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3)
第42章
“安纪村要做青储料了!”
“安叔公,安村长牵头,赵夫子做监督!”
“快去啊!只要出力,就能挣钱,都不用去县城做短工了。
”
“安叔公那么挣钱的买卖,竟然舍得让我们一起?”
“好像是要货的人太多,他做不过来了。
”
“他家前两年挣了很多银钱,我们也能挣啊。
”
“怎么还要女的,还要一半?这干活的事,我们力气最足啊。
”
“别说笑了,你家干活的,还不是你老婆,她扛麦子比你有力气!”
“管他呢,反正我家的都去看看,谁能应上,谁就去做工。
”
“还是在农闲的时候,也不耽误农活啊。
”
村民们本就听到一些风声,现在知道正式的消息,接受程度比预想中要快得多。
是啊。
这可是挣钱的事。
他们还看着安叔公家挣了两年的钱呢!
全村人蜂拥而至,全都赶到村长家门口。
村长家门口已经摆好桌椅,安大海在登记大家的姓名,他写不过来,把安小河也喊过来了。
不过最后,还是安二娘子最细心,她记得最清楚。
安纪村里,识字的大人还不如小孩多。
女子里更少了,一个是赵夫子的娘子,另一个就是安二娘子。
所以想来做工的,全都按照每户登记姓名,年纪,家里几口人,家里多少地,多少牲口。
一切填好之后,到时候等通知。
刚开始还有些混乱,到八月十三日下午,也就是放假的第六日下午,事情就捋顺了。
被喊过来的安二娘子刚开始还有些乱,现在已经成了顶梁柱。
她一一介绍前来报名的人,又按照各家各户的情况分好,安大海安小河都成了给她打下手的。
安大娘子又对村里各家清楚,给出人选的建议。
按照各家人数情况,抽调一到两人,要是家里人多的,就多抽几个。
当然,还要选勤快的人,这点安村长跟安叔公也清楚。
八月十四一早,名单就出来了。
所有入选名单的村人,简直欣喜若狂。
挣钱的机会来了!
虽然不知道能挣多少。
但多一分,对家里都有帮助啊。
等到过年的时候,家里就能添点新布,添点米粮。
还有些买不起牛的人户,甚至都在梦想过完年自家添点积蓄,然后买头春牛呢。
“你家去了几个人?”
“我家人口少,只有六个,还只有我家儿媳妇入选了,说她平时做活最利落了。
你家呢?”
“我家小儿子去了,也是说他平时做事勤快。
”
“原来选人标准是这样的。
”
“那我也勤快啊!为什么不找我。
”有人反驳。
“你家两个女儿都入选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你家两个女儿比你勤!”
名单过了好几个人的手。
赵夫子,安村长,安叔公。
加上安大娘子,安二娘子,简直把方方面面都照顾了。
故而选出来的人,几乎挑不出毛病。
纪元看着整个村里喜气洋洋,终于松口气。
今年的麦假原本是七日。
但第八日,也就是明天,正好是中秋,故而也是放假。
终于在放假的时候,把青储料的事彻底搞定。
以后就算没有他,按照如此缜密的规范,安纪村的青储料也能自行运转。
要是青储料需要量再增加也不怕。
料少了就添人,安纪村有的是人等着去做工。
八月十四当天中午,所有去做工的人都签字按了手印。
安村长他们一行人也能去衙门,让官府先备份了。
不过这次去的人,就变成安村长,安叔公,安家二娘子,再加上一个安大海。
纪元肯定也会跟过去。
张兽医这种技术工种,就不用去了,跟安大娘子一起在村里找合适的地方,等秋收过后就挖窖。
中午吃过饭,一行人准备动身。
谁料在村口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这人纪元也是见过的,很瘦,看着很没精神。
正是安二娘子李盼弟的弟弟李耀众。
“二姐!你们这是去县城吗?做什么?!”李耀众明知故问道。
李耀众如今住在姐夫家里,安纪村那么大的事,最近热热闹闹的,他能不知道?
原本抱着文书的安二娘子脸色一僵,下意识看看公公安叔公的脸色,开口道:“去县城做点事,你不是在读书吗。
”
安二娘子被喊过来做事,也算意外。
是十三岁的安大海,以及同岁的安小河记录不周。
而赵夫子年岁大了,安村长识字又不多,这才找了既熟悉青储料,又识文断字的安二娘子。
这些文书工作做下来,她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更别说,以后的账本还是她来管。
故而这次去衙门,安二娘子也要去,以后她跟衙门打交道的地方也多。
刚开始跟着忙的安二娘子还没意识到什么,这一日的活计下来,让她反而愈发精神,比在家烧饭开怀多了。
直到赵夫子跟纪元建议,让她跟着去衙门办差,安二娘子眼圈都红了。
这种价值被肯定的感觉,就跟她帮忙记青储料账册一样。
说实话,她只记账,不过手银钱,并没有什么油水。
但能像小时候一样读书写字,还不是偷偷写,就让她心里舒服。
这份好心情,在看到弟弟的时候直接消散。
“你快回去吧,好好读书,明年不是要乡试吗。
”
安叔公可没那么好脾气。
说他抠门,那不是假的。
平日里一粒米都要算清楚,最近又因交税损失不少银钱,心里别提多不爽了。
家里突然来了个白吃白喝的李耀众,更是不高兴。
要不是看在二儿子跟儿媳妇的面子上,早就把他赶走了。
“我们家乱糟糟的,你要是实在读不下去,就回家吧。
”安叔公直接道。
让李耀众跟李盼弟脸色都变了下。
李耀众纯粹觉得丢人。
安二娘子则知道,自己留弟弟在夫家,真的不好。
“我是在想,你们要是去衙门的话,带上我啊。
我在府城的时候,经常跟府衙的人打交道。
”
“再说,若有文书上的活计,找我也行,我读的书我比我姐多,记得也更清楚。
我可是秀才。
”
李盼弟的脸色更难看了,几乎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安村长跟安叔公倒是心动。
是啊,李耀众再怎么样,也是秀才,还是个男子。
“村长,叔公,咱们快走吧,去晚了,就怕衙门关门。
”
“明日还是中秋,衙门也不办公的。
”
纪元出声打断,又看看李耀众:“小河娘亲记了两年青储料的账目,她才是最清楚这些事情的。
”
“再说,这是我们安纪村的事。
”
最后一句话,让安村长跟安叔公瞬间收起心思。
对啊!
他们安纪村的买卖!
不能让外人插手。
小河他娘,安二娘子,才是他们安纪村的人!
这李耀众算什么。
安大海见此,直接拍拍牛车的牛屁股:“走喽!去县城!”
李耀众没想到,他鼓起勇气来讨这个“苦差事”,这安纪村的人竟然还不领情。
纪元。
怎么又是纪元。
上次让他帮忙跟县学的人说情,他都不肯。
这次还直接搅乱这件事。
他姐不过是小时候蹭着他读书的时候偷学了会,怎么能比得上他学问。
李耀众嘴里一会之乎者也,一会成何体统,气得鼻子都歪了。
路过的安老二看看他,直接路过。
败家小舅子,就会惹人烦。
“姐夫,我姐跟着一群男人去衙门,你就不怕?”李耀众随口道,“一个妇道人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里!掺和什么记账的事。
”
安老二这下停下脚步,指着李耀众道:“给我滚,立刻滚,狗嘴吐不出象牙。
”
他媳妇什么人,他不知道?贱不贱啊。
其实在李耀众出现之前,安老二对读书人很敬重的。
不说村里人人都尊敬的赵夫子。
就说他媳妇,在家也是最温和最和气最有礼貌的那个,除了在督促小河读书上不同,其他时候好得不得了。
他要不是家里有些银钱,当年都娶不到这样好的老婆。
安老二以为,所有读书人都跟他媳妇这般。
跟李耀众接触久了才晓得,不是读书人好,是他老婆好。
这次媳妇又接了全村青储料的账目,还管着村里谁能去做活。
这体面,以为谁都有啊。
被骂了的李耀众站在原地,这次是真的气狠了。
在府城的时候,被那些家世好的人看不起,也就算了。
怎么回到正荣县还是这般!
他是秀才!
他可是秀才!
县学竟然都不让他去当夫子。
想在自己村里开私塾,也被村里的老夫子比下去。
以为安纪村总行吧,他姐姐嫁给安纪村的大户,凭借大户的本事,把什么赵夫子赶走,不是很好吗?
谁料这话刚说,一直对他尊敬的侄子安小河竟然开口训斥他,说借着势大欺负人,不是君子所为。
还说赵夫子很好,他就算在窗口听课,也要受赵夫子教导。
等他知道,县学里那个什么小神童纪元,就是赵夫子教出来的,就连外村人听说,都想把孩子送到赵夫子这。
李耀众这才断了心思。
好吧,再退一步,他当安大户家的家学夫子,总行吧?
看安大户挣钱不少,家里还养了不少牲畜,应该有余钱。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安叔公先说更信任赵夫子,再者,一个月要给李耀众几两银子?
他就算给的钱,他也不舍得啊!
不可能,绝对是不可能的。
去哪都被拒绝,李耀众诗兴大发,又写了几首人生悲苦的句子,还让人散了出去。
谁知道还是没有反响。
完全没有小神童纪元一首《竹石》的效果。
李耀众觉得,他都退而求其次,愿意帮安纪村管青储料的账目了,怎么还被拒绝。
这简直可恶。
他姐识字,也不过是因为他爹教他的时候,他姐在旁边听,这才读书识字。
管青储料的账目,怎么可能比得过自己。
越想越气,李耀众恨恨地看着牛车远去的背影,又看看他姐夫。
安大户家这么有钱,他们也不懂得分家,要是分家的话,能分多少银子啊。
他就能靠着这些银子安心读书。
从府城回来的李耀众,自以为自己见多识广,他在府城参加多少宴会,吃过多少酒席,还跟大家公子们相交甚好。
没想到回来之后屡屡受挫。
在安纪村闲逛的时候,看到村里有名的赌徒父子,心里更是看不起。
对比这样的人渣来说,自己好像还不错。
纪利跟纪三叔看到读书人,现在脸色也不好看。
平常赌博赢了还好,一输起来,就有人调侃他不如堂弟纪元。
所以看到这种酸秀才,一定要翻个白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