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3/3)
子当然得送啊!
皇帝听着就笑了:“你倒是大方,不但送活玉散,还打算送方子了?不过大嫂确实买得多,送活玉散的方子也合适。
”
毕竟裕亲王福晋并不会做这个买卖,拿着方子就自个用居多,最多是身边亲近的贵夫人一起做而已。
而且多得她,这个买卖才能做起来。
但明面上这依旧是属于郭珍珠的买卖,皇帝不好直接赏赐福晋什么,郭珍珠送贵重的东西过去也不合适。
她一个后宫嫔妃给一个亲王福晋送东西,那里头的讲究就多了。
送得太寒酸,只怕要被人诟病。
送得太贵重,又要怀疑是不是别有用心。
如今送这活玉散的方子,那就恰恰好了。
不会太贵重,又是福晋喜欢还能用的,而且是独一份的东西,别处是没有的。
郭珍珠没皇帝想得那么多,只觉得白玉膏的买卖挣得够多了,活玉散这种自己人都能用上就好,没必要另外用来挣钱了。
皇帝跟裕亲王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不错,大嫂这么帮衬郭珍珠的买卖,郭珍珠也愿意给出更多的诚意,他心里头也很满意。
郭珍珠当场就让人把方子装进锦盒里,递给李德全,等会皇帝就能带着回去,派人送去给裕亲王的福晋了。
皇帝又摆摆手,示意李德全先去送,其他伺候的宫人也跟着退下。
郭珍珠知道皇帝看来有事要单独跟自己说,显然是相当厉害的消息。
果真皇帝就道:“之前朕忙着没留意,回头发现有人怂恿你家做白玉膏的买卖,等买卖做起来的时候又出现流言蜚语,私下诋毁白玉膏,朕就派人去查了一下。
”
听罢,郭珍珠有点惊讶,皇帝这么快就注意到,还已经查明白了?
“皇上,究竟是谁私下做这样的事来?”
皇帝挑眉答道:“朕原本想着是谁嫉妒你这买卖做得好,回头派人一查,这事倒是有点复杂。
”
“先是查到了端嫔家里,她阿玛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个脂膏的方子,也打算做买卖。
哪里想到被你抢了先,他手里重金买的方子就砸在手里了,于是就私下让人散布谣言,叫你买卖做不成,他也就有机会了。
”
郭珍珠不免惊讶,之前僖嫔在路上遇到端嫔的时候,还猜测端嫔是不是家里也想做买卖但是没做成,才会说话那么阴阳怪气的。
没料到僖嫔胡乱一猜,竟然真的猜中了吗?
但是郭珍珠却依旧有疑虑,问道:“可是之前却有人怂恿臣妾家里,额娘还特地进宫来提起这事。
如果是端嫔家里想做买卖的话,没道理还先派人怂恿才是。
”
毕竟她如果不做这个买卖,端嫔家里做了脂膏买卖就能做起来。
这人又不傻,何必在做买卖之前还给自己树立一个劲敌,还是卖同一样东西的,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皇帝点头道:“朕也有此疑问,查过后发现,他这手里那个脂膏的方子,是从海商手里重金买下的。
另外,这海商之前做的就是香露的买卖。
”
郭珍珠一愣,很快反应过来道:“是这海商一边怂恿臣妾家里做这个买卖,一边又设计让端嫔的阿玛花大价钱买下他手里头的脂膏方子?”
“莫不是这人那个香露的买卖被玫瑰花露毁了,于是这打算砸了臣妾的买卖,又挑起臣妾和端嫔之间的矛盾?”
皇帝就知道郭珍珠聪慧,不用多解释,立刻就能明白过来,微微颔首道:“不错,正是如此。
海商手里头最挣钱的就是香露的买卖,虽说远渡重洋的风险大,可是利益也相当诱人。
”
海商从西边进了香露,送来后因为物以稀为贵,一滴就价值千金,这价钱可以说是翻了几百番,如何能不心动?
可惜这买卖彻底被玫瑰花露给砸了,毕竟玫瑰花露要便宜不少,数量还多。
虽说不能立刻拿到手,起码也不像香露那样,断货后就得等个一年半载。
毕竟海商为了保证香露数量越少,价钱才能保持在最高位,手里头根本没留多少。
海商自然不甘心,于是就闹出这么个事来,还把端嫔家里也牵扯进来。
郭珍珠皱眉道:“端嫔在宫里,只怕未必知道家里的事。
她阿玛恐怕是看铺面的买卖十分火热,有点心动,被这海商发现了,加以利用。
”
皇帝瞥了她一眼道:“你倒是心善,还帮端嫔说好话。
”
听见这话,郭珍珠就笑着摇头道:“臣妾可没替端嫔说好话,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
如果不是被海商蛊惑,端嫔的阿玛未必会花大价钱买下方子,然后还砸在手里。
但是也得说,如果她阿玛不是起了贪念,也未必会被海商引诱。
事已至此,郭珍珠要是在皇帝跟前痛骂端嫔和她阿玛,实在没这个必要。
皇帝既然查过了,该罚肯定会罚,压根就不需要郭珍珠画蛇添足,求着皇帝责罚他们。
“皇上必然会秉公处置,臣妾只觉得这海商更为可恶,买卖不成,倒是起了坏心思。
”
皇帝点头道:“确实,不过朕已经派人处置了这海商,以后再也闹不出什么风浪来了。
”
郭珍珠心想皇帝不会一怒之下,把海商剁了喂鱼吧?
她也就想想,压根不敢仔细问皇帝是怎么处置海商的。
皇帝又道:“至于端嫔和她家里……董殿邦今天进宫来为他们二人求情。
”
郭珍珠想了一下,董殿邦就是端嫔那位战功赫赫的叔叔董德贵的长子,董德贵去世后继承了爵位,是端嫔的堂兄。
董殿邦听说大伯闯了祸,吓得连忙进宫来请罪,只盼着皇帝看在他阿玛董德贵的战功份上,能够饶了大伯这一回。
毕竟大伯也是被海商蛊惑了,又眼红郭珍珠的铺面卖得红火,起了点贪念。
除了派人私底下散布一点流言之外,他确实也没做什么别的坏事。
尤其端嫔事先还不知情,只事后听见一点风声,但是已经为时已晚,董殿邦更想皇帝能够饶恕她了。
皇帝确实看在董德贵的份上,只撤掉了端嫔阿玛那个员外郎的小官之位。
至于端嫔,就让她亲自上门跟郭珍珠道歉,还得写一封至少五千字的悔过书。
郭珍珠听得都忍不住沉默下来,登门道歉就算了,写一封五千字悔过书是什么鬼?
写悔过书就算了,为什么还有字数要求?
这让郭珍珠仿佛回到自己毕业写论文的时候,写得头都要秃了来凑够字数!
皇帝对字数是有什么执念,官员上折子也没见必须写多少字啊!
郭珍珠忍不住问道:“皇上,为何要端嫔写这个悔过书至少要五千字?”
难道字数少了,显得她替自家阿玛的悔过就不够有诚意了吗?
皇帝却道:“端嫔从小被宠着长大,不爱读书,家里头就不让她读了。
这悔过书,她如果自个写的话,只怕要写一段时间。
”
“朕派人跟端嫔说了,这悔过书没写完就不能出来走动。
”
郭珍珠懂了,这跟变相的禁足没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皇帝直接禁足,端嫔按照天数来,过了就能出来的。
但是如今皇帝没有直接禁足,只让端嫔写完悔过
书才能出来。
那就得看端嫔要写多久,才能出来了。
听皇帝的意思,端嫔不爱读书,可能识字但是不算多,写文章就更难了。
哪怕是悔过书,她估计不写半个月是不可能写完的。
对不爱读书的人,却让写五千字的悔过书,皇帝这惩罚真是因人而异,也够损的!
不喜欢做什么,偏偏让人做,这惩罚真是别具一格!
端嫔不管是不是觉得她阿玛错了,这五千字悔过书写完,估计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怎么都不敢再来一回,以后说什么都要约束好家里人,别再出来闹腾出这样的事来。
郭珍珠心想,姜果然还是皇帝的辣,论腹黑谁都比不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