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琅琊(2/3)
琅琊陈家先祖为前汉开国丞相曲逆献侯幼子,蒙荫被封至琅琊,之后开枝散叶,绵延至今。
陈家先祖有六个嫡子,这便是嫡出六房,又有随着陈家先祖来琅琊落户的其余陈氏子弟,都记做旁系,从第七排列至第十三。
但这么些年过去,前朝都起复了两次,何况一个家族,族谱长幼序了又序。
在世祖皇帝还都之后,重新最后序了一次,不分嫡庶,一共十三房,由长房担任族长。
长公主给季钧挑的便是陈氏第十三房。
能落到第十三并不是因为年幼,而是那时这一家示弱,只有两兄弟,产业却是丁点没有。
这两兄弟离了琅琊郡,到外头去讨生活,再也没回过琅琊郡,这些年一次也没有回乡祭祖过。
晋人最重视拜祭先人,这么多年都不回来,十有九八是死在外头了。
是不是真的死了,还要长公主细细核查之后确定,不过这不妨碍季钧先落了户籍到琅琊陈氏。
季钧带着程去疾几个宦官,靠着宦官的手令住进了驿站,接着就有人上来递了一封信给季钧。
季钧将信撕开,里头写着陈氏十三房两兄弟的一些事情,和长公主的人查到的户籍辗转。
这兄弟俩年长的叫陈远,年幼的叫陈边,由寡母抚养长大,碍于那时天下大乱,陈氏宗族也没有多地能力抚养族里的孩子,两兄弟都只读了启蒙的书。
等寡母病逝守孝三年,便卖了田产到外头讨生活了。
只是不知为什么路上起了分歧,陈远去了南边,而陈边却去了北边。
之后陈远户籍落在了广陵郡,陈边落在了雁门郡。
再之后就需要时间探查了。
长公主让季钧自行挑选落在谁名下,但她的建议是落在陈边名下。
季钧将这一封信看完,目光落在最后写着的一个名字上。
陈修。
落了籍,以后就叫陈修。
他看完了信,默默地将信烧了。
“我晓得了。
长公主是怎么说的?”
来送信的人一身奴仆装扮,看不出是做什么的,对着季钧恭恭敬敬道:“陈公子,陈氏那边已经打点好了,您去写个名字便好。
”
季钧点点头,道:“那这下便去罢,早些处理好早些回京。
”
那奴仆应了一声。
陈氏宗族里已经乱成了一团。
缘由是前阵子长安来了人,说锦衣卫里有位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亲兵乃是陈氏宗族子弟,却因为早些年其父祖离了琅琊再未回乡,想代父亲回乡祭祖,再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族谱上去。
但十三房早就没人了,田产被十三房的两兄弟卖了不说,因为这些年十三房都没有人回来,陈氏族长便做主将十三房的房子收归祖产,分给了上进好学但是家里没钱的年轻子弟,早就分出去了,若是这人拿着房契找自己的房子,可如何是好?
陈氏扎根在琅琊数百年,算是琅琊郡数一数二的大户了,即便是战乱也没耽搁了陈氏的发展,反而能人辈出,最厉害的当属陈氏长房。
倘若是刚序齿的那几年,没了房子再建一座便是了,长房有钱又有势,在族里说一不二。
可随着当年那位长房的族长病死,族长的独子没甚才华,族里争权夺利不断,又没有子弟在朝中任职,这些年陈氏已是在走下坡路了。
“这一位确信不是长公主遣回来给长房撑腰的吗?”
陈氏族长已是没了主意。
他这个族长之位乃是当年各房争权夺利之下妥协的产物,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别说划分祖产了,能保住自己这一房的祖产就不错了。
三房的家长瞪了他一眼,道:“慌什么,便是撑腰又能奈何?当年老族长病死,我们按照规矩重新选定族长乃是理所当然,不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