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3/3)
娘亲,喝茶。
”
徐清麦接过来,仰起头假意喝下:“好喝!再给娘亲来一杯。
”
周天涯高高兴兴的又跑回去了,徐清麦目光柔和地看着她,享受着难得的母女相守时光。
她有的时候是觉得自己亏欠周天涯的,自己太忙,有的时候两三天都见不到她的面——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睡了,走的时候她还没醒。
可是,她依然得到了周天涯完全的爱。
她会睡觉的时候迷迷糊糊的靠过来,然后摸着她的脸确定了一下是娘亲之后,窝在她怀里继续呼呼大睡;她会像旋风一样跑过来,说一句“娘亲,我好爱你”然后用弯成月牙的眼睛看着她;她会留着自己吃了后觉得很好吃的糕点,化了也要带回来让她尝一尝……
小孩子的爱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
晚膳时,徐清麦特地让厨房做了周自衡寄回来的粉干。
这些粉干是周自衡闲暇时让厨房做的,后世南方都爱吃粉,用上好的稻米浸泡然后磨成米浆,再蒸煮、挤压等等工序制成的。
他晒得极干,这样可以保存很久,只是浸泡的时间也需要长一些。
浸泡软之后,在滚烫的木耳鸡汤里烫一烫,再放点小青菜,爽滑柔软而且吸够了味,周天涯第一次吃就两眼闪起了小星星。
“好吃!这也是阿耶做的吗?”
“是呀。
”
周天涯完全不吝啬赞美:“阿耶真厉害!”
徐清麦莞尔一笑。
还好周自衡教导出了薛嫂子这么一位优秀学生,薛嫂子又调教了出几位厨娘,否则她一个人留在长安恐怕就连现在的饮食都适应不了。
现在周家的家宴是有些名气的。
就比如隔壁的宋国公萧瑀,平时避嫌不会过来,但是她若是宴请同僚们在家吃饭时,他必然也会来凑个热闹,有时候还要搭上欧阳询。
徐清麦给自己的碗里挑了两勺周自衡寄过来的香菇肉酱,辣椒的香味喷薄而出,周天涯皱了皱小鼻子使劲嗅了嗅,眼巴巴看过来。
“你别想,小孩子暂时还不能吃辣。
”徐清麦断然绝了她的念想。
周天涯的嘴巴嘟起来,被徐清麦取笑:“可以挂一个油瓶子上去了。
”
周天涯:“真的吗?那我要试试!”
徐清麦:……闺女,倒也不必什么都想着试试。
母女俩用完膳,又在游戏房玩了会儿,洗漱完之后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周天涯小小的身子窝在徐清麦的怀里,看着床帷外的月光,忽然软软道:“娘亲,我想念阿耶了。
”
徐清麦柔声问她:“你还记得阿耶吗?”
周自衡离开长安的时候周天涯才满一岁多一点,现在她都快两岁了。
对于这样大的小朋友,已经是她人生中的一半岁月。
周天涯努力回想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不记得样子了,但是我喜欢阿耶。
”
阿耶会经常给她带礼物过来,而且都是她喜欢的,还会给她写厚厚的信,她时不时就要翻出来让娘亲念给她听。
徐清麦亲了亲她的额头:“那明天你给阿耶写信。
”
自从周天涯表达流利了一些之后,徐清麦便让她用口述给阿耶写信,她来记录,最后再让周天涯自己拿笔随便画个什么在上面,或者是摁个小掌印在上面,也算是他们父女之间的小乐趣。
周天涯重重点头:“明天我要画朵花花。
”
“行,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徐清麦哄她,“睡吧睡吧,已经不早了。
”
又过了两日,徐清麦便启程要去义诊。
看着她收拾行囊,周天涯在一旁哇哇大哭:“我也要去!我不要和阿娘分开!”
徐清麦有些为难,若是去春游或者是去其他的城市带着她倒是无妨,但是这次是去的地方很偏远,路坎坷而且条件极差,她是不敢带着周天涯一起去的。
不过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的阶段,很难哄。
徐清麦最后使出了杀招:“这几天你先去城外的庄子上住一住?那边现在正在装水车呢,可好玩了。
而且杏子和葡萄也都熟了,麦子也快熟了,又好吃又好看。
上次娘让庄头给你挖了一个小游泳池,还可以玩水。
“你还可以约着两个小姑姑一起去玩。
”
他们在城外的那个庄子,因着周自衡不在,今年在农事上也没有太做什么折腾,只是和往常一样种了麦子,然后加种了几畦辣椒。
自从将手工皂的秘方卖给康有德和陆存中后,他们各自的手工皂作坊都轰轰烈烈建了起来。
按照之前的约定,每一季拿一次分红,至今为止徐清麦已经拿过了一次分红。
因为产量终于上去了,分红数额十分丰厚。
她现在总算不怎么缺钱了。
于是便让徐二娘找人将庄子修葺了一番,打算天热或者天冷的时候可以去庄子上住一段时间。
远在江南的周自衡通过书信积极地参与到了庄子的改建工程里,并贡献了一部分图纸。
现在那庄子像模像样,尤其是户外建了一个有点类似于阿拉伯花园风格的小游泳池,以及木制的儿童游乐场,别出心裁,但放在什么风格都有都能见到的大唐,却奇异的并不觉得突兀。
周天涯上次去的时候还没有建完,但已经非常向往了。
此时一听说可以去庄子上玩,立刻就不哭了,开始欢呼起来:
“我要去,我要去!”
看这架势,恨不得徐清麦今天就走,她马上可以带着小姑姑们去庄子上了。
徐清麦:……这无情无义的小混蛋。
她收拾好行囊,让人去了一趟兴道坊找柳氏,问问她愿不愿意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去庄子上住。
还是要有个长辈带着更稳妥一些。
柳氏在长安城待着也觉得闷热,正想着要去哪儿消暑一下,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她问传话的侍女:“你们娘子这次又要去多久?”
侍女恭敬道:“娘子说许是半个月左右。
”
“啧,这太医院离了她真是不能转了。
”柳氏哼哼一声,终究是没再说什么,“你回去和你们娘子说,让她收拾好小娘子的行囊,我们后日便出发。
”
“是。
”
柳氏对夏妈妈道:“她也就是要找我干活了才能记得起我。
要不是看在小天涯实在可爱的份儿上,我才不搭理她!”
夏妈妈笑道:“你这话从何说起?我看四娘子对您可是尊敬有加,上次您身体有恙,她可是把太医令都请过来了。
不过四娘子是朝廷命官,您千万不要像要求其他儿媳这样要求她。
”
柳氏嘟囔:“朝廷命官,了不起啊!”
不过,徐清麦也并非柳氏唯一的儿媳,而且终归每个月只见一两次,远香近臭,矛盾也就少了很多。
徐清麦的名头在外面也挺能给她撑面子,所以柳氏嘟囔了几句,便也放下了,开始操心要带什么衣物和东西去消暑。
第二日,徐清麦早早起了,和刘若贤莫惊春带着行囊赶到了悲田院。
天还只是蒙蒙亮,但带队的太医博士基本都到了。
升道坊人头攒动,大家对于这一次的义诊都十分兴奋。
这一次的义诊是徐清麦在院内的集议里提出来的:
“太医院主要针对的是皇宫、官员等等,而悲田院针对的则是长安城以及附近城池里的居民,可那些散落在乡镇和山村里的贫苦百姓们却是没人管的。
”
她很早之前就想要开展义诊了,只是一直找不到时间。
这次正好巢明与钱浏阳等人商议要让医学院里的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到实际诊治中来,徐清麦便顺势建议了。
一位太医监皱眉道:“可那些本来也不在太医院的诊治范围内。
”
部分人也颔首,对于徐清麦提出的这个建议感到有些讶异:“为何却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去为这些庶民诊治?”
徐清麦心中叹口气。
阶级之见真的是如同山一般——问话的这几位太医她平时也有接触过,绝对不是什么恶人,属于在路上看到乞儿会扔两枚铜钱,发生天灾了会在自己门口施粥的人。
但是在面对“义诊”这件事的时候,依然会表示出不理解。
因为庶民的医治,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毕生所学的医术在有朝一日会和这些“庶民”发生什么联系。
徐清麦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扭转他们的这种观念。
她大义凛然道:“自然是为了宣扬陛下和朝廷的仁心仁德。
如今陛下实行以王道教化治世,咱们太医院也得要跟上才行。
咱们走出去,给穷苦百姓们看看病,这便是对朝廷政策最好的宣传了。
”
说完后她还不忘看看巢明:“太医令,您说是吧?”
巢明眼底深处泛着笑意,点点头道:“徐太医说得是。
如今乱世已过,太平年间有太平年间的规矩。
陛下对咱们太医院十分重视,那咱们也得拿出本事来为陛下分忧解难。
”
他环视了一下在场的诸人;“有多大的位置就担多大的责任做多少事,但反过来说,做了多少事便能占多大的位置。
与诸君共勉。
”
巢明的话可谓是深意十足,那些原本还有些不快的人若有所思。
对啊,陛下既然心怀百姓,那他们便也心怀百姓。
不就是义诊吗?简单啊!反正那些学生们也的确是该走出去历练历练了,谁在学医的时候还没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呢?
还有几个人了然地看向巢明和徐清麦:难怪他们受到陛下宠信呢,这揣摩圣意的本事还是厉害啊!啧啧……自己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于是,集议上几乎全员赞成了义诊的事情。
会后,徐清麦和巢明聊到这个事情,巢明忍不住摇头:“医者若是只有一身好医术,却没有悯民之心,却也算不上是什么大医。
”
依他所见,太医院里的很多人只会投机取巧,逢迎上意,却是愧对自己所学的医道。
“如今的陛下是贤明之君,逢迎上意尚且能做出一些实事。
可日后呢……”巢明与徐清麦也算是很熟悉了,他对其语重心长轻声道,“若是一位无能昏庸之君呢?”
徐清麦迅速的看了一下四周,见无人才松了一口气,语气中含着责怪:“太医令,您这也太……”
巢明呵呵笑道:“我自然有分寸。
”
充分表明了对她的信任。
徐清麦思忖一番,道:“您也不用太过忧心,等到下一代成长起来了,各处悲田坊也都建立起来了,自然就能者上弱者下了。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建立起更好的环境。
”
说不定到时候太医院真的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演变成“卫生部”了呢。
巢明看向她,忽然呵呵一笑:“到时候,这些就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咯。
”
徐清麦一怔,一下子就意识到巢明这是将自己作为接班人来说的这话,一时之间情绪复杂。
“您还年轻着呢。
”她并不觉得欣喜若狂,反倒是鼻头一酸。
巢明笑着摇摇头:“年轻是不年轻了,不过再给你们撑几年还是可以的。
”
夕阳下,一老一小悠悠地走下了廨舍台阶。
义诊既然已经通过,便以极快的速度通过了中书门下的审核,以及李世民的批准。
李世民龙颜大悦,在朝堂上对太医院夸了又夸。
要知道,太医院出去义诊,代表的可是朝廷!
对天下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大写的事迹!
而其他重臣们也都觉得之前改革太医院制,那么穷还给他们拨了一笔钱的举动是很值得的——人家是真干活啊!
为此,李世民专门从左金吾卫中拨了一队护卫给到太医院,保障他们在外面的安全,又从自己的内库里调出了布帛以及金银若干作为赏赐。
圣旨到达太医院的时候,每个人都开始振奋起来,原本因为觉得辛苦而颇有微词的人也都闭上了嘴巴。
最终,太医院决定将三百个医学生以及五十个护理生分为五路,每路由两个太医博士、几个医师和几个医工带领,再搭配一队金吾卫,从不同的方向出长安。
徐清麦与严雪文作为唯二的女太医博士,正好可以作为搭档,带领其中一路。
严雪文表示没问题,平阳长公主的复健可以暂时交由她的助手负责,只是半个月而已,她走得开。
他们要去的路线是出了长安之后沿着涝水往西南方向走,去鄠县一带。
这一带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剿匪结束了,安全有保障,正适合开展义诊。
升道坊前,徐清麦与严雪文骑在马上,看着全数到齐的学生,与金吾卫派来的将领点了点头,朝前一挥手: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