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聪明之人(2/3)
然倒塌,千人之族,一朝流散,故此有感,觉人生百年,不过梦幻泡影,如这水中之月,如那镜中之花,看似绮丽,终归虚无。
益闻此言,甚是奇之,乃定曲名‘泉映月’。
”
赵和哂然一笑:“十世华堂终究住了十世之人,天下还不知有多少人十代只住过茅屋,连片瓦都不曾有呢。
这位盲道人所谓感悟,不过是惺惺作态,以井蛙之眼,见天下之大……”
他说到这里,突然间外头一声隆隆之响,紧接着风声呼啸,却是骤雨突至。
赵和示意了一下,侍从将船舱的窗子打开,只见外头风大浪急,河水汹汹,白雨跳珠,乌云翻卷。
渭水似乎在这风雨之中暴溢起来,转眼之间,便成滔滔一片。
“钱君自江南而来,当见过江河之势,江河浩荡,东流入海,水上舟船,宛若一叶,身在浪中,不由自主,须臾不慎,便至倾覆。
而至海中,风浪又胜江河千万倍……天下浩大,如同大海,孙氏一族,如此一叶。
盲道人只见这一叶出没风波,不见天下万民受苦已久,更不知天下万民之怒,已如山洪,蓄势待发,一朝裂堤,则是天崩地陷,吞噬一切!”
说到这里,赵和回头看了钱益一眼:“蜀地流民之乱,河北黄巾之患,根皆在此,钱君行走天下,胸怀抱负,焉能不知?不过方才,我还是说错了一点,盲道人其实是知道天下万民之苦的,但他佯作不知,看似乡愿,实则懦贼,以为借此便可岁月静好太平无忧……说到此处,我也有一个故事,不知钱君可愿一听?”
钱益咽了一下口水,苦笑道:“请贵人赐教。
”
“我在西域大宛,曾与一骊轩学士名为塔西陀者相见,其人行走四方,见闻广博。
他说在昆仑洲,也就是昆仑奴祖地,有一片大沙漠,其中有种鸟,毛秃身大,奔行如马,有翼难飞。
这鸟儿遭遇危险之时,却不是逃走,而是将头插入沙中,假装危险并不存在……盲道人限于见识,或非如此,但是如钱君者,如天下读书之辈,若不知大秦危局根源于何,那就是和这种巨鸟一般了。
”
“大秦广大,关中也好,江南也好,都只是其中一隅。
天下更大,中原也好,西域也好,也都只是其中一隅。
只谋一隅者,难称国士……钱君此去齐郡,若是有闲有意,不妨再去海外走走,看看天下广大,以阔胸怀。
”
赵和这连番的话说了出来,钱益几次想要辩驳,但终究还是按捺下去。
他不是蠢人,赵和说的有没有道理,他自然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有他的立场,站在他的立场之上,赵和所说的那些很难往他心里去。
好一会儿之后,他才道:“益虽愚顽,岂不知民生疾苦?益亦曾作诗,咏诵农夫辛劳,劝诫世人节俭。
”
“有用么?”赵和反问道。
钱益被噎得好一会儿才勉强道:“或许有用吧。
”
“自然是有用的,诗以言志,但钱君此诗,不过是为自己的才子之名增光添彩。
于国而言,大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