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 第四十四章 国之储君

第四十四章 国之储君(1/3)

出兵的最好借口找到了,景骊终于松了口气。

     既然现在算是师出有名,那么最大的反对意见,也就不存在了,朝廷对这场战争的所有准备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皇帝当廷下了增兵滁州的旨意,六部就此忙了个底朝天。

     兵部是此次增兵的重中之重,皇帝命令一下,他们就开始四下里调兵遣将,命各路大军向滁州汇聚。

     景朝的军队分为边军府军禁军。

     边军顾名思义就是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的军队,他们久驻边疆,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可以说是朝廷第一等的强兵。

     府军是驻扎在州府用来维护地方治安的驻军,若是多年前,他们只能被称为孱弱,不过如今的几大府军,大部分是南征厮杀中存活下来的老兵,以及后来补充进来的新兵组成,战力也是挺可观的。

     至于禁军,一般称作皇帝亲军,他们又被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卫衍所掌的近卫营,负责皇城皇室安全;另一部分是五城戍卫营,负责东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戍卫;还有就是驻扎在京西大营的禁军,他们是直接归皇帝指挥的军队。

     按照皇帝的意思,各大营边军不可妄动,就命兵部从各州府抽调一定量府兵先行增援滁州,部分禁军则到时候随皇帝一起北上。

     兵部忙,户部不消说也很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得就是银两。

    增兵诏令一出,各部门都发来公文,伸手向户部讨要银两,直把户部尚书肖越整得头发都白了一大把。

     无论是粮草筹措,民夫征用都是户部要干的活,肖越忙得一个头两个大,也是意料之中了。

     吏部负责人员调遣,肯定也要折腾一番,工部负责军备军器也逃不过,甚至连礼部都是随时待命着。

     要说这事和礼部有什么关系,仔细想想还真的有很大的关系。

    皇帝增兵的理由是“恐流匪犯边”,那么总有一天会变成“流匪犯边”,礼部要做的就是在“流匪犯边”的时候,向北狄提出义正辞严的国书,打打口水仗,然后,剩下的就是皇帝的事了。

     六部里只有刑部能够置身事外,他们的确与这次北伐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他们也很忙。

     为什么他们也忙?其他五部都在忙,就他们刑部不忙,外人看着,岂不是刑部的那些官员特别像尸位素餐的模样。

    除非刑部尚书是傻瓜,才会让这种事发生,但是他不傻,所以刑部的官员们,也很忙很忙。

     当然,在皇帝有恃无恐积极备战的时候,朝中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那些都是小角色,折腾不起多少浪花来。

     而那些有权有势的朝臣,虽然他们心里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卫衍这么一出头,大部分武将都站出来表示支持,甚至有一部分文臣也反戈了,他们就算要强出头,在廷议中也不占优势,所以他们就不再去费这个劲了。

     此时此刻,他们对皇帝的行为无可奈何,更多的不满就暗暗聚集到了卫衍的身上,不过另一场风波的突然到来,让他们一时没来得及找卫衍的麻烦。

     在众人都忙忙碌碌,皇帝也在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弘庆年间最应该发生,也早就应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太后在这时候要求皇帝立下储君。

     “陛下春秋鼎盛,储君一事的确不用急在一时。

    不过陛下若要御驾亲征,为朝廷社稷计,哀家还是劝陛下早早立下储君为好。

    ” 这是太后的原话,言下之意就是皇帝不亲征,可以不用急着立太子,如果皇帝要亲征,就必须先立下太子,以免皇帝在外有个不测,影响江山社稷传承安稳。

     说实话,皇帝已是不惑之龄,早就应该立下储君了,太后能够忍到这个时候发难,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不过这样的话,也只有太后能说,其他人稍微有点这个意思,恐怕就要被皇帝治个不敬之罪。

     太后的话自然很有道理,从她的话被朝臣们在劝谏时无数次引用,就可以看得出来。

     皇帝第一次亲征时,皇长子已殁,并无其他子嗣,太后监国理所应当;皇帝第二次亲征时,诸皇子年幼,太后监国也算妥当。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一是诸皇子年岁渐长,俱已晓事,二是太后已经年迈,如果不早早立下太子,若是皇帝在外有个三长两短,或者太后这边出个意外,恐怕都是一场大变乱。

     不亲征景骊不甘心,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之一,总要亲手去实现,才能心满意足;这时候让他立储君,他也不甘心,虽说皇子们都已晓事,但只有二皇子满了十六岁,若他亲征,留下太子监国,那么最年长的二皇子理当最为合适,也就意味着他根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无论是立嫡立长,还是为国事计,都应该顺从太后的意思,立景琪为储君。

     很明显,太后在这时候对他发难,无疑是选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他两下里都不甘心,这事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虽说立哪位皇子为储君,是天子家事,但是又有一说,天子无家事,更何况是国之储君这样的大事。

    想要凭借拥立之功,在日后收获无数利益的家族,很快都动了起来,在这样的大事面前,皇帝的北伐征战,卫衍的无耻发言,一下子都变成了小事,很快就消逝在这个巨大的风波里面。

     “朕头痛,帮朕揉揉。

    ”景骊躺在卫衍膝上,闭着眼睛呢喃了一句,声音中有着说不出来的疲惫。

     最近,为了储君一事,来找他的朝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浪漫事故 情终 路过人间 小翻译讨薪记 星星为何无动于衷 深处有什么 烈酒入喉 对校草的信息素上瘾了 全员黑莲花 眼泪酿 直播时人设崩了 总裁的混血宝贝 男神总想退圈卖保险[娱乐圈] 催稿不成反被撩 全世界都觉得我们不合适 夕照 伺机而动 游弋的鱼 跌入温床 直男室友总想和我贴贴 分手后我们成了顶流CP 小可怜在娃综成了大佬团宠 野生妲己上位需要几步? 情敌 沉迷撒娇 情终 离婚后我和他成了国民cp 平安小卖部 图书馆基情实录 眼泪酿 夏日长 烽火1937 不息 别慌!我罩你! 小可怜在娃综成了大佬团宠 狭路相逢我跑了 被抱错的原主回来后我嫁了他叔 他儿子有个亿万首富爹 非典型NTR 共同幻想 国色天香 动物爱人 天真有邪 挚爱白鹭 老大,你情敌杀上门了 色易熏心 撒谎精 错位符号 黎明之后 悲惨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