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陈王宗隽·雪来香异 第二节 张浚(2/3)
回跸临安,并劝他手诏张浚,命其放弃淮西之地以保长江。
而张浚得知此次伪齐南侵并无金军后援,对抗下去未必会得势,便力劝赵构留于平江,不可轻易回跸以动摇军心。
接到张浚上疏后,赵构坐于平江行宫中沉吟不决。
柔福每日相伴于侧,赵构虽从不主动与她谈政事,但这许多变故她也都默默看在眼里,见赵构在是否回跸的问题上颇感犹豫,终于忍不住开口劝道:“九哥,我们来平江才多久?如果现在就回去,所谓的抚三军以鼓士气不就成了天下人一大笑柄?大敌当前,皇帝一味向后退,必大失军心,甚至将士借口效仿,以惜命为由退而不守,事态便越发不可收拾了。
”
她说得十分直接,赵构却也并无怒意,只淡然道:“能曲能伸,会省时度势以进退才是合适的处世之道。
瑗瑗你个性极强,像一枝缺乏韧性的翠竹,遇风易折,若是男子,早死千百回了。
”
柔福略一浅笑,说:“玉碎与瓦全,我舍瓦全而取玉碎。
”
赵构亦朝她笑了:“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激烈,虽然那并不是我欣赏的特质。
”
随即重新展开张浚的上疏,提笔以批:“准卿奏,留平江。
”
其后形势果如张浚所料,刘豫的出兵并未得到金军支援,在张浚指挥调遣下,其攻势最终被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的藕塘之捷与岳飞的驰援化解。
伪齐军班师北撤,倒引来金主遣使问刘豫之罪,并开始有废刘豫之意。
经淮西之战一事,无论赵构还是朝臣,都对张浚多有赞誉,赵构甚至公开表示:“却敌之功,尽出右相之功。
”而赵鼎则大失人望,惶惧之下请辞相位,但赵构暂时未答应。
在淮西之战过程中,大将刘光世竟一度舍庐州而退兵。
张浚得知后大怒,当即遣人连夜驰往刘光世军营,对其旗下将士宣布:“若有一人敢渡江退避,即斩以徇!”并一直监督刘光世返回庐州。
击退伪齐兵后,张浚请求乘胜直取河南地,以擒刘豫父子,并向赵构进言说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将其罢免。
赵构便问他:“卿可与赵鼎议过此事?”
张浚说:“还没有。
”随后找到赵鼎与他商量擒灭刘豫及罢用刘光世之事,但赵鼎并不赞同,说:“不可。
刘豫倚金人为重,但不知擒灭刘豫,得了河南地,就可使金人不内侵了么?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失人心,惹来非议。
”
张浚闻后颇为不悦。
赵鼎施政行事一向以固本为先,不喜冒进,继续称国内兵力未到完全可与敌抗衡的时候,目前还是以自守为宜。
见赵鼎主张与自己格格不入,张浚便有了排挤赵鼎之心。
在张浚示意下,左司谏陈公辅很快进言奏劾赵鼎。
赵鼎早知当下事态不利于己,遂屡次向赵构辞官求去。
赵构亦知他是受张浚排挤才辞官,虽未极力挽留,但却愀然不乐地对赵鼎说:“卿不必远行,只留在绍兴,朕他日有用卿处。
”
绍兴六年十二月壬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兼监修国史赵鼎罢,充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