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循环星系的生生不息(2/3)
的注释源自陈昊的笔记:“就像机床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不仅要能回流,还要过滤杂质,这样才能持续发挥作用。
”
第十一个平衡挑战来自循环星系的“停滞黑洞”——这片黑洞会吸收星系的物质与能量,却不释放任何东西(单向循环),导致周边星体因资源枯竭逐渐消失。
星遥在全息沙盘里模拟解决方案时,“本源二号”的生态舱浮现出老机床的“循环修复形态”:机床的循环系统中,新增了“反向推动装置”,能将淤积的能量反向推送至需要的部位(打破停滞)。
“这是‘双向循环法’!”星遥指挥飞船向黑洞发射“循环齿轮”,齿轮的实体齿牙能将黑洞吸收的物质转化为可输出形态(物质双向流动),能量齿牙则建立能量反馈通道(能量双向循环)。
齿轮在黑洞周围形成银红色循环带,带内的物质与能量开始双向流动,流动效率随黑洞吸收量自动调节(吸收越多,输出越多),就像车间的“液压循环系统”——油泵既抽油(吸收),也送油(输出),双向运作才能保证设备灵活运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星际贸易港的“平衡因子”在循环星系衍生出“循环食物”。
这种食物由可降解的地球谷物与可回收的星核能量晶体组成,谷物被食用后产生的废弃物(物质)能被晶体吸收(循环),晶体消耗能量后释放的光粒(能量)又能促进谷物生长(再生)。
食物的包装采用“自循环材料”——外层的植物纤维在食用后会自然降解为土壤(物质循环),内层的能量膜则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肥(能量循环)。
贸易港的新规则规定:交易必须采用“循环模式”——地球商人出售的机械零件需预留回收接口(便于未来循环利用),星系居民交换的能量装置必须包含能量反馈设计(促进双向循环)。
每次交易完成后,双方的意识水晶会同步记录“循环贡献值”,贡献值高的可优先获得稀有资源(激励循环行为)。
陈昊的车间在接收到循环星系的“循环平衡符”后,工具们组成“循环生产线”。
扳手拧下的废旧螺丝被传送带送向熔炉(分解),熔炉将其熔化后输送给机床(再生),机床加工出的新零件又被螺丝刀安装到设备上(利用),整个过程在银红色光带的引导下形成闭合环。
最令人惊叹的是“循环螺栓”的诞生——螺栓的材质是100%回收钢铁与星核晶体的复合材料,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会自动分解为可再利用的原料(自循环),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还能为车间供电(能量回馈)。
螺栓头部刻着三代使者的循环感悟:陈昊的“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陈念星的“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星遥的“循环的真谛是生生不息”。
当螺栓安装在机床主轴上时,车间的所有设备突然形成循环网络,能耗降低50%,效率提升30%,与循环星系恢复平衡后的运行数据完全一致。
空间站的平衡菌在“停滞黑洞”的科考任务中,展现出“循环净化”能力。
当黑洞的单向吸收力干扰宇航员的判断时,菌群会组成“循环防护盾”:地球乳酸菌负责构建物质循环屏障(防止物质过度流失),星核能量菌负责建立能量反馈通道(抵抗单向能量吸收)。
防护盾的银红色光带随黑洞引力变化调整强度:引力增强时,光带加密(增强防护);减弱时,则变疏(减少能耗)。
有位宇航员在日志中写道:“这就像陈昊维护机床的循环系统——既要安装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也要设置安全阀(避免压力过高),双重防护才能保证循环顺畅。
”当他们带着黑洞数据返回时,飞船的记录仪自动生成“循环平衡手册”,手册的扉页是车间的循环场景:陈昊将废料投入回收炉,炉火的颜色与循环星系的银红色光带完全一致。
青铜罗盘在循环星系的“轮回殿”里,揭示了“循环与创新”的平衡法则。
这座殿堂记录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