但凡有点文化的,也读起了诗歌看起了小说。
广播站自然也就被要求跟随时代步伐,广播时代声音。
所以,每天中午,尤雪丽都按着要求读几篇文章,几首诗歌。
她三小时广播之外,就需要海量阅读,进行筛选,这让并不爱好这个的她苦不堪言。
她都已经跟父母提了,想要申请转岗,但却被父母以“别身在福中不知福”给拒绝了。
在收到那个叫小鱼儿的来稿之前,她已经烦躁的不得了。
至今她还记得,那是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传达室叫住她递给了她三封信,她并不意外,作为厂里最漂亮的年轻姑娘,她每周都能收到表白信,唯一让她诧异的是,一次三封,这次有点多。
到了广播室,她还是拆开看了看,爱慕她的人很多,愿意写封信,她觉得起码是有行动,她认为是需要尊重的。
没想到第一封信打开一看,并没有任何的表白,而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推荐书:尤雪丽播音员您好,我是您的忠实听众,每天都会倾听您在中午播放的文艺世界栏目,我是个文学爱好者,非常喜欢读书,特将我喜爱的文章让孩子摘抄下来,分享给您,希望您也喜欢。
尤雪丽好奇地拿开了第一张信纸,发现后面整整七页纸规整地写着三篇文章和两首诗歌。
每一篇文章,都符合文艺世界的读稿要求。
尤雪丽是又欣喜又小心,专门仔细读了三遍,确定没有任何不良内容,又专门去找了杂志确认的确是人家发表的文章后,就松了口气——可以一天不干讨厌的工作啦!
谁能想到惊喜在后面,每天都能收到这个小鱼儿的来稿,都是她分享的文章。
尤雪丽不会都用的,但的确,她的工作减轻了很多,她人都明媚了。
如今,每天下班去收发室拿信已经成了她最爱干的事情,有人帮忙负重前行,不要太美好好不好?当然,她也觉得这样是不是窃取了小鱼儿的劳动成果,她问了问晚报的人,人家说这种摘抄也有稿费的,她要给小鱼儿发稿费!
不过今天,尤雪丽拿了信,往家走的时候,却被一车间的几位大姐拦住了,“雪丽啊,你最近读的文章,怎么老有好吃的。
中午那个干煸平菇,你在广播里,我们家那小子就在饭桌上吐槽,嫌弃我们饭菜不如广播听着好吃,非要吃那个蘑菇。
”
“你可别读了,咱们这儿就秋冬天有点野生平菇,现在哪里去找?”
“就是啊,还有上次那个葱爆平菇,哎呀说的又简单又鲜美,我们家闺女说天天吃着白菜,听着美食,就是折磨。
”
“雪丽啊,要不就别读了?!孩子闹又做不了,这不馋人吗!”
“雪丽,你是不是馋蘑菇了,不行你去利民餐馆吃一吃草菇,别为难我们了!”
尤雪丽的确最近读了好几篇关于平菇的文章,实在是描写的太好吃了,她有点馋了,可总不能跟人家说这个原因吧。
就在这时,却听见外面有人吆喝:“卖平菇喽!卖平菇喽!”
一车间几个工人大姐都停了下来,狐疑地看向了家属院门口,她们是不是最近平菇听多了,南州有平菇?冬天有平菇?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