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 第七节 禅位(2/3)
。
李邦彦素来与王黼不和,当王黼诋毁太子之时往往会站出来帮太子化解随之而来的危险。
本来赵楷取代赵桓入主东宫的迹象日趋明显,事态似乎正向他及他的党羽希望的那样发展,可惜宣和六年的一场小小事件断送了王黼的政治生命,也严重影响了赵楷的前途。
那年王黼家的堂柱上忽然长出了一朵玉芝,王黼自然忙不迭地拿着当作是祥瑞之兆入宫禀奏,并请赵佶去观赏。
赵佶欣然同意,乘舆前往王黼府邸。
岂料这一去便发现了王黼府与梁师成家仅有一壁之隔,两人可以经常穿过便门往来。
赵佶随即猜到他们平日必定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心下大为不快,此后对王黼态度顿时冷淡许多。
李邦彦立即见缝插针,明里暗里差人上疏直谏,抖出王黼种种劣迹,终于令其完全失宠于皇帝。
宣和六年九月李邦彦升任少宰,王黼于同年十一月罢相。
王黼一倒,赵楷便失去了朝中最大的支持者,本来围在他身边的一干佞臣也态度暧昧起来,尤其是梁师成,见拥护太子的李邦彦得势,便开始私下与太子频频接触,在赵佶面前也有意无意地时不时说几句太子的好话,并故意让人传给赵桓听。
耿南仲也借机广为结交朝中其余大臣,大力宣扬强调太子的嫡皇子身份,暗示其继位的正统性不可动摇。
宣和七年,金军大举南侵。
赵佶准备南逃避难,于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命赵桓为开封牧,令其留守开封,以太子身份监国。
拥护太子的大臣们立即感到这是个逼赵佶退位,辅太子登基,借新君改变国家现状的好机会。
在太常少卿李纲授意下,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讲吴敏出面直言极谏,请赵佶禅位于太子。
李纲更刺臂血上疏,请赵佶让赵桓名正言顺地继位号召天下,以挽回天意、收拾人心。
在几位大臣的软硬兼施下,赵佶惶然失措。
二十二日召蔡攸入宫商议,和泪对蔡攸道:“不想我堂堂一国之君,竟会被金人逼迫至此,连把家业传给哪个儿子都作不了主!”一面说着一面握着蔡攸的手,忽然一口气没上来,晕厥了过去,坠倒在御床下。
蔡攸忙呼左右太监扶举,一再进汤药后赵佶才渐渐苏醒,随即长叹一声,举臂索要纸笔,写下一句话:“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可呼吴敏来作诏。
”吴敏承命写成诏书呈上,赵佶看后在最后批道:“依此,甚慰怀。
”
十二月二十三日,赵佶在上诏罪己之后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桓。
赵佶把赵桓召至福宁殿中,让其穿龙袍、升御座。
赵桓乍惊乍喜,多年心愿终于成真自然是莫大幸事,但也深知现在国家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现在继位责任重大,细想之下又觉惶恐不安,再说父亲禅位自己哪能表现出喜色,于是涕泣推辞,不肯立即答应。
而这时,郓王府中的赵楷亦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