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诽谤(1/3)
皇帝大行,依遗诏重新安排文武百官,三公之下便是九卿,而与九卿平齐的锦衣卫指挥使如何变动,就成了大难题。
虽然以燕赵歌现在的年龄担任比九卿的职衔稍显不足,但她有锦衣卫北地千户所的军功,又有外戚的身份,燕家和皇家沾亲带故的,职衔又是皇帝爪牙,外朝大臣睁一只眼闭只一眼,只当看不见。
但现在的问题是,原锦衣卫指挥使怎么办?
这家伙出身不算差,又是走正统科举之路爬上来的,本身没有犯错,不好贬谪。
况且锦衣卫刚立了大功,就把原锦衣卫指挥使贬谪出去,让锦衣卫体制内的官员怎么看?让外头的官吏怎么想?
皇帝刚驾崩你们就敢算计皇帝亲兵头子?
前朝合计来合计去,把人塞到京营做副指挥使去了,京营指挥使从来都只是起到辖制京营八校的校尉作用,并不能直接接掌京营八校的兵马,能做到什么地步还要看京营八校尉肯不肯听你的命令,所以没有设置副指挥使,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塞进去一个也无妨。
等别的地方有了空缺,再把人调出来用,朝廷一贯这么使唤不是勋贵出身的武官。
新任京营副指挥使十分高兴,终于甩掉了锦衣卫这个大包袱,他一个正统出身的仕人,怎么能做那蝇营狗苟之事?熬上几年资历,但凡有点功绩就能调任野战校尉,若是有战事,担任常设将军也不是问题。
礼部尚书迁左相,便由礼部右侍郎填补空缺,层层提拔调动。
等到镇北将军回京,长安已经安稳了下来。
新帝登基,自然要靠大肆封赏来收买人心,镇北将军得胜还朝更是最好的借口,没有比这更恰当的了。
常乐王爵位为特赐,故不再加封,于赵地划六县设常乐郡,以其为常乐王封国。
镇北将军迁兵部尚书,加国公衔,广阳县并入蓟县,为蓟侯封国,食邑共万四千二百户。
二子燕宁盛封三等子,食邑四百户,三子燕宁康蒙荫建文君,食邑百二十户。
前锋将军封邯郸侯,食邑千二百户。
……
册封的爵位与食邑皆是早已定好的,没有再起波折,不过这些新封的军功侯是留是去到是个不小的问题,常乐王自然是要镇封国的,镇北将军也无须再商讨,三等子燕宁盛调入未央宫羽林骑,至于邯郸侯,在请示了长公主之后,同样调入未央宫,任驸马都尉。
奉车都尉与驸马都尉同为未央宫的守卫,负责皇帝的出行安全,驸马都尉因为掌管未央宫骑兵,尤其重要,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两个职位从来都是由外戚担任,驸马一词也是因此而来。
奉车都尉是如今的国舅陆成侯担任,因为故太皇太后娘家人都不在了,赵国侯两子又都没有战功,原来的驸马都尉只能由代宗皇帝的驸马担任,这下有了新晋的邯郸侯,长公主立刻把那个她名义上的姑父踢回了家。
其实以燕赵歌为奉车都尉或者驸马都尉也很合适,然而她掌握了锦衣卫,再兼任未央宫的职位就不太合适了。
虽然遗诏出临三日皆释服,但不可能真的这样尊崇。
大行皇帝的皇父仁宗皇帝驾崩时就遗诏节俭,丧失规模还比不上一般的诸侯王,因为是仁宗皇帝遗诏,大行皇帝不得不尊崇,太皇太后遗诏也是如此,但到了如今,长公主代年幼的新帝跪灵,再如此节俭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至少要守灵三个月,在京有资格上朝的重臣公侯都要来哭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