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落定(2/3)
“是,我自请来为长公主当说客。
长公主想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得明明白白,而我这个说客的身份,恰到好处。
”蜀国公世子道:“大晋从来没有杀亲王的先例,连太宗皇帝时掀起反旗的楚王最后也只是被圈禁,他被圈禁之后甚至又生了十几个儿子。
所以无论是我父亲,还是福王叔您,都是无性命之忧的。
”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来当这个说客?”
“因为我不甘心。
”蜀国公世子微微一笑,道:“我父亲说我祖父深恨世祖皇帝不肯信守承诺,没有立他为皇太弟。
我父亲说这皇位合该是我们家的,他理所当然为太孙,于是生了窥伺之心,谋划数十年。
我不敢非议祖父和父亲的意志,却也不想为此被圈禁一生,子子孙孙都活成废人。
”
“能苟活性命,圈禁一生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福王反问道。
“您不在乎自己被圈禁,也不在乎子孙?您舍得您的儿孙也被圈禁一生?若是有那还在蹒跚学步的,连长安是个什么模样都没见到,就被圈禁在了高墙之中,此生再也不能见天日。
您舍得吗?”
福王沉无言以对。
“福王叔,如今只有你我二人,您不如说一说您的想法,左右您说与不说,长公主都已经得知了您的准备。
广陵太守已经将事情吐得一干二净了,您和您的世子,都逃不了的。
长公主只是想问您一句,为什么?”
福王恍然,道:“原来是他。
我儿早先就说恩威并施才是正道,我却要威逼利诱,拿捏住他的寡母,若是广陵太守的寡母出了什么差错,第一次反水的就是广陵太守。
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是我糊涂了。
”
“您只糊涂了一时,却没有糊涂一世。
”蜀国公世子道:“至少到如今,您于广陵太守,仍然有恩,而非仇怨。
广陵太守至今只有一房侍妾,没有娶妻生子,是为了什么您也早该看明白了。
”
“为了不再受制于我。
”福王长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既然已经满盘皆输,便是全说了又有什么不可以?”
蜀国公世子也松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透过那铁质的栏杆,对着不远处值守的狱卒道:“劳驾为我准备一些酒菜。
今日为福王叔生辰,我当为福王叔庆生。
”
酒菜很快就准备好了,酒是混酒,味淡,菜的味道也十分一般。
但胜在这些酒菜是锦衣卫准备的,毫无问题。
燕赵歌接手锦衣卫之后明令:凡不明不白死在锦衣卫昭狱里的,经手者不问职责不问缘由一律按死罪论处,其子孙流放,不得回长安。
于是锦衣卫内部被狠狠地整顿了一遍,从买菜到送出去吃进嘴里,都有专人看管,生怕出了问题牵连到自己的性命。
福王也是因此才敢放心的吃菜喝酒。
福王看着蜀国公世子吃了一口菜,又喝了一口酒,才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轻皱起眉头,怅然道:“早知有今日,我如何敢起这般心思呢?”
蜀国公世子面上不显,心里却呸了一声,道:果然如长公主所说,不见棺材不落泪。
早知有今日,你若是早知有今日,怕是要更做万全准备了。
“我是世祖皇帝幼子,比我三皇兄的长子还要小两岁,前有太子大兄,后有三皇兄四皇兄争锋相对,争权夺利都与我没有关系。
”福王慢慢地道:“我母妃是个聪明人,从小就教导我说,我已经没有机会了,便是父皇肯以我为太子,有战功赫赫的三皇兄和四皇兄在,我这个皇帝也迟早会被拉下马的。
我必须要让所有人都以为我没有威胁才行,母妃说的很对。
“我年幼时喜欢玩乐,讨厌读书习武,我母妃便惯着我,父皇在时就做做样子,父皇不在就让人带着我玩,还劝我父皇,说我既然胸无大志,又喜好玩乐,就不必过于逼迫于我。
总归皇三子和皇四子都是极有才华的,不缺我这一个皇子。
父皇那时已经年老了,虽然看不得我那副模样,却也认同我母妃的话。
“后来太子大兄战死了,太子大兄有三个儿子,都先后死在战场上,太子大兄一死,这一脉就绝嗣了。
于是我三皇兄和四皇兄争斗得更加厉害,父皇不知道如何抉择,便来问我的想法,我的回答是母妃教我的,我说:‘三皇兄继位的话,我一定能吃喝玩乐一世’。
我没提到四皇兄,也没说四皇兄坏话,可不谈,就是最大的问题。
“三皇兄最后成了太子。
三皇兄年长,本就占据了优势,无嫡立长是规矩,偏父皇觉得应该公平相争,这世间哪里有公平可言?
“父皇驾崩前,封我为福王。
等三皇兄继位,又给我改封地,封了三个富庶的县。
我很感激三皇兄,更对为我出谋划策的母妃十分信服。
三皇兄的长孙是在三皇兄登基那一日降生的,那孩子占了长子身份,又被记做嫡子,如此一来既嫡又长,大义有了,却又聪明得很,勤奋好学。
任谁见了都要夸上一句,连我母妃都夸。
“我母妃说,这孩子只要不死将来必成大器。
如果你想成事,就必须要让他死。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是跟着三皇兄长大的,三皇兄十分照顾我,又不曾猜忌于我,我怎么能去暗害他的孙子?因此,我和母妃大吵一架,之后没多久,母妃就去世了。
我自责又愧疚,但我坚信,做这事是不对的。
可到底,我信了母妃许多年,听从她的话去做事许多年,这是我第一次违背母妃的要求,虽然违背了,却还是在我大脑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潜意识里觉得,只要那个孩子死了,我就可以成事。
“之后那个孩子,先封邓国公,后改邓王,最后封曹王。
三皇兄想以他为太子的想法简直昭然若揭。
可越过儿子立孙子有违常理,三皇兄的长子又十分平庸,立也不是不立也不是。
都说虎父无犬子,我父皇的几个儿子,除了早夭的二皇兄之外都不是什么善于之辈,我父皇为虎父,我等为虎子。
而三皇兄这位虎父,却生了几个犬子。
其中资质平庸的长子竟然是最为出色的了。
“三皇兄为了曹王,立长子为太子,又内退禅位给太子。
“我觉得曹王登基之后,一定能做个好皇帝,尽管他的父亲只是志大才疏之辈。
可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竟然被被三皇兄的长子所不喜,他觉得曹王不类己,这多可笑?你一个犬父,生了虎子,却深恨儿子不类己。
曹王因此而闷闷不乐,三皇兄就是因为想让曹王继位,才立了长子,这却成了长子不立曹王的理由了。
我三皇兄因此而不肯放权。
父子相争,燕国便遭了殃。
“我的世子和曹王年岁相仿,三皇兄让我的世子入宫,给曹王解闷。
我当然同意了,曹王一定是未来的皇帝,和皇帝交好,对我有利无害。
我是三皇兄一手带大的,性子也随了三皇兄,我的儿子自然随我,也和三皇兄有几分相似,他很快就和曹王交好,成了至交好友。
他在曹王府长住,住了许久,某天突然寄信给我说,事情成了。
“我十分茫然不解,就听到长安来的消息,曹王薨了。
“这便是理由了。
”福王一口喝干了酒杯里的酒,觉得不太过瘾,又给自己倒了几杯痛饮,神色显得十分放松。
蜀国公世子沉默半晌,道:“我只知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却从来没有听过,父亲犯罪让儿子定罪的道理。
我幸好不是你的儿子。
”
福王笑了一声,道:“你父亲如果谋害了当朝太子,罪行被揭露出来的话,也会选择如此的。
”
言下之意便是,曹王之死确实是福王所为,却推给了自己的儿子。
“我父亲不会。
”
“此罪若是在我身上,整个福王府都要被废掉,废爵除国,别说国公爵爵位,连封君都没有。
但如果只是亲王世子所为,处置了亲王世子即可,我福王一系,还能再传下去。
”
“我父亲不会。
”蜀国公世子又重复了一遍,道:“你以为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我为什么会知道你生辰,皆是我父亲所说。
”
福王心里渐渐生了不妙的感觉。
“谢福王叔相助,助我蜀王系复爵。
”
谋逆是大罪,哪怕是世袭罔替的爵位,犯了谋逆之罪都要废掉爵位,亲王更是不可赦免的。
按理来说,蜀国公府如今的人已经没有机会再继承蜀国公了,被圈禁几代之后大约就会被放出去,从那之后就只是庶民,而非宗亲。
但长公主给了恩典,只要能从福王嘴里套出来实情,蜀