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陈王宗隽·雪来香异 第四节 风云(2/3)
就此罢去岳飞兵权,让张宗元正式取而代之。
赵构负手低首在殿内大步疾行,良久,停在张浚面前,两眉深锁面色冷峻:“不,现在时机未到。
”
随即重新落座于御案边,亲自提笔写下手诏:“许卿以恢复之事。
”命张浚遣人传给岳飞,促他早日下山统军。
张浚展开一看,见他写诏书之时分明满面怒色,但写下的字仍沉着浑厚、宽稳疏朗,洒脱清逸中不透半点恶劣情绪,当下佩服之余亦暗暗心惊。
张浚让参议官李若虚与统制官王贵带着诏书前往江州,敦请岳飞归来管军。
二人在东林寺见到岳飞,传达了赵构旨意,岳飞才受诏赶赴行在。
至行在建康后,岳飞具表待罪,赵构却似毫不恼怒,心平气和地加以抚慰劝导。
岳飞启程回去统军那日,赵构亲自出宫送他,温言对他说:“卿前日奏陈稍显轻率,但朕并未因此发怒。
若真怒了,必会怪罪责罚于卿。
正如太祖所说的那样,‘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现在朕复令卿统军,任卿以恢复中原之事,可知朕确无怒卿之意。
”
岳飞听了此话,遂放下心来,再度表明忠君爱国之心,才辞别赵构回归军营。
岳飞以前对郦琼与王德关系的分析没错,王德升为都统制后郦琼每每与其作对,终日联合部将在吕祉面前诬告控诉王德,吕祉忍无可忍,于是密奏张浚,乞罢郦琼兵权。
张浚得知后遂决定召回郦琼,夺其兵权,并处其死罪。
不料消息走漏,郦琼先于八月发动兵变,杀死吕祉,率四万多淮西军投降了伪齐帝刘豫。
此次叛变震惊朝野,张浚立时成了众矢之的,朝臣们都认为是他在淮西军问题上处理不当才导致今日之祸。
赵构亦被此事弄得焦头烂额,对张浚虽未加指责,但很快手诏命令:“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赵鼎充万寿观使兼侍读,疾速赴行在。
”
是日,张浚入宫见驾。
进到殿中亦不多言,在赵构面前跪下,伸手于顶徐徐取下乌纱,端端正正地搁于身前,俯首再拜,一举一动恭敬而严肃。
赵构知是他主动请辞,又见他形容憔悴,原本清隽的脸上似一夜之间滋生了许多皱纹,不免感慨,叹道:“卿何有此举?朕并未怪罪于你。
”
张浚直身道:“郦琼叛变,臣自知难辞其咎。
若非臣当日率性而为,用人失当,亦不会有淮西之变。
臣才识有限,幸蒙陛下不弃,屡加重用,臣即便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知遇之恩。
而今犯下大过,已于国于君造成莫大损失,岂敢再强守相位,使陛下英名因臣受损?请陛下将臣免职以息众怒,但若将来再有变故,陛下觉可复用臣,臣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辞。
”
既听他如此说,赵构亦不再托辞挽留。
沉吟片刻,问他:“依卿看来,何人可以代卿任相?”
张浚垂目,沉默无语不作答。
赵构便点名问:“秦桧如何?”
张浚当即否决:“近来与秦桧共事,臣始知其暗。
”秦桧虽是由他引荐入朝任枢密使,但共事以来已看出秦桧不欲抗金,意在求和,故此坚决不同意让他接任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