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3)
“娘,他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
“那就好。
”顾氏嘴上这么说着,心里还有些放不下。
毕竟女儿长成这样,那个人若是假戏真做陷了进来也是意料之中。
“玉哥儿,不管他是什么人,我们不能害了他。
”
姜姒垂着眸,轻轻点头。
不知是睡久了的缘故,还是这一路的劳累,她没什么胃口,勉强用了些饭菜后,便让祝平将自己从三元城带来的特产土仪等物分了一下,一份送去大房,一份送去三房,而姜太傅那里,她准备亲自去。
正嘉帝五日前已去往皇陵,随行的官员大臣不少。
姜太傅年事高,被留在了京中,所以随同出京的姜家人是姜家长子姜良与长孙姜烨。
关于这次祭皇陵,连顾氏这样的内宅妇人都觉得有些蹊跷。
“说是陛下做了一个梦,梦到皇陵失修长满虫蚁,将先帝们的龙袍都咬烂了。
这次不光是要祭皇陵,听说陛下有意亲自修皇陵。
朝中的事务交给了太子,太子临时监国,你祖父是辅佐大臣之人。
”
所以什么年事以高,或许只是借口,正嘉帝留姜太傅在京,完全是为了辅佐太子。
太子留京,那么随同他去皇陵的皇子自然是二皇子。
“你爹说,陛下此举用意颇深,必是想昭告天下人,太子是储君,他的地位不容动摇。
”
“陛下自有深意,但有心之人未必会罢手。
”
“谁说不是呢。
”顾氏叹了一口气,“那个皇位啊,什么时候不是被人争来抢去的。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坐上去的会是谁。
我们姜家不参与这些事,倒也不必过多忧心,只尽自己的本分即可。
”
一路说着话,顾氏将女儿送到了姜太傅的书房外。
书房内亮着灯,姜太傅还没有睡。
门外守着的下仆进去通报之后,很快将姜姒请进去。
姜姒一点也不意外书房内的杂乱,随处可见的书堆,这里一堆那里一推,书柜上的书也零零散散的。
而姜太傅正爬在木梯上,不知在顶层的书柜上找什么东西。
听到动静后也没有回头,指挥着姜姒过去帮他扶梯子。
“祖父,您要找什么书?”
“我记得前几年王爷送过一本书给我,我竟是想不起来放在哪了,怎么找也找不着。
”姜太傅说着,终于低头看了自己的孙女一眼。
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隐约有一丝笑意,“京外待不习惯,跑回娘家了?”
这样的打趣,倒让姜姒一愣。
“外面哪有家里舒服自在,或许以后我可能就住在娘家,哪里也不去了。
”姜姒说着孩子气的话,实则是在试探自己的祖父。
姜太傅抚关胡须,道:“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必在意那些个闲话。
”
“真的吗?”姜姒娇憨地笑着,“祖父,您这话,孙女可是会当真的。
”
“你这丫头,信不过祖父?”
“信!”
姜姒大声答着,无比的欢快。
有了祖父这句话,她大抵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时姜太傅手里拿着一本书,大笑一声,“可算是被我找到了。
”
那本书看着像一本棋谱,书页泛着百年岁月积淀的土黄色。
翻开之后还可闻见古书特有的书霉味。
他将书递姜姒,姜姒伸手之时,露出了手腕上的佛珠。
只一眼,他便认了出来。
下了梯子,他扶着自己的腰,连连感叹着,“老了,真是越发的不中用了。
”
姜姒上前扶着他,他摆了摆手。
“小五啊,祖父年纪大了,许多事情看不透,也看不明白了。
但祖父知道,你是个心里干净又聪明的孩子,你必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
“祖父……”
“祖父老了,也顾不上姜家几年。
姜家的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后辈。
”姜太傅说着,将那本棋谱给了她。
她拿着棋谱,只觉沉重。
“祖父,我不会下棋。
”
“不打紧的,你就做观棋之人,自有人替你代劳。
”
……
翌日。
姜嬗得到消息后,立马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姜家。
一家人聚在清风院,还有跑来跑去的婵姐儿和如姐儿,以及会“咿呀”叫唤的安哥儿,别提有多热闹。
等孩子们闹了一阵,被丫头婆子们带出去之后,其他人才谈起正事。
谢氏知道新嫁娘害羞,有些话不好讲,便也不问姜姒,直接问祝平祝安,“你们说说看,那莫姑爷待你家姑娘如何?”
祝平回道:“姑爷与姑娘,相处得极好。
”
祝安话多些,说:“姑爷很是看重姑娘,知道姑娘喜欢吃鳜鱼,便天天一大早就亲自去河里抓鱼。
”
世家公子讨好女子的招数不少,或是买衣裳首饰,或是买点心小玩意儿,这亲自下河去抓鱼的事,在场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谢氏余氏和姜嬗等人诧异过后,倒也能接受。
毕竟在她们看来,一个市井江湖的游侠做出下河抓鱼讨好自己的夫人的行为,也不算是违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