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3)
是撤部门!
吴勇还想辩驳,伍月华直接开会去了,他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使劲踢了门一脚!靠!
倒是周渔办完手续一出门,周为先就说:“你可太大胆了。
”
周渔笑眯眯地说:“那四爷爷,我们现在又是合法卖菜,建大棚又有了眉目,你高不高兴?”
周为先抬头望着这商务局门口长长的街道,那里种着都是法国梧桐,如今已经全部叶落了,笔直树干一溜延伸开去,一直通到路的尽头,看不见的地方。
就跟他的心情一样,一路通畅,他那张皱巴巴的脸这会儿看起来居然舒展了很多,他点头:“高兴,咋能不高兴呢,我是真没敢想啊!”
周渔主动搀着他:“走吧,既然有了身份,咱们就抓紧干。
”
中间路过供销社,周渔还称了一斤水果糖,橘子味的,这是周渔准备给帮忙抄写文章的孩子们的,不过原先她有钱没票,昨天答应每天多提供半斤草菇给利民餐馆,姜桂香塞给她的。
这两天严华没活,拖拉机满人就走,所以回到村才五点多。
往日里,这个时候村子里老热闹呢,下了学的孩子满村子跑,探险捉迷藏,玩石子砸沙包,可这会儿,老安静呢。
只能听见老梅树下情报人员们的说笑声,孩子们可是一个都不见。
老村长一瞧就说:“这都是去村委抄文章去了吧!”
周朵一直对不能卖菜心有遗憾,总觉得错过了挣钱的机会。
没想到周渔又给她弄了个好事儿干,派发每天要抄写的文章,审阅并发放抄写费。
周朵的遗憾顿时不见了,放学写完作业,就一门心思干这事儿。
周渔也听说了,全村的孩子们如今都听周朵号令,也不知道她是怎样调派的——从第二天开始,因为周渔家太小,村委就让孩子们去唯一的那间房子抄文章了,周渔也没实地考察过。
今天正好碰上,她就拎着水果糖,去了村委。
秋桂婶这会儿正晒玉米芯呢,平菇的培养料大部分都是玉米芯,得经常翻晒不能发霉。
瞧见周渔就问:“怎么样了?”
全村都知道他们今天去那个蔬菜公司了,大家都担心呢。
周渔笑着说:“没事了。
以后啊,咱们可以大大方方卖菜了!”
秋桂婶乐的直拍大腿,“那可太好了,今天平菇长得挺好,我瞧着菌丝已经挺密集了。
你进去看看?”
周渔说:“等会儿,我先去看看孩子们。
”
岂料一提到这个,秋桂婶就笑起来:“要说我的确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看你小小年纪种蘑菇卖蘑菇都弄得好,周朵也一样,弄得可好呢。
”
周渔更好奇了,走到窗口去看,结果发现,好家伙,不大的屋子里,坐的满满当当的,村里适龄的孩子几乎都在这儿了,全抄东西呢。
而且孩子们还挺专心的,周渔看了一小会儿,他们都没发现,她也没打扰,扭头去看平菇了。
等着都忙活完了,那边屋门也开了,就听见周朵清脆的声音:“今天到这里,剩下的回去抄,明天别忘了交。
”
哗啦啦,就跟下学一样,从小屋里出来二十多个孩子们,大的有十一二岁了,小的居然还有三四岁的,周渔都乐了,问瞧见她扑出来的周朵:“怎么还有这么小的?”
周朵笑着说:“他们肯定不能抄写,跟着哥哥姐姐来的。
他们都抄写了,家里的孩子这不没人带,都带着了。
”
周渔心里一动,倒是觉得应该买点启蒙书放这里面,孩子们也能看看。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她先把糖拿出来递给周朵,“买给你们的,发一发吧。
”
这年头也就是过年能吃块糖,瞧见周朵掏出来的橘黄色橘子瓣一样的糖果,甭管大的小的,立时都走不动了。
周朵直接将布袋递给了旁边一个挺高个子的男孩,说:“贺秋你发吧,一人一块!”
贺秋还真接过来,一个个发出去。
周渔就更好奇周朵是怎么管理的,她问周朵也不含糊,“姐你来看。
”
说着,就拉着她进屋,将今天抄写的文章递给周渔,周渔一页页往下翻,几下就瞧出了门道,贺秋是抄写的最多的,一共有五篇,第二名是周欣欣,有四篇,第三名叫周美英,有三篇,剩下的,都是一篇了。
字迹也不同,贺秋的字最好看又工整,往下如是。
周渔就说:“这是谁抄的好,你就多给谁文章?”
周朵老得意呢:“嗯,开始是平分,可我觉得,卷子写的干净整洁老师喜欢,投稿也要看字迹的,肯定是工整的人家喜欢读。
而且写的好的,就该奖励。
所以,我就让大家投票,写的最好的就能抄五篇。
”
“每次写完都评比,下次按着评比的名次来定写多少篇,大家都可服气呢,也可认真呢。
”
“还有,字实在是不好看的,我也剔除了,不让他们抄写。
可是,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不能不给人家机会吧。
就让他们回家练字去,啥时候有把握了,就过来试一试,我提供纸笔,如果排上了,就用他的,谁落下了,就回去接着练字!”
怪不得这里只有二十来个孩子,村子里的孩子却都没影了,原来都去努力了。
周渔原本想着,让孩子们抄写,是让他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读到大量的美文,见识到更广阔的的世界,这样其实就是无声的启蒙,对他们以后无论是眼界还是写作文都有好处。
没想到,周朵还补上了一环,一笔好字还有渴望上进的心,也同样重要。
周渔不由给周朵竖大拇指,她这小妹妹管理很有方法,假以时日,绝对是一把好手。
而这群梅树村的孩子们,也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时光的。
周朵让姐姐夸了,很是高兴,美滋滋地说:“姐,那我这算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寒假去省城吗?”
这丫头居然还在意这个,周渔点头:“算!”
周朵可高兴了,不过她也有点担忧,“姐,一天最少40篇,那就是两块钱,虽然现在挣得多了,可也不少的,有用吗?”
周渔这几天也在关注,恰好第二天是周日,她就说:“要不你明天跟我去听听?”
周朵怎么可能不答应?
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林巧慧,林巧慧有什么不应的,周渔回来后,家里可大不一样了。
周奋发去世的时候,她觉得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可是她咬着牙,自己站起来当了顶梁柱,她想的是,只要我在,我的两个女儿都要供出去。
后来周渔上大学了,她没觉得肩膀轻了,这只代表周渔走出去了,她还有个小女儿呢。
等着周图强跑到家里说,周渔被退学了,她那会儿其实是很茫然害怕的,她怕自己担不起来了,这个家怎么办。
后来周渔养蘑菇成了,她是三天两头担心投机倒把的事儿。
而现在,周渔将她所有的担忧都解决了。
应该这么说,回来的周渔已经能当顶梁柱了,她替她撑了起来,不用担心房子被抢,不用担心钱挣不够怎么供孩子,只要听她的话干活就行了。
林巧慧好几年没过过这样轻松的日子了,如今别说带周朵去城里,就是她说带周朵去省会去京市,她都不担心。
第二天林巧慧就给姐俩准备了早饭,至于中午饭她压根就没准备,想都知道,这俩丫头肯定要吃好吃的,不用她。
各工厂的广播分三段,第一段是早上七点开始,到八点结束,第二段是中午十二点开始,一点结束,第三段是下午五点开始,六点结束。
周渔她们赶不上第一段,干脆借了严华的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