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心之内(2/3)
凝视着班直:“班贤侄,我与你父亲向有交情,也听闻你在长信宫中的言语,贤侄,你既然提到阴阳家,我便用阴阳家所言提醒你一句,大势滔滔,顺势而为!”
班直心怦然一动。
在长信宫中,他敢于劝谏赵和,一方面是认为赵和有容人雅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青史留名的渴望。
象他这样的学者,在权力上的追求不大,但对于史上留名的欲望却是极为强烈,甚至胜过那些政客们。
但好一会儿之后,他还是勉强摇了摇头。
他知道向歆是什么意思。
向歆在烈武帝末年以少年之身步入仕途,但从烈武帝到五辅执政再到如今,他在校中秘书这个职位上没有任何动弹,只不过加了光禄大夫的荣誉职务。
一晃二十余年,当初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学者,如今已经步入暮年,可偏偏仍然看不到什么前进的希望——比他年长者迟迟不肯退出政坛,比他年少者又咄咄逼人地崛起,他若不弄险,不投机,只怕真的要在这个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位置上干一辈子了。
那还不如当个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呢,毕竟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转职的方向更多。
所以,在咸阳城一番动荡之后,向歆终于忍不住了。
只不过他只是一个图书馆馆长,声望虽然还行,但一无实权二无人脉,就算是将自己这百十斤都押上去,也没有什么作用。
他能做的,也只有在石渠阁那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
他还真找到了。
但是,以班直对赵和的认识,赵和……未必会吃这一套。
所以思前想后,班直还是摇了摇头:“向公,直才疏学浅,或许其余史家能为向公解此谶语,我班直确实不能。
”
向歆闻得此言,也没有露出不快之色,只是笑了起来。
“可惜,可惜。
”他留下这样一句,便起身告辞而去。
只不过向歆前脚走,后脚便又有人来见班直。
这让班直有些奇怪:他这个向来被人忽视的小小起居郎,今日怎么会有人接二连三地来拜访。
正如向歆是长辈他无法拒绝不见一样,这第二位来拜访的同样也有班直无法拒绝的身份。
谏议大夫安忍。
这位安忍与班直的父亲也是有多年交情,在烈武帝时,两人甚至一同下过狱,险些一起被烈武帝砍了脑袋。
安忍向来以刚直著称,官职也因为这个性格而上上下下,最高时曾经担任过九卿之中的少府,最低时曾任掖庭的一位郎官。
他对于自己职位的起起伏伏似乎乐此不疲,但又总能够从执政者的怒火中脱身,故此被视为大秦帝国朝廷之中清流的楷模。
所谓“士人楷模安忍之”是也。
“班贤侄,你在长信宫中劝谏之事,老夫听说过了,做得不错!”在分宾主落座之后,安忍捋须望向班直,一脸老怀弥畅的模样:“班公后继有人,老夫着实欢喜!”
听他提起自己父亲,班直笑着拱手致谢。
“如今朝堂之上,正人稀疏,奸佞横行,赵都护原本是赤诚君子,但群小环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